世人皆道黑马好
不要问我,一生曾经爱过多少人,你不懂我伤有多深。
——《谢谢你的爱》
1
今天话题轻松点,来讲一个在股票分级里数量最庞大的品种:B1。
B1和A3的起源是一样的,多数人给它们打上的标签,都是所谓的黑马/小盘/成长,并无什么区分,到了风格切换的时候都是一把梭。
而在我们这里经过一轮筛选后,A3可以留下,是因为他们的确定性更高或者行业更值得我们重视,我们称之为灰马。不过即便留下也未必有上场机会,很可能要坐替补席冷板凳。
B1则连坐替补席的机会都没有,很多时候十八人大名单都进不了,需要下放B队进行观察。
B1是真正的黑马,墨册乌黑的黑。
*具体分类请参见 《股票分级体系:三类问题和七种武器》
一般来说,这么几种股票会被我们归为B1:
(1)行业地位与竞争力不够。
在一个仍在持续成长且空间较大的赛道中,一旦形成了一枝独秀/双雄争霸/三足鼎立的局面,那么剩下的老四老五、老七老八,就是我们眼中的B1。
打个比方,这两年家居行业势头很好,于是各路人马都纷纷上市,一时间这个版块多了十几只股票。而如果欧派、索菲亚、尚品宅配是A3,那么好莱客、曲美家居、志邦厨柜、我乐家居这些就是B1。
魏蜀吴三分格局一定,对于周边的公孙渊、孟获政权就形成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根据马太效应,除非公孙渊孟获这些人搞出了飞机大炮或是民主共和,才有机会来个降维打击,要不然局面无法扭转。
(2)行业属性不好
有些公司一说也是号称细分市场龙头:湾仔一向我大晒我玩晒,洪兴掌管一带。
可仔细看看以后发现这个市场实在太小,且没有什么增长。
一种是品类局限:在A股这些年我们看过不少这样的公司,比如扑克牌、桑拿房、电钢琴、晾衣架、假头套。有些也未必是公司不好,但某些品类确实在中国做不成一个大生意。
另一种是地域局限:好比某地海洋公园龙头、某地客运摆渡船龙头、某地屠宰肉制品加工龙头、某地学校教辅书店书报亭龙头……这类一亩三分地称王称霸的公司在A股就更多了,纵使某些资产质量可能不错,但你无法指望它走出地域局限,也同样无法指望它跌出深度价值。就这么不高不低地飘着,偶尔来个催化剂撩你一下。
(3)纯搞事的股票
刚才讲的这两种公司,只是因为基本面原因不够理想而归入B1,但还有不少是正正经经做生意的,只是偶尔撩骚一下。而最后这种,基本就是靠诉求和催化剂活着。
13-16年的文娱科技大潮,催生了无数这样的案例和当时的牛股。
一个又一个包装过的垃圾资产,一轮又一轮的停牌重组。市场已经不晓得它的主业是什么了,公司也已经忘了自己的主业是什么了。
这其中的有些人,已经跌入30亿市值,控制权面临不保,逐渐向仙股靠拢。而另一些人由于当年市值实在太过火,跌到现在还有一两百亿的市值。
当年我们看了太多这样的股票:
要剥开伤口总是很残忍,劝你别做痴心人,多情暂且保留几分。
如果你还有兴趣去翻翻当年的VR主题、体育主题、IP主题等等各类报告,能找到一堆这样的标的:
当年众星捧月的A1,在天为龙。
如今无人问津的B1,落地为虫。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2
我们在《确定性的三重门》里讲了S2的打法,其核心要点是一个【等】字:
大部分时间不是在等着买,就是在等着卖。真正交易的时候不需要很多。
而B1就不一样了,由于多数靠催化剂驱动,主要靠【跟】。
有些时候【跟】还不够,不少机构还要深度介入主动干预:吹拉弹唱,十八相送一条龙。
如果催化剂只能管1-2个季度,那还得一只做完跳另一只,玩黑马接力的游戏。
把一个人的温暖,转移到另一个的胸膛,让上次犯的错反省出梦想。
因而纯从技术上讲,白马(S2)比黑马(B1)容易。
但我们要说的是,黑马在心理上,是一种更容易被人接受的打法,是顺人性的。
首先当然是预期收益率更高,好的白马股在好的价位,也可能只有3-4年才涨1倍的空间,而这三年如果每年用一个50%的黑马成长股来接力,3年就是200%收益率了。求快求多,本就是人性。
其次,我们说一般的人性都是爱偷懒的,老百姓最爱的生活就是搓搓麻将喝喝小酒。
但某些行当人群是不一样的。好比基金经理和分析师,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一路读书考试走到今天,都是相信“天道酬勤”的,坐个红眼航班都会被自己感动到发个朋友圈的。
白马股等的过程中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对许多人来说,这种漫长的缺乏即时反馈感的工作是很没有安全感的。特别是波动如此大的A股市场,每个人都需要寻求一些安全感和心理支撑,无所事事可能反而会带来焦虑感。
而如果选择做黑马接力,那立刻就有无数工作可以填满你的时间。每天听3个电话会议,看10份研究报告,接待两场路演,六点起床一点睡觉,在无数骚浪贱股票中奋力挖掘。这种频繁的即时反馈能带来足够的安全感和心理暗示:老子不成功,天理都不容。
第三,花无百日红,再好的公司,也有看厌的时候。
而当我们每次重仓买进一只黑马股的时候,都迸发出梦想、激情、期待。
这让基金经理们感觉很好,仿佛又回到了牵着十八岁姑娘的年轻时光。
黑马接力满足的是一种新鲜刺激感。喜新厌旧,这依然是顺着人性的。
最后,黑马战例上的成功,似乎还能带来一些光环加持。
“刘总搞了一个小票XX科技,赚了N倍,爽翻了”,这是我们常听到的社交语言。
一旦被人打上这种标签,就意味着你有更强的股票挖掘能力。
相比之下,在茅台格力上赚的钱,显得是如此的黯淡无光、平庸至极。
黑马带来的话题感,是一种社交需要,是一种耍帅需要,这还是顺人性的。
黑马黑马,难怪人人都把你夸。
3
想要来钱快一夜暴富,可以去买彩票去赌场;
想要即时反馈感,可以去打游戏;
想要新鲜刺激,可以去谈恋爱,交十八个女朋友;
想要社交虚荣,可以去旅游购物发朋友圈。
这些满足人性的行为,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一种消费行为。
而消费是需要成本的。
对B1类股票的投入,或多或少都会带有这种顺人性的消费倾向。
而消费和耍帅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是天然带有负阿尔法的。
因此B1作为一个整体而言,是不经济的。
要给成长企业试错空间,可以把机会留给A3;要进攻要买人气,可以去A1里面起哄热闹。
基本面又不如A3,市场面又不如A1,其实怎么看都是挑剩下的菜。
但具体到某只你今天看的B1股票能不能赚钱呢?当然是可以的,剩饭毕竟也能上去扒两口。我们确实也认识不少过去在B1里翻云覆雨搞的风生水起的朋友。
就好像很多时候一些兄弟推荐的股票,其实逻辑确实还可以:
股神1分钟前
下个月中报会不错,中报后面还有个催化剂跟现在的某个风口有关,市场没有预期,盘小无基,股价和估值都在底部。类似这样的逻辑,就是很典型的日常会听到的B1逻辑、黑马逻辑。
你说这样的逻辑能不能涨呢?
兑现的话确实也能涨,找不出什么毛病来,但我们还是不会搞。
为什么能赚钱的股票我们不搞呢?
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请问如果在冷兵器时代战场上,杀死敌人的方法是什么?
左冲右突,横劈竖砍,上蹿下跳可以吗?如果从你身手好,当然是可以的,你要→↓↘→搓一个升龙霸出来都可以。
而实际上冷兵器时代的马其顿方阵,才是最有效的杀戮武器:亚历山大靠5万远征军打垮了波斯帝国,并不是因为马其顿的战士各个都是武林高手。方阵的胜利秘密在于阵列、步点、规则、纪律。
又比如如果要安全过马路,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胆大心细、车没开到跟前就快步冲过去可以吗?当然也是可以的。
但实际上最有效的组织大家过马路的方式,是斑马线和红绿灯法则,红灯停绿灯行。
站在单个案例的视角上,如果你身手好,当然可以在每次决策上见招拆招,闪转腾挪出一个最优应对来。但如果上升到系统层面来看问题,那么看似最优的个体解,并不是系统的最优解。
所以回到前面的问题,我们尽可能不做B1(哪怕某些B1可能赚钱),是因为:
一套判断某个时点股票能不能涨的逻辑,和一套有效的长期投资方法,是两回事情。
前者不过是分析师养家糊口的手艺,
后者才是投资经理安身立命的根基。
当两者冲突的时候,如何取舍取决于能站在多长的时间看问题。
其实讲到底,B1让人弃之可惜、欲说还休的,无非是那点预期差罢了:
这公司是不怎么好,但没那么不好,市场之前太悲观了。
张国荣在《东邪西毒》里说:从小我就懂得保护自己,我知道要想不被人拒绝,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拒绝别人。
拒绝平庸的预期差,寻求优秀的基本面,才是我们坚持要做的事情。
往期文章回顾
015:《我不是赌神:德州扑克那些事》
014:《低估值不都是用来防守的》
013:《主题投资的正确姿势》
012:《确定性的三重门》
011:《如何寻找好赛道》
010:《投资最重要的事》
009: 《股票分级体系:三类问题和七种武器》
008: 《不可能三角问题如何破》
007: 《复利的核心是风控》
006: 《股票流派修炼手册》
005: 《价值投资的奥义》
004: 《我们只是在做事件驱动交易》
003: 《市场派的逻辑》
002: 《股票投资的招式、流派与心法》
001: 《我们追求的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