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凌 霞:俄罗斯学者对新时代中国经济成就的评价

思想火炬 2020-09-1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红旗文稿 Author 凌 霞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许多研究中国问题的俄罗斯学者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成就高度关注,出版了大量专著和论文。他们高度肯定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认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更推动了区域经济合作,搭建起了互利共赢的平台,使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理论基础与发展模式是中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中国社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皮沃瓦洛娃认为,新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她特别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举措是对前人理论的补充、发展和完善,由此产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远东所俄中关系研究和预测中心资深研究员维诺格拉多夫认为,中国的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快速地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是分不开的,因为改革的动力在于不断创新,与时代变迁相符的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最新的理论创新。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俄罗斯欧亚电视与广播学院主席团成员塔夫罗夫斯基,非常关注中国经济的最新理论。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具有深刻意义,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盲目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导致经济发展不均衡,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时代正在结束,追求高质量的经济结构、行业和地区之间平衡发展、提高投资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的时代正在开启;依靠外部市场和外国投资的时代正在结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改善和提高城市和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时代正在开启;中国作为廉价劳动力嵌入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将收入投入美国控制的金融机构的时代正在结束,依靠国内技术自主生产高质量、有竞争力的商品,创建独立的金融体系和维护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利益的时代正在开启。他认为,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实现了经济适度增长的“新常态”:即继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率,同时增加公共财政收入和促进GDP的增长。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的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国新时代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其特定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维诺格拉多夫认为,中国已经制定了要在2020年之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近期目标,和通过实施两个阶段的发展战略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长远目标,而这两个目标只能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他还强调,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到,中国在社会经济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皮沃瓦洛娃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拥有全球最薄的彩色柔性显示屏、无人机占全球八成市场份额、机器人产值1年增长6倍……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一大批新兴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创造了令全球瞩目的成果和业绩。图为俯瞰深圳科技园片区(2016年6月24日摄)。


二、宏观政策与微观实践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资深研究员博罗赫,研究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她总结了其中蕴含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一,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第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放在了首要位置,通过消除贫困、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和改善环境质量等措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第三,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追求经济稳定增长,这表明中国政府正视经济增长率下降的现实,提出了符合实际情况的经济政策,转变增长模式,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第四,寻求政府职能与市场作用之间的平衡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加强政府的主导职能,在宏观调控上通过政府的政策调节,使市场结构更加合理,在微观水平上保持市场的活力和生命力。第五,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宏观政策的调整是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目前中国的经济矛盾主要在供给方,因此要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一系列方法,解决供求关系的基本矛盾。第六,以问题为导向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为解决大城市病,政府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为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为保护长江流域的资源和环境,提出恢复长江三角洲生态的任务等。这一系列举措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长远影响。第七,在经济工作中坚持正确的策略与方法。在制定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运用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看待未来,以革新的思维防范风险,一方面保持经济稳定,另一方面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处理好稳定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俄罗斯战略研究所经济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格里波娃,研究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她认为,从中期看,中国经济增长虽然放缓,但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势头,不会出现“硬着陆”,因为其动态表现出了可控性,“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点,这不仅是指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更是强调经济发展向新的、更稳定的增长过渡,以及寻找和创造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新机会,其内涵包括: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通过经济结构转型优化国内需求和提高服务业的地位;把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发挥内部优势和化解外部风险来稳定增长;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促成大型对外经济项目等。格里波娃指出,中国在转变和优化经济结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首先,产业结构不断调整。2007—2016年,第二产业的比例从47%减少到39.8%,第三产业的比例从43%上升到51.6%,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其次,城市化规模日益扩大。有关机构估算,全国城镇居民服务消费支出总量,从2015年的40%将提高到2020年的50%,发达地区可能提高到60%及以上,这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三,消费水平持续增长。中国消费年均增长率超过10%。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和阿里研究院的预测,到2021年将增加到6.1万亿美元。第四,投资领域日趋变化。对符合现代化趋势的高科技工业和高产品附加值的制造业的投资大幅增加,中国在高科技产品出口、注册专利数量、工业设计和国内市场规模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副主任波尔加科夫,非常关注中国经济特区深圳。他认为,深圳就像是钢琴的调音器一样,引领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确保中国经济改革走出的每一步都踏准节奏,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和经典榜样。他认为中国领导人在经济发展的长期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路径,那就是以经济特区为试点,通过监测和分析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业绩和特点,摸索出经济增长的规律和创新模式,并将这一成果向其他沿海城市及内陆地区推广。他指出,深圳中小企业从过去简单的初级原材料加工和按照客户提供样品生产订单的方式,转变为创新地生产现代化产品,突出了自身的比较优势,实现了转型升级。深圳是一个不依赖原材料而获得发展的成功案例,俄罗斯可以借鉴其经验,因为这将有利于俄罗斯摆脱过分依赖能源的经济增长模式。

三、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推动了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


  俄中关系研究和预测中心主任乌亚纳耶夫,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认为这一倡议给中国和世界经济带来了新机遇。他还认为,合作机制是“一带一路”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的参与者众多,囊括了已有的各种一体化组织,它们都有各自的宗旨和规则,如何在他们之间建立起现实性联系,共同完成合作项目,是一个难题。中国巧妙地运用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来规避误解,与各种联合组织、专门小组、委员会等发展双边关系,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大湄公河次区域机构到20国集团,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案寻找合作机会。他称赞“一带一路”表现出足够的正能量,即强调友好精神,呼吁和平发展,互利合作,考虑各方关切,强调共赢、尊重与信任。

  隶属于俄罗斯外交部的外交学院院长卢金,组织团队撰写了有关中国欧亚项目的分析报告,报告专门介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中亚国家的影响力,指出该项目与其他国家在中亚项目的区别,在于对参与国完全没有政治要求;“丝绸之路经济带”有金融资源保障,作为重要金融工具的丝绸之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一系列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的推进,这些项目将迎来快速增长。他还指出,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途经的国家互谅互让,这从已经签订的多项协议中得以见证。

     俄罗斯科学院高级研究员萨佐诺夫,专门研究了俄中两国经济合作项目。他充分肯定了新时代的中国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论证了两国合作范围的广泛性。他阐述了21世纪以来,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年增长率超过了40%。中国对俄罗斯制造业的投资为65%,对交通的投资为15%。萨佐诺夫认为,两国签订的《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同中国东北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至2018年)》,是俄中经济合作的基础,长期支撑两国关键合作项目。萨佐诺夫还强调,2017年2月底,在比什凯克,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和欧亚经济联盟商务理事会签署了一项协议,成立了欧亚丝路基金和欧亚丝路商品交易所,这说明“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已经成功对接,中国会进一步加强对俄基础设施投资,这将有助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


(来源:红旗文稿;作者:凌 霞,北京联合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链接:

程恩富 翟婵:不断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综合竞争力

丁 冰:“一带一路”是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经济基础

健全和发展资本市场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之一

余云辉:中国战胜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秘密武器

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


感谢支持国家主流价值观

公益宣传平台建设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左侧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只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共享“思想火炬”官方头条号:@思想火炬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









思想火炬

点击图片关注



请关注: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