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悦读新研究 | 把人脑基因放入猴子会让它们更聪明吗?

梁李静 周欣悦ZJU 2022-04-16

科学的进步和伦理的边界,还有待继续的讨论。



作者 | 梁李静


太忙没时间看?音频文章上线!


还记得《猩球崛起》这部经典的作品吗?它讲述的是人猿凯撒经过人类的基因改造后智力大幅提升,甚至进化为高级智慧生物,进而带领黑猩猩军团发起革命、攻占地球的故事。


然而实际上,人类进化的相关研究当中,最难解的谜题莫过于人类智慧是怎样形成的。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了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科研尝试——将人脑基因放入猴子体内


图源:《猩球崛起》剧照


MCPH1: 人类基因组中的“智慧宝石”?


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发表论文称,为了研究可能与人类智力起源有关的基因,他们创造了体内含有该基因副本的转基因猕猴。通过对比普通猕猴与转基因猕猴在短期记忆测试中的表现以及大脑发育情况,研究者们发现,虽然两者大脑尺寸并没有显著差异,但转基因猕猴的大脑发育需要更长时间,并且在记忆测试中表现更出色。为探寻人类智慧的相关基因,众多科学家都在不断求索。例如,有研究者发现FOXP2基因似乎与人类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密切联系。


而此次中国研究者所关注的是MCPH1,又称微脑磷脂。因为这种基因存在缺陷会导致人类患有小头畸形症,他们认为MCPH1与人类大脑发育有关,并基于这种基因创造了11只转基因猕猴,其中仅有5只幸存下来参与了后续实验。


该项目的主持者之一Bing Su说,“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人使用转基因猴模型来理解人类的认知进化。”


图源:截图自原实验公开视频


然而,由于样本量太小,转基因猕猴的大脑也没有显著变大,这项研究无法充分证明MCPH1就是决定人类智慧的“基因宝石”之一。Bing Su也表示,他会在未来的研究中扩大样本量,并引入其它基因进行研究,更深入地探索人类基因的奥秘。


道德争议:中国科学家开启了“潘多拉魔盒”吗?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使用猕猴做基因实验,该科研项目的道德问题掀起了一片热议。据MIT Technology Review的文章称,由于对灵长类动物进行基因改造一直存在道德争议,西方许多科学家都认为这项研究过于“莽撞”。


有人认为,用动物进行基因实验是对动物生命权利的漠视。有科学家质疑,“经过改造的实验动物与任何环境都格格不入,实验结束后它们该如何生存?它们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


也有人认为,基因改造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旦操作不当或被应用于基因定制等方面,人类社会的稳定就会受到威胁,后果不堪设想。早在2010年,生物伦理学家James Sikela就发表文章提到,由于类人猿(如大猩猩)与人类太过相似,研究人脑基因时绝不能使用类人猿作为被试,绝不能改造它们的大脑。不过,Bing Su认为,相对于类人猿,猴类与人类的相似度较低,对猴类的少数几个基因进行改造绝不会让猴子“进化”成更高级的生物。

图源:电影《猩球崛起》剧照


“你在美国可不能进行类似的实验,” 该研究的合作者之一,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Martin Styner解释道,“这会引发很多争论和质疑,比如研究目的是否道德、被试动物有没有得到妥善照顾之类的。”

Styner还表示,这种研究思路和方式其实不太值得提倡。一项科研活动应当有助于人类探索新知识、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是这项研究似乎没能实现这些目标。


这并不是中国科研者首次由于基因研究的道德问题成为国际焦点。去年年底,我国南方科技大学前副教授贺建奎声称,自己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批对艾滋病免疫的基因编辑婴儿,引起一片哗然。今年年初,我国顶级神经科学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编辑创造了五只患有不同精神障碍的克隆猴用于研究人类失眠问题,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讨论。


5只生物节律紊乱的克隆猴


Sikela也提到说,尽管十分冒险,但由于各种因素驱动,未来一定会有人复现这些实验。中国科学家在基因编辑中的一系列探索究竟是解锁了科研新大门,还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仍有待探讨。


科学与道德:未来,我们何去何从?


许多科研领域的实验都曾出现过“道德危机”,无论被试为人或动物。心理学研究中就有著名的米尔格拉姆服从权威实验和津巴多监狱实验。


然而,就像法拉第将科学比作初生婴儿——科学的本质是单纯的,而且具有无限的潜力。每位研究者都希望坚持不懈地进行科研,改善人类生活、促进社会进步乃至人与自然的和谐。上述以转基因灵长类动物为被试的研究,在道德方面饱受质疑,但也为改善人类健康做出了一定贡献。


所以,科学与道德一定互斥吗?科技的发展真的会导致《猩球崛起》的故事从科幻变成现实吗?


并非如此。早在1981年,美国心理学会就制定了《心理学家道德准则》,呼吁实践心理学实验的操作道德。它广泛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心理学研究,不仅实验被试受到了更好的人道主义保护,心理学的发展也未曾停滞。实际上,其他的许多领域也在致力于调和科研与道德的矛盾。


若期望科技发展能真正地造福世界,如何处理好科学研究与道德伦理的关系,是我们必须应对的挑战。


参考文献: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613277/chinese-scientists-have-put-human-brain-genes-in-monkeysand-yes-they-may-be-smarter/amp/?__twitter_impression=true&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 End —


    由周欣悦教授主编,国内11所高校的15名学者联合撰写的《消费者行为学》新鲜出炉,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延伸阅读

悦读新研究 | 这么做,就能“劝你善良”?

悦读新研究 | 这种颜色让人更喜欢恶作剧?

悦读新研究 | 怎样让你的数字商品卖出个好价钱?

悦读新研究 | 做什么会让自己快乐?你压根想不到!

悦读新研究 | 有钱更有创造力?这可能不是真的

悦读新研究 | 想要省钱吗?购物时千万别做这件事

悦读新研究 | 你觉得自己越来越忙吗?这可能不是一件坏事

悦读新研究 | 现金如何让你失去了耐心?

悦读新研究 | 哪个国家的人容易相信一分钱一分货?

悦读新研究 | 从相遇到坠入爱河,你觉得自己需要多久?


编辑 | 赵雪莹


不关注的话👇容易错过更多精彩

还可以点一个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