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论 | 孙玉卿、麦涛:晋语总括副词“全”和“都”的类型研究

孙玉卿、麦涛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摘要

文章以“全”和“都”不可替换的四种类型为切入点,分析了这四种类型在晋语中的具体分布情况;探讨了占绝对优势的“全”在由北向南的过程中逐渐弱化,“全”和“都”的语义分工逐渐显现,其发展趋势的地域特征非常明显。

关键词  

晋语  总括副词  全  都

//作者:孙玉卿 麦涛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10

问题的提出

  现代汉语中“全”和“都”是两个表示总括的范围副词。一般来说,它们表示对范围内成员的总括,说明它们都具备了谓词所具备的性质。在很多情况下,两者是可以互换的。如“他们全来了”,也可以说“他们都来了。”但也有一些用法,其存在着不少的差异性。马真(2004)[1]认为:“都”能用于任指的句子,总括任指的范围;“全”似乎不能用于任指的句子。马真列出了四组不能互相替换的句子,我们称为四种类型。

⑴ * [重叠型任指短语]……全

a 人人都要守纪律。——*人人全要守纪律。

b 个个都是好学生。——*个个全是好学生。

⑵  * [疑问词任指短语]……全

a 谁都知道这件事情。——*谁全知道这件事情。

b 他哪儿都不去。——*他哪儿全不去。

⑶ * [其他型任指短语]……全

a 任何人都不会知道这件事。——*任何人全不会知道这件事情。

b 每个青年都要努力学习。——*每个青年全要努力学习。

c 所有公民都要遵守交通规则。——*所有公民全要遵守交通规则。

  他还认为:“都”和“全”在总括的对象方面也有差异。“都”可以总括主体、动作行为的对象、时间、处所和条件等。“全”虽然可以总括主体和动作行为的对象,但一般不能总括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和条件。如:

⑷ * [时间、处所和条件成分]……全

a 这个星期他都没来上班。——*这个星期他全没来上班。(时间)

b 我在上海、杭州、广州都遇见了我的老同学。——*我在上海、杭州、广州全遇见了我的老同学。(处所)

c 无论夏天、冬天,我都坚持锻炼。——*无论夏天、冬天,我全坚持锻炼。(条件)

  “全”和“都”的这些差异性在不同的汉语方言表现的却是迥然不同。有些方言表示总括的范围副词只有一个,或者是“全”,或者是“都”;也有的方言“全”和“都”都有,但其过度的特征非常明显。我们以晋语为例,对晋语内部的并州片、吕梁片、上党片、五台片和大包片等方言点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2]按照其分布的范围,我们分为三种类型。大同型,占绝对优势的总括范围副词“全”;并州型,占绝对优势的总括范围副词“都”;吕梁型,两个表示总括的范围副词“全”和“都”。我们按照这些类型的不同特点,具体描述如下。

大同方言“全”和“都”的类型差异

  大同方言属于晋语中的大包片,这里的“全”是一个占有绝对优势的范围副词。在老派人的口语中,很少说“都”。如果有些句子不能说“全”,他们会说“也”,而不说“都”。我们把“全”和“都”不能互换的四种类型的句子与大同方言作了一个比较。

  表1:大同方言中“全”和“都”的比较分析

  从表1我们看到,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用重叠、疑问代词和一些特殊的成分,如“任何”、“每”和“所有”等来表示任指。在这些表任指的句子中,可以用范围副词“都”,但不能用“全”。不过,在大同方言中,这四类句子都可以不出现“都”,用“全”或“也”来代替。

1. 用重叠表示任指

第一种类型,用重叠表示任指。⑴a 和⑴b在大同方言都可以用“全”代替。只是在这类句子中,如果要表示强调,还可以在“全”前面加上“一”,如:

⑸人人一全走了,我也走了。(你们都走了,我也走了。)

⑹个个说的一全是假的。(每个人说的话都是假的。)

这里的“一”表示“都”,“一概” (据《汉语大词典》)[3]。这里的“一全”更凸现地表示肯定的意义,一般用在肯定句中。其实,在大同方言中,如果主语不是“用重叠表示任指”的句子,“一全”也可以用在这些句子的否定式中。如:

⑺你们一全甭走,咱们把话说清楚。(你们都别走,咱们把话说清楚。)

⑻他们一全不说话,不知道做啥呢?(他们都不说话,不知道为什么?)

  据李斌(2012)[4]统计,《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有语素“一”的“都”类范围副词有16个,分别是:一股脑儿(哈尔滨)、一抹(儿)(哈尔滨)、一呼拢统(济南)、一遭儿(牟平)、一忽拉(徐州)、一古辣塔子(南京)、一下(成都、贵阳、于都)、一刬子(西安、太原、忻州)、一挂(西宁)、一里(银川)、一满(乌鲁木齐)、一伙(万荣)、一概(太原)、一水(忻州)、一塌刮子(杭州、丹阳)、一塌孤橹(丹阳)。我们看到,这里没有“一全”,说明“一全”在汉语方言的使用范围较小。我们查阅了《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第二卷) [5]其中“全”表示“完全”、“都”这类义项的汉语方言也比较少,只有5本方言词典有。如:

⑼今天底考试题我全做对咧。(全,完全;都。乌鲁木齐)

⑽两套书不全(人力)。(全,完备;齐全。绩溪)

⑾人总是到不全。(全,齐全。南昌)

⑿全食米,(人不)食面粉。(全,整个;全部。福州)

⒀耶副(口迫)子(扑克牌)无全啦,欠几支子啦(差了几张牌)。(全,齐全。雷州)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的山西方言词典是《太原方言词典》、《忻州方言词典》和《万荣方言词典》,这些方言词典均没有收录“全”。

2. 用疑问代词表示任指

  第二种类型,用疑问代词表示任指。这类句子在大同方言也不能用“全”。周韧(2012)[6]认为:疑问词不能和“全”搭配使用,是因为“全”要求其总括的对象是一个说话人高度熟悉的整体。而疑问词的使用显然表明说话人对总括对象并不知晓,就更谈不上熟悉了。所以,疑问词既表示个体的性质,也不为说话人熟悉,这些性质都和“全”的特征相悖,所以不能和“全”搭配使用。

  这类句子在大同方言虽然不能用“全”,但是也不用“都”,而是用“也”表示。这里的“也”表示同样、并行等意义。(《古代汉语词典》)[7]这一用法在汉语方言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第一卷)[8]例举的方言比较多。如:

⒁侬姓张,我也姓张。(你姓张,我也姓张。上海)

⒂汝去,我也去。(你去,我也去。黎川)

⒃带淡薄钱,路里也通用。(多带一点钱,路上用。厦门)

  这一用法在普通话中也有使用,如《现代汉语八百词》[9]“‘也’前面是表示任指的指代词,有‘无论…’的意思。‘也’后面多数是否定式。”(以下例句均引自《现代汉语八百词》)

⒄夜行军时谁也不说话,只听见沙沙的脚步声。

⒅说什么咱们也不能灰心。

⒆只要大家团结一致,什么困难也能克服。

⒇怎么扳也扳不动。

  吕叔湘认为,这是从“也”的基本用法引申出来的,“谁也不说话”等于“老张也不说话,老李也不说话,……”。我们认为这种解释是合理的。

3. 用一些特殊成分来表示任指

  第三种类型,是用一些特殊成分来表示任指。这里的“全”不能单独使用,一定要说“全要”,强调的语气更明显。不过,这种类型在大同方言中出现了分化,在表示肯定的句子中仍用“全”,如例21、例22和例23中的肯定式;但在表示否定的句子中要用“也”,如例21、例22和例23中的否定式。这类句子的肯定式与否定式差别较大。如:

表2:大同方言“全要”的肯定式与否定式

  在这一类型的否定句中,强调的是总括中的每一个成员,所以用“也”来表示。这也印证了吕叔湘的观点,即“‘也’前面是表示任指的指代词,有‘无论…’的意思。‘也’后面多数是否定式。”。

 “全要”在大同方言的使用频率比较高。如果“全”和“要”拆开使用,其表达的意思不够完整,如下面的句子就不能成立。

*(21)任何人要知道这件事情。

*(22)每个青年要努力学习。

*(23)所有公民要遵守交通规则。

  大同方言“用一些特殊成分来表示任指”的肯定句式,一定要出现表示总括的范围副词“全要”。《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和《现代汉语八百词》都没有收录“全要”,但在大同方言,它是作为一个词来使用的。

4. 在总括的对象方面也有差异

  第四种类型,“全”虽然可以总括主体和动作行为的对象,但一般不能总括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和条件。而大同方言中的“全”却可以没有这样的限制,在这类句子中,都可以使用“全”。如:

(24)这个星期他全没来上班。

(25)我在上海、杭州、广州全遇见了我的老同学。

(26)无论夏天、冬天,我全坚持锻炼。

  周韧(2011)[10]认为“‘全’一般是不能总括时间的,这是因为类似于‘这星期’、‘这段时间’、‘这几个小时’和‘这几天’这种时间上的表述,本身无法统一于一个时间点,因此无法形成时间上统一的总括扫描模式,所以不能和‘全’连用。”如⑷a;同样,对于不同的几个地点,也很难将这些地点上发生的事情集中到“一张照片”上来展现,如⑷b;也不能在时间上同步,如⑷c。而反过来,“都”侧重个体的功能,是可以和表示次第扫描的事件搭配使用的,所以这些地方可以用“都”。

  但是大同方言,这些无法“形成时间上统一的总括扫描模式”的句子仍然可以用“全”,它强调的是其共同性。如例(24)强调的是:这个星期的每一天他都没来上班;例(25)强调的是:我在上海、杭州、广州这几个地方都遇见了我的老同学;同样,例(26)强调的是:无论什么季节,我都坚持锻炼。

其他方言“全”和“都”的类型差异

1. 占绝对优势的范围副词“都”——并州型

   在晋语的其他方言片,范围副词“都”的使用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如并州片、五台片和上党片,我们以并州片为代表进行说明。

    这几个方言片在使用范围副词方面比较一致。那就是一般使用“都”,有时也用“全”、
“也”和“就”。如可以说“都来了”,也可以说“全来了”;不过,使用“都”的频率更多些。在我们所讨论的“全”和“都”不能互换的四种类型的句子里,这三个方言点只有第二类,即“用疑问代词表示任指”的句子里,是用“也”而不用“都”,与大同型相同,与后面我们要讨论的吕梁型也相同;其他三种类型的句子基本上用“都”。只是在第三类的⑶a“任何人都不会知道这件事”,这三个方言点也比较一致的用“也”,而不是用“都”,这一点也与大同型相同,与后面我们要讨论的吕梁型也相同。

2. 范围副词“都”和“全”同时使用——吕梁型

  在吕梁市及周边地区,范围副词“都”和“全”同时在使用,也可以叠加在一起使用“全都”,表示程度进一步加深 。在这一类型里,“全”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只能用在肯定句中,不能用在否定句。否定句为“都”所取代,“都”的使用范围在逐渐扩大。如表3所示。

表3:吕梁方言“全”和“都”的比较分析

  吕梁方言没有“用重叠表示任指”的习惯,不能说“人人”、“个个”,一般说“你们”或“人们”。另外,吕梁方言也不能说“任何人”、“每个人”等。这样,我们可以把第一类的⑴a、⑴b,和第三类的⑶b、⑶c,和第四类的⑷a、⑷b、⑷c合并为一类。如:

(27)你们青年们全要好好学习。(每个青年都要努力学习。)

(28)这个星期他就都没啦来上班。(这个星期他都没来上班。)

(29)我在上海、杭州、广州全碰见过我的老同学。(我在上海、杭州、广州都遇见了我的老同学。)

(30)夏天、冬天我都锻炼呢。(无论夏天、冬天,我都坚持锻炼。)

  例(27)中的“全要”可以换成“全”或“都”,但所表达的语气略弱一些;例(29)中的“全”不可以替换为“都”,但可以用“全都”替换,表达的语气更强些。例(28)是个否定句,不用“全”。这里的“就”表示强调。例(30)虽然是肯定句,但是不用“全”而用“都”。说明在一些肯定句中,“全”的使用范围也在缩小。

结语

  晋语总括副词“全”和“都”,在由北向南的发展过程中,“全”的使用范围在逐渐缩小,“都”的使用范围在逐渐扩大,并占有明显的优势地位,以至于《太原方言词典》、《忻州方言词典》和《万荣方言词典》中均没有收录总括副词“全”。

  “全”和“都”在其演变过程中,既有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如并州片、五台片和上党片中的方言,在“重叠”、“ 一些特殊成分来”和“在总括的对象方面”表示任指的句子里,只能用“都”,这与普通话保持了一致;但在“疑问代词表示任指”的句子里,却不能用“都”,只能用“也”,无论在晋语的南北方言区,其用法都非常的一致,这又凸显了其地域的特点。

  大同方言选用了“全”和“也”的组合来实现语义总括,也由“全”来实现对复数短语、统指短语和条件短语的总括。由于大同方言没有总括副词“都”,因此大同方言也没有对应的任指短语(即“每……”),而是采用复数短语(如 “年青人”)来代替这一表达。同时,与普通话相同的是大同方言采用了“也”来对任指短语进行总括。

  并州片、五台片和上党片的方言使用了占绝对优势的范围副词“都”。这三个方言片在“全”和“都”的分工方面基本上表现出跟普通话更接近的特点,而在“都”和“也”的分工方面则表现出跟大同方言更接近的特点。也就是说,与普通话的“全”和“都”不能互换的四类情况中,除总括对象为任指短语外,其他的三类情况这三个方言片都是跟普通话的情况一致,只能采用“都”进行总括。当总括对象为任指短语时,这三个方言片则跟大同方言的情况一致,即只能采用“也”进行总括。

  吕梁型方言片的特点是同时使用范围副词“都”和“全”。因为吕梁方言中缺乏重叠式和加“任何…”来实现任指短语,也没有用“每…”实现任指短语,而是通过复数短语来实现任指,所以“全”和“都”在这两类短语上的总括分工就不复存在,两者因而可以互换使用。

  总之,“全”和“都”在晋语中的发展变化还在进行着,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更加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马 真.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107.

[2] 侯精一主编.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56.

[3] [7] 陈复华主编. 古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1837;1833.

[4] 李 斌. 汉语方言“都”类范围副词考察[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12(2):32

[5] [8] 李 荣主编. 现代汉语方言大辞典[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1481;423.

[6][10] 周 韧.“全”的整体性语义特征及其句法后果[J]. 中国语文, 2011(2):139;133.

[9] 吕叔湘主编.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4:523.

(原载《南方语言学》10辑,2016)

  本文为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汉语方言数量范畴的类型学研究》(12YJA740067)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1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图文编辑:可可

责任编辑:老甘

【精彩回顾】

专论 | 黄年丰:龙川客家话反问句的结构类型

专论 | 关于编写《苏州方言语法》的几个问题(谢自立、刘丹青、石汝杰)

“肇庆哗”丨雷蛇呢!测测自己是不是“正宗肇庆人”

方言与美食(音频)| 梁可莹:顺德双皮奶(顺德容桂话)


欢迎投稿:jnufyz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