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走田野杂记 | 邹晓玲:《湘西汉语方言音韵研究》后记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后  记


(作者在方言田调中) 



2010年9月,承蒙庄初升教授不弃,我有幸忝列其门下研习方言音韵之学。入学不久,老师特别跟我指出湘西地区语言复杂,很值得进一步调查研究,我深受启发和鼓舞。于是,我一边跟着老师学习方言音韵理论知识及调查方法,一边努力搜集湘西的有关史料文献。



2011年5月,老师带着段亚广师兄奔赴湘西,为我博士毕业论文确定方言调查点,并着重调查了古丈县的两个濒危方言“瓦乡话”和“死客话”,还对永顺王村方言、润雅方言进行初步的调查。调查过程中,老师对语言现象的敏锐洞察力让我惊讶、叹服。这次调查之后,我或者与老师合作,或者独立撰写,完成了几篇有关湘西方言的论文,先后发表于《中国语文》《文化遗产》《吉首大学学报》等刊物上。



2011年11月,第二届濒危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吉首大学召开。作为会议的发起人和召集人,老师再次来到湘西。利用会议休息时间,老师为我方言调查点的音系进行复核和审定。这样,在博士毕业论文开题前,我对所选择的湘西州17个方言调查点的大部分进行了初步调查。



2012年4月,李如龙、伍巍老师一行来到湘西,我有幸跟两位老师对辰溪乡话、泸溪乡话进行了10余天的调查,随后还初步调查了泸溪湘语。至此,我博士毕业论文所涉及的调查工作,在导师及各位老师的帮助下进展十分顺利。2013年6月,我的博士毕业论文获得匿名评审专家及答辩专家的一致好评,顺利通过答辩,并因此获得中山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的荣誉称号。



2014年7月,我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在麦耘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得有较多机会跟随麦老师继续学习方言音韵之学。此后,我相继获得博士后特别基金项目及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使我有了更好的保障条件对湘西方言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



该书名为《湘西汉语方言音韵研究》,就是我在中山大学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对湘西方言音韵进行初步研究的成果。


回想前几年的求学生涯,我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恩师庄初升教授的指点,是他为我开启了方言学殿堂的大门。入学之后老师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不厌其烦地指导我逐步掌握方言学的理论方法,并多次带领我们到粤东、粤北、湘西、豫西南、鄂西北等地区调查,指导我们掌握田野工作的实践技能。老师还细心批改我们的每篇习作,从论文的语料梳理、文献综述、观点提炼,到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甚至于标点符号,老师每次返回给我们的修改意见总是花花绿绿的一大片,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提示和要求。特别是在博士毕业论文的写作阶段,老师抱病为我反复修改、润色,还在电话里长时间核对发音人的发音,都无不令我感动。该书定稿前,老师在百忙之中再次通读了全稿,并提出了一些非常中肯的修改建议。老师说话、走路、做事的速度都很快,给人的印象是雷厉风行。一般来说,这种风格的老师对那些表现出后知后觉的学生都是不太耐烦的,但老师对待我们却非常耐心。对待学术近乎虔诚的他,对我们偶有失望也从不疾言厉色,更多的是默默的鼓励。老师很乐观豁达,这源于他知识内存的强大,源于他正直大方、善待一切的人格魅力。


博士生学习生活中,我还有幸聆听了李炜、陈伟武、周小兵、刘街生、林华勇等老师的讲课,受益匪浅。博士毕业论文审阅专家麦耘教授、陈立中教授、陈晖教授及答辩专家李如龙教授、张双庆教授、施其生教授、伍巍教授、罗昕如教授等,对我的博士毕业论文提出了许多有益建议,这为我进一步开展田野调查以及后期的写作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特别是温文尔雅、博学多才的施其生老师,他在我日常学习及博士毕业论文开题、预答辩、答辩中都给予我许多富有启发性的建议,这些建议都一针见血,切中要害。暨南大学伍巍老师和蔼亲切,循循善诱,从国际音标的学习到田野调查,我都幸运地得到过他的许多指教。李如龙老师是我的师爷,也是我博士毕业论文的答辩主席。答辩之前,李老师和其他答辩专家都仔细地审阅我的论文并作了详细的批注,这对我后来进一步的修改帮助很大。



这本书稿的顺利完成尤其要感谢我的博士后导师麦耘教授。不知不觉,我投身麦老师门下已近三年,跟随老师开过大大小小不少的会议,聆听许许多多的指教。每个暑假,我都能在麦老师和朱晓农老师主讲的学习班里学习方言学和音韵学的前沿知识,受益良多。更难得的是,我还有多次机会跟随麦老师深入广东北部地区进行连州土话的调查,感受老师的言传身教,这极大地弥补了我以前词汇调查经验的不足。老师见多识广、博古通今、学养深厚,在学术问题上总能高瞻远瞩,别出心裁。此外,老师还非常豁达亲切,豪爽中不泛细腻,对学生的教导看似随意,却恰似“润物细无声”。



博士后期间,覃远雄老师也给予我很多的关照。书稿的修改,也得到过他的指教。在社科院语言所,我还聆听了刘丹青、李蓝、胡建华等老师的课程,收获很大。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沈明、谢留文、熊子瑜、徐睿渊等多位老师对我学业上的帮助。



我的硕士生导师盛新华教授一直像母亲一样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她常常用电话、短信、邮件与我聊天、谈心,询问近况。我深深怀念研究生时期常常与盛老师手挽着手在湘潭大学校园里漫步的情形,怀念盛老师家那美味可口的饭菜,更怀念老师视我如女儿般的呵护与关怀。南京大学陈立中教授,指导我选择了方言学,并在学习和生活上都给予我无私、诚挚的帮助、指点与鼓励。



书稿的前期写作曾得到过同门师兄段亚广博士的指点。庄老师指导的博士后杨璧菀博士也为我的书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书稿前期中的地图多得益于她的帮助,全文的排版、格式等诸多细节问题她也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



古丈县政协向午平副主席、非遗中心李琳筠老师,保靖县民委田二文先生、野竹坪镇党委贾建军书记、野竹坪小学向主任,永顺县润雅小学周亚玲老师,铜仁学院印有家老师等,他们都为我的方言调查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与我的发音合作人一样,他们的热忱常常让我感动不已。尤记得在野竹坪调查完毕后,发音合作人因担心我的安全问题,无论我怎么劝说,他都坚持要在寒风中陪我等车。印象最深的是在润雅小学的调查。润雅小学位于四面高山环绕的一个盆地里,地理位置相当偏僻,那里的人们十分质朴。他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天只吃两顿饭。一个九年制的学校,三十几位老师,短短几天,我们就混得相当熟悉,我常常端着一碗饭,从这家吃到那家。每每在傍晚时,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散步,听鸟鸣听潺潺的溪流声,跟他们扯着嗓门大吼以听四面高山的回音,晚上则一边烤火一边剥吃他们从山上捡回来的野板栗。这样的生活,让我仿若走进了陶渊明所说的桃花源境地。更让人感动的是,调查完毕我要回吉首时,发音合作人为了我第二天能坐上唯一的一辆去赶集的班车,他晚上竟没有回家,而是在食堂旁边简陋的茅房度过一晚,第二天凌晨五点多就去给我占位,帮我占住了那个在他们看来最好的座位。当我凌晨六点坐上车时,车上已有很多人,包括几位八十几岁的老人,他们一边用好奇的眼神看着我,一边议论,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她是干部”。湘西乡村的淳朴、宁静与热情,让人感动、让人深思;湘西老百姓的友善、乐观与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敬佩,令人尊重。



多年来,我所任教的吉首大学为我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吉首大学文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哲学研究所等多位老师,为本书的调查、写作和出版提供了无私的帮助。我的湘西籍大学同学热情地为我寻找发音合作人,我的众多的学生们也为我的调查付出了诸多努力。因为人数太多,恕不一一具名。



父母的养育之恩、公公婆婆的理解包容以及他们的大力帮助,常让我感动和心生愧疚。六年多来,我为了求学及调查,四处奔波,我的先生吴晓博士,给予我最大的理解、支持和安慰。我的儿子乖巧懂事,学业优异,很少让我操心,这为我潜心学习和调查提供了很大的契机和动力。



湘西语言丰富多彩,本书只是探讨湘西汉语方言的音韵问题,所触及的只是其冰山之一角。本人水平有限,本书难免粗陋,唯愿其出版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优秀学者对这块语言宝地进行更深入的挖掘。

 

邹晓玲

2017年5月10日

编辑:李   妍

审读:李泳思

责编:老   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我们在这里 等风来 等你来

语言资源快讯

我们在这里等你

苹果赞赏专用

往期精彩:

行走田野杂记 l 陈嘉乐:云南-老挝语言调查见闻

行走田野杂记 | 李如龙:《台湾话俗谚汇编》序

行走田野杂记 | 张屏生:有目标的人,才能走得远——《台湾话俗谚汇编》序

致读者: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