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资源 | 刀九木:即将消失的浦江话【转发】


现在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很多浦江小孩都不会说浦江话了,只能大概听得懂常用的浦江话。因为在学校是“请说普通话”,在家孩子们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逼得连祖辈都不得不用半洋半土的很普通的普通话与孙辈们交流。这样的话,不会说浦江话变的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了。

国务院1956年《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使》发布,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正式纳入法定位置。

推广普通话有着它鲜明的时代背景,建国后有大量的文盲,学习中文(简体字,也是为了更好地,更容易地掌握中文)学习普通话,可以提高民众的知识水平,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的人交流日趋频繁,大家都是普通话,有利于沟通,提升效率,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这几十年推广普通话,对国家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大有裨益。

然,斗转星移,三十年河东又河西。而今已步入新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新时代。电视,手机的极大普及,各种信息都触手可及。无论城市或农村的孩子,都可很方便的接触到普通话,甚至英语等各种外语。所以说,听懂,说好普通话已经不是问题了。“请说普通话”这一口号也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其实,保留地方方言与说普通话在现在的时空背景下已不再是一对矛盾,可以并行不悖,和谐共存。

我自己试着说说学习,传承浦江话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在此抛砖一块,引得方家来。

首先作为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浦江话方言保留了浦江先人的文化基因,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我们需要把它传承下去。若再不行动,浦江话就在我们这一代断层了。

其二:会说浦江话,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以后的高考语文其中的文言文,传统文化的比重会越来越高。

吴越方言,闽南话,粤语都较好地保存了古韵雅意。试着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例句:尔这个人危险时。时,时髦,处在流行前沿的意思。以前一个字,就可代表现在一个词语的意思了,简洁,明了。可用英文里的一个字in来互训。时者,in也;in者,时也。时,就是处在时代前列,领时代之风骚。in,就是在圈子之内。不在某一个圈子之内,便out了。

浦江话你,其实正字应该是尔。为什么?

因为儿,耳,尔,二浦江话发音:n ,是儿,尔 ,耳朵,二伯伯十月二十(二字都发音为n)的er,在浦江话里就是鼻音n.

这个人危险别(性格不好,不容易与人相处)

别,应该是和其他人有区别,特别的意思,有贬义。

其,还是佢

第三人称,他。我们发音为qi2。粤语里就是用佢代表他的意思。其,也是TA的意思,其他其他,其者他(她,它)也。不知是哪个为正字,还需方家指正。

就是想的意思,用心揣度之意。例:尔好好哝忖忖yi。

箸,就是筷子。我们浦江话还保留了这一古老的发音。箸者,助也。它是帮助我们吃饭的工具。以前也可写成筯。

前几天某国际奢侈品牌D&G(看上去怎么很象DOG)想用筷子来羞辱我们中华文化,结果却是自取其辱。


其他有趣的词语有:

自得(自以为有所得)倒灶,肚饥,杀饭,索性,索直(直道而行),心计,宽慢,宽心;自作孽(no zuo no die),烧庚饭,不到处......

例如:《水浒传》宋江道:我们走的肚饥,你这里有甚么肉卖?

《三国演义》孔明曰:主公宽心,只顾准备窝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饵以钓鳌鱼。

其他还有很多有趣,有哲学意味的俗语如:地上和和暖,天上做雪蛋;食尔的饭,听尔的话;医得好病,医弗得命......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中,我觉得“杀饭”这个词最为有力道,让人印象深刻。我们浦江话还把灭火,称为“杀火”。虽然很多人认为杀饭应是下饭,仔细琢磨其发音,还是有区别的,杀这个音更为准确,形象。

杀饭,指菜非常可口,容易把饭吃完,谓之:杀饭。(把饭全部吃光,把饭给kill掉了)。

佐证1:英文里,消磨时间叫做:kill time.(字面意思是:杀时间。时间都可以杀,杀个饭就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可见,古今中外,皆同此理。

佐证2:参考“仙潭人所说的“杀饭”一文”

摘引如下:

一盆令人开胃的菜肴放在桌上,自然会有胃口马上反应出来。随着开吃,开胃的菜肴伴着香喷喷的米饭一起进入齿舌间,然后很快进入体内,这样的过程会让人感受到菜肴的味道与饭菜组合饮食佐餐的快感。仙潭人(湖州地区)会不由自主地顺口喊出:“跟早菜丝真杀饭。”

“杀”字有力,干脆,把好吃的爽劲一下子提升到淋漓尽致。用其余的字语则根本无法代替其精髓的字义。“杀”字极好,点晴,特给力。

周作人(绍兴地区)的散文《臭豆腐》中也有涉及“杀饭”二字。文章中提及到吃臭豆腐如何“杀饭”的事:“近日百物昂贵,手捏三四百元出门,买不到什么小菜。四百元只够买一块酱豆腐,而豆腐一块也要百元以上,加上盐和香油生吃,既不经吃也不便宜,这时候只有买臭豆腐最是上算了。这只要百元一块,味道颇好,可以杀饭,却又不能多吃,大概半块便可下一顿饭,这不是很经济的么。”

“杀饭”是对菜肴称颂的美誉。它包含了爽、好吃、易食、给力、口味重、香辣适口、刺激胃口,也算是集中了江南水乡饮食文化的味觉特征,全部体现在一个“杀”字上。

由上文可以看出,好像我们古代吴越之地把菜好吃说成“杀饭”的。

其三:懂得浦江话也有助于学习日语。

日本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国家,近代我们的国运兴衰都和它息息相关。

戴季陶在《日本论》中写道,日本把中国放在手术台上、显微镜下观察了几千次,以此说明日本对中国的研究和了解程度。同时戴季陶也反问道:中国呢?这个反问放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中国呢?我们对日本了解多少?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江浙以外的国人常说我们江浙人说话很像日本话,其实并不是一句玩笑话。日语的发音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受到不同语言的影响,大部分时间是受中国的影响,近代主要是清末前后受荷兰(曾经有一门学问叫兰学的),英美的较多(日语中直接用英文发音的词汇很多)。所以日本人总的特点是谁强大,就跟谁学习。谁是大爷,我就可以当孙子。一句话就是“畏威不畏德”。

日本人使用的汉字音读大致可以分为:吴音,汉音,唐音三种。最早传入日本的汉字发音是“吴音”(吴是春秋时期的吴国)。---这两句话引用自《汉字日本,茂吕美耶著》

古代吴语对日语的影响,网上有很多,大家可自行查找。

如:论吴语方言对日语的影响研究

以我自己学了一丁点的日语,试着举几个浦江话和日语音义都很像的例子吧。

日语汉字 乾燥kan Soo(干燥之意),燥发音与浦江话一样。

葡萄的发音也差不多,为:budoo ,还有“电话”,等等。

其实日语还保留了我们很多传统文化的,文字的古典用法。也是一个字代表一个词语的意思。

如我们说喜欢,日语用“好”(s gi)来表示;讨厌,日语用“嫌”来表示。我们只有在文言文中才有的用法,融合在日常中不经意的使用中。

(关于日本里的汉字,在我公众号:九木杂谈《从日本汉字中一窥中国传统文化》一小文可做参考)

其四: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

浦江话作为我们40万浦江人自己独有的交流密码。若在陌生的外地(国内或国外)遇到紧急情况,需与自己的孩子或亲人商量怎么脱困,用普通话沟通还有秘密可言吗?英语也不行啊。全世界的人现在都在学中文,英文了。再者,如果此时刚好碰到有浦江老乡,在遥远的异乡听到熟悉的乡音,大概都会出手相助,解己之困厄。据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就曾用温州话来通讯沟通。可以说,方言这类小语种在某些特殊的时空中可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其五:在家,可与长辈更有效沟通,让他们可含饴弄孙,更好地享受天伦之乐。出门,可使孩子们能与年长者更好的沟通,更有“忘年交”的机会。

最后,有两点想法或建议。

一是在平常网络聊天时,尽量用浦江话原来的字,即正字来表达,而不是随便拿一个同音字来表示,这样更显得优雅,古典,上档次。当然这需要我们那些浦江传统文化的爱好者,高人们同心协力,编撰出一本好的浦江话正音字典之类的书籍,来正本清源,来引导大家更好地,更准确的使用浦江话。(到现在为止,好像没有这样的权威资料。)

二是自然需要政府部门重视这个问题。特别是教育部门,创造条件让孩子们能有机会多说自己的母语--浦江话。让我们的浦江话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更好的传承下去。

有时候,去做或不做,结果自然不一样。



本文转自“浦江论坛”公众号

往期热文


方言与美食(音频)| 李子蕙:开锅肉丸(梅县客家话)

方言与美食 | 黄丽霞:快来认识丰顺的“粄”家族

方言与美食(音频)| 黄慧:老家的窑鸡(丰顺汤坑客家话)


编辑 | 唐依依

审读 | 董一博

责编 | 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保护母语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