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走田野杂记 | 刘村汉:《湖南江华寨山话研究》序二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10-27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湖南江华寨山话研究

序二

刘村汉


盛花时节读华章,赏心乐事,至感快慰。


湖南与广西,边界长达500余里,两边山水相依,阡陌相通,畎亩相错,婚嫁相从,习俗与共,语言相容。披阅曾毓美教授的《湖南江华寨山话研究》,首先被书中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所感动,作为广西人,倍觉亲切。导论中用较多的篇幅详细介绍寨山话的生态环境,从地理物产、历史沿革,到乡土民情、风俗习惯,让人感觉到寨山话的独特存在。这种环境,与邻近的广西贺富钟地区十分相似,自然联想到这种方言的脉络走向。本书在细致描写和深人分析之中,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参照信息,对于方言工作的共时对比和历时层次的研究大有价值。例如,寨山话“在单字调中虽已没有促声尾,但在词语和句子中,几个音节连读时,入声字还是念成短促的调子,没有急促的韵尾,又不像舒声韵那样可以延长”。“我们可以设想:江华寨山话当初是有促声的……其演变过程是从‘有塞音韵尾的入声一没有塞音韵尾的短促的入声一完全变成舒声韵’”。广西贺州的几种方言的入声可以验证这个论断。



贺街话有三个塞音尾,鸬鹚话只有一个[k]尾,担石、奉溪(本书所说的富川“梧州话”)、秀水三处就只剩下没有塞尾的入声调了。有意思的是,地域上的北无南有,反映了塞尾销蚀的历时轨迹。


此外,古全浊声母的送气与否,非组读如帮组,知组读如端组,端组读如来母,精组读如端组,等等,都与广西的几种方言相同。 



因此,我们不得不相信,“寨山话跟富川梧州话样,它们的底层都是粤语”。


展读书稿,不时闪现与作者初识的那一幕。1989 年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5届年会游览张家界。时维清秋,天高气爽,桃花源的境界,兼有雄奇与秀丽,本应激发出道友相会的亲切融洽,然而,人们都很谨慎,礼貌中小心地保持着距离,几乎到了道路以目的地步。


▲图为湖南江华寨山话研究封面


张家界山高壑深,路远歧多,进园门人都散了,很少有结伴同游的。我走得慢,独自一人往黄獅寨慢慢攀登。半山腰上,只见一位略带湘音的中年女教师,不仅以东道主的身份热情致意,而且还能不存戒心地交谈,我们自然一道同行。后来才知道,她叫曾毓美。


她比较胖,爬山颇困难,不停地喘气儿。但她有一股坚忍劲儿,双手撑着膝盖,将后面的腿脚往上拔,一步一步前移,非要爬到山顶不可。我也胖,仅能自保,帮不上忙,只能以轻松的话题驱赶疲劳。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呼哧呼哧,终于登上了黄狮寨的顶峰。张家界的群山中,黄狮寨不是最高的,但是,每一个山顶,都有一片天地。这里,东观杨家之花园,北望天子之堂奥,自是一番境界,令人神清气爽,俗虑顿消。曾老师做学问如同她爬山,坚忍顽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给我留下了一份真情的感动。读其书如见其人,我领略到本书连同作者前面几部书在学术之外的价值。


刘村汉

2005年4月

广州旅次


(湖南江华寨山话研究,著者曾毓美,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本期编辑丨侯东儿、庄园园

本期审读丨陈燕辉

责任编辑丨老   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文章精选

1、行走田野杂记 | 陈晓锦:疫情之下的征战——巴拿马田调历险记

2、行走田野杂记|刘显钊:走进历史现场:合浦县永安军话调查杂记

3、行走田野杂记 | 张屏生:《烈屿方言研究》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