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饮食文化(音频)| 唐若石:鸭子和鸭蛋(福州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10-26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鸭子和鸭蛋


鸭子是人类比较早驯养的家禽,福州人比较熟悉的鸭子的品种是水母鸭、全番(纯种外来引进的鸭子)、半番(外来引进和本地交配的鸭子)等。用鸭子做的家常菜很多,如芋鸭(鸭肉煮芋头)、鸭汤(鸭子煮汤)、茶油熏鸭(用茶油)等等,但在各种酒席上,很少看到用鸭肉做的菜,特别是在举办跟孩子有关的酒席时,如庆贺孩子出生三天的三旦、孩子满月、孩子周岁等,绝对没有用鸭肉做的菜。这是为什么呢?这是跟陈靖姑的传说有关。



陈靖姑是福州仓山下渡人,过去因为卫生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把分娩看做下地狱、过鬼门关,如果不顺产,导致母婴两亡是常事。因为她的善良,观音就教她法术,为民间保胎救产,她在民间传说中成了妇女儿童的保护神。她有很多别称,如临水夫人、顺天圣母等等,民众对她的崇敬已经上升为一种信仰习俗和独特的优秀民俗文化,世界各地建的临水宫有四千多座。



跟鸭子有关的传说是,据说有一年福州干旱,她不忍看到百姓受苦,不顾自己身怀六甲,坐在浮在江中的草席上为百姓祈雨。没想到白蛇精和长坑鬼想弄沉浮席陷害她,她赶忙拼余力咬破自己的手指,将血弹向空中,向师父求救。师父派两个太保来相救。两个太保都脱下草鞋,施法术将草鞋变成四只母鸭,将草席的四角拖住不使其下沉。陈靖姑得救后,发誓从此不吃鸭子。民间的信众出于对陈靖姑的崇拜,不但在供奉临水奶的供品中禁用鸭子做菜,并且在比较大型的酒席上也很少见到鸭肉。



很有意思的是,虽然各种酒席上很少看到用鸭肉做的菜,但是任何酒席都不可缺少鸭蛋。因为“鸭”的发音和“压迫”的“压”相同, “鸭蛋”与“压乱”发音相似,所以福州人把“鸭蛋”叫做“太平蛋”,有的干脆就叫“太平”。酒席上最重要的一道大菜是由鸭蛋和扁肉构成的“太平燕”,不论是结婚、做寿、丧宴、乔迁,凡办酒席的一定要有这道大菜。“太平燕”的蛋要保证人均一个,“燕”就是福州的扁肉,因为包好以后像燕子的尾巴,也叫“肉燕”,一般是人均两个以上。“太平燕”中除了主料,还有胡萝卜片、香菇、粉丝、腐竹等等,端上桌时切一片西红柿放在中间,上面还插一段带葱白的葱段,显得很好看。“太平燕”一般在酒席进行到一半时上桌,客人们要等主人过来敬酒后才能开始吃这道菜,喜宴时上这道菜还要有鞭炮声配合。最要紧的是这道菜里的鸭蛋是一定要吃的,因为是给大家保“太平”的,实在吃不下也要在蛋的两头各咬一口,表示“从头吃到尾”。现在也有用鹌鹑蛋来代替的,因为鹌鹑的发音跟“安全”相近,也是比较吉利的。




除了酒席上的“太平燕”,每个福州人一年至少有两次机会必须吃“太平”,一次是正月初一早晨,一次是自己生日的早晨。都是白煮蛋放在煮好的线面中,过去一般是两个蛋,现在可吃的东西太多了,也慢慢简化为一个也可以了。到人家家里做客,主人待客的点心通常是鸭蛋煮荷包蛋,起码两个以上,看主人的经济条件和客人的尊贵程度。客人为了礼貌要吃也要剩,不能吃光了。


(文案、音频:唐若石,任教于闽江学院)


精彩回顾:

精彩 | 有福之州,有你更有味:【语言资源快讯】福州美食推文一览

方言与美食(音频)| 唐若石:荔枝肉(福州话)

方言与美食(音频)| 唐若石:芋泥(福州话)

方言与美食(音频)| 唐若石:佛跳墙(福州话)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期编辑:陈雅婷

本期审核:陈娟娟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