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美食(音频)| 苏旋凯:圆圆甜甜小茶饼(江西九江话)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九江茶饼
美食之秘,秘在水火之艺术,万物之相融。提及美食文化,倘若只对美食夸夸其谈,不免有失文人风雅之度;但若只对文化大放厥词,又不免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循佳肴之香,品文化之韵,就让我们将思绪游至浔阳,与九江茶饼来一场完美的邂逅。
九江茶饼起源于唐代,是"中国十大传统名饼"、"江西四大糕点之一"。"其色泽金黄,具有小而精,素以薄而脆,酥而甜,香而美的特点。由于散发着茶油的清香,丹桂的芳香及纯碱、苏打的奇香,故被人们称为"四香合一"的茶食精点
01
饼香不怕巷子深:茶饼之轶事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相传唐代诗人韦应物一日与友会于浔阳楼之上,诗人但见小饼状若围棋,取一个轻砸一口,便觉皮脆馅酥,食完齿颊留香,但得知此饼暂无名号后,韦应物哈哈大笑,道:“此饼即为佐茶之饼,就唤做‘九江茶饼’"。自此“浔阳楼茶饼”便名声大噪,成为“浔阳楼四宝之一”。诗人韦应物也因此被后世的茶饼匠人奉为茶饼始祖。
·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
千古奇才苏东坡曾在江州游玩,闲暇之余便来到茶庄品茶休憩,当尝到桂花小饼时,赞不绝口,当即赋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此句将茶饼的圆润之状、酥甜之味描写得淋漓尽致,着实令人垂涎不已。
1934年蒋介石夫妇在此招待参加庐山植物园落成仪式的军政要员和各界名流。摆在客人面的没有什么山珍海味,而是久誉盛名的庐山云雾茶和九江茶饼。
02
茶饼的珠联璧合:九江茶饼与庐山云雾茶
云雾 茶
茶饼,顾名思义,必然是要与茶搭配在一起才能将它的酥甜味发挥到极致。九江茶饼,配上当地特产庐山云雾茶的清香醇厚,口感令人回味无穷。吃饼时嘬上一口清茶,心灵便得到极大的慰藉,酥甜清香尽收口中,始觉世间好物亦莫过于此。品文化之茗,将大好山河尽收眼,实乃生平一大快事。
03
一饼寄佳愿:“挈(qiè)三斤两包走人家”
随着九江茶饼名气的日渐壮大,从外地来往九江的客商也都把九江茶饼当作特产带回家乡馈赠亲友,挈三斤两包走人家也就成了九江百姓日常的用语和习俗。九江人是很讲礼节的,去别人家做客,往往是要带着“三斤两包”,“带”字用九江方言来说就是“挈(qiè)”,故名“挈(qiè)三斤两包”。“三斤”指两斤酒、一斤冰糖,酒代表天长地久,冰糖则是代表甜甜蜜蜜,“两包”则是指两个纸盒子,里面装着两块茶饼,代表团团圆圆,表达了客人对主人的美好祝愿。
饼
CHABINGZHIYOU
之
忧
一番风味一番愁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历史的长河里,茶饼沉淀了独具魅力的美味和内涵,为无数世人所称赞,但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在几乎所有的传统手工食品都已经被放到了工业化流水线上被复制的今天,茶饼的清香似乎很难抚平这个时代的浮躁气息,那些儿时同茶饼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在这个浓墨重彩的时代,我们应该反思,我们需要重拾的,不只是记忆中乡土美食的味道,更是我们千百年传承不断的民俗瑰宝。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本期编辑:苏旋凯
本期音频:苏旋凯
本期审读:郑凯泽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精彩
方言与美食(音频)| 袁嘉琳:鼠曲粿里有老鼠吗?(汕头月浦话)
方言与美食(音频)| 吴婉嫦:妈妈做的“大猪粿”(揭西棉湖闽语)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