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田野杂记 | 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严修鸿谈方言田野调查之苦乐【转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语保志愿者 Author 语保志愿者
2021年7月5日星期一,由严修鸿老师主讲、杨慧君老师主持的主题讲座——“田野调查苦乐谈”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二教110顺利举行。
本次讲座中,严修鸿老师向语保志愿者介绍了方言研究者的工作日常,分享了田野调查的苦与乐,激发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首先,严修鸿老师从自身使命谈起,作为一位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他积极探索人类世界的奥秘,看清社会的黑暗,包括翻起底层的东西:哪怕是骷髅、尸体、蟑螂、蛇,也要克服恐惧面对它们。
严修鸿老师分享经验
接着,严老师指出方言研究的价值之处:在于创意,在于挑战旧说,发表新知,在于研学有伴。如朱熹评价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如果一种研究能做到”世界少了你就遗憾“的程度,那就是独一无二的研究。在鼓励的同时严老师还不忘叮嘱学生应协调好长期目标与短期规划,认准道路要长期坚持,短期行动则不能拖沓。严老师还提示,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形成互动、互补的关系。由于术业有专攻,大家一起攻关,可以让学术成果更加完善。
随后,是本次讲座的重点部分—研究调查的苦与乐。苦是因为科研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严老师列举了不少田野调查的苦,包括但不限于:夏天热到打赤膊,冬天冷到需烤炉,调查环境简陋,经常需要挑灯夜战等。严老师笑称,这份工作很接地气,甚至需要了解调查对象走哪条路,做何生意,某个词是怎么来的又和他们的祖先有什么关系等等。虽然长期的卧案工作使得严老师身体劳损,但他仍积极面对,以跑步运动、肌肉筋膜枪等“十八般武器”与病痛对抗。科研之路漫长,并非一帆风顺的,要以理智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和处理。
严修鸿老师展示他的“武器”
严老师也表示,乐在其中,是对研究人员的最高奖励。一方面,科学研究是探求智慧,会有发现与证明的快乐。发现问题,积累问题,终有一天,问题会被解决,那将是一种无上的快乐。相应地,敏锐才能发现问题,所以我们不能做麻木的人,要像古人一样“感时花溅泪”,先做个明白的人,对时间、变化等有感受,才能做研究。平常我们可以经常思考某现象是什么性质,如何定义,某现象为什么出现,有何条件,蕴含了什么道理。严老师激动地指出,“待到找到证据,找到答案,发现了门道,其喜悦是满屏的,恰如王阳明所言,‘此心光明,夫复何求’。”
讲座现场
另一方面,方言调查工作需要经常与人打交道,可以让人变得更为宽广。他以自己为例,他本身是内向的人,但是教书和调查让他克服了内向,积累了许多沟通的经验。他也介绍了一些在乡村调查如何打开局面的技巧,如可以通过政府联系村长找发音人,如何打消村民的顾虑,建立信任等等。
杨慧君老师进行总结
讲座最后,杨慧君老师总结:一场讲座,让我们认识到严老师的多个面向,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老师,也是业内的卓越学者,还是积极的方言文化传播者,做了很多大众推广的工作,他技能、经验很多,即使未来不从事语言学研究,聆听严老师的教诲也能受益。
希望同学们像严老师一样,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好奇心,永远投入其中,保持生活的热情和乐趣。要培养思考的能力,在生活中有发现。人生每个阶段,可以先设置一些朴素的愿望,通过行动去落实,不怕困难,最后找寻到自己的真正的人生目标,也变成一个更为智慧、通透的人。要相信,人生和田野调查一样,即便有苦,乐趣还是更多。
参与讲座师生合影
主讲人简介
严修鸿,男,1969年9月生,福建闽西客家人。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从事汉语方言学、汉语音韵学、对外汉语及普通话教学的研究。1994年来合作出版论著5部,发表论文60余篇,国内权威及核心期刊10篇,国(境)外8篇。主持过2个国家课题,5个省级课题,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过12个方言学研究课题。调查过汉语方言(客、吴、闽、赣、粤北土话、粵、官话等)300多个点。
图片 | 语保志愿者工作站 周滢
文字 | 语保志愿者工作站 高嘉琦 樊荣鹏
图文排版 | 语保志愿者工作站 温俊林
初审 | 语保志愿者工作站 樊荣鹏
复审 | 语保志愿者工作站 陈灏轩
终审 | 杨慧君老师
—语保志愿者—
—语宝—
本期编辑|吴雯欣
本期审读|吴雯欣
责任编辑|甘于恩
文章转自公众号【语保志愿者yubaozhiyuanzhe】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回顾
行走田野杂记 | 胡松柏:心底长存万里桥——《赣东北徽语调查研究》后记
行走田野杂记 |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