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食故事(音频) | 林伦伦:乡下老家的月糕(澄海话)【转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林伦伦方言茶话 Author 林伦伦



       秋风起,菊花黄,又是一年中秋到。谈笑间,一甲子过去,月亮还是秦时那轮明月,但人非事亦非,感慨万端。看着亲友、学生快递来的这一盒盒包装精美的月饼:号称榴芒味(是否有谐音“流氓”之嫌)的冰皮月饼、星巴克的咖啡月饼、某某酒家著名的七星伴月、各式潮汕酥皮朥饼:红豆沙的、绿豆沙馅儿的,老香橼的、老菜脯的、单丛茶馅儿的……徒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廉颇老矣之叹!



  要是回到半个世纪以前,有这么多的饼食糕点,那该多好啊!

  于是,穿越时间隧道,回到了50多年以前的乡下老家。

  我的老家在澄海的海墘南湾村,明朝著名海盗首领(有人也称“海上活动人群首领”)林道乾建海盗寨的地方。有人干脆就说林道乾是南湾人,林姓倒是南湾村的大姓,村里的林氏宗祠除了全体林氏统一的大宗祠之外,还有各分支的好几座林氏祠堂。但未发现有靠谱的文献资料可以证明林道乾就是南湾人,但他去暹罗南部的北大年港当了港主是肯定了的,北大年港都改称“道乾港”了。

  林道乾是不是南湾人我就暂时不管他了,因为我从小就住在舅舅家里,是外婆带着我长大的。舅舅家在南湾村的寨内(可不是道乾寨哦),外婆是做粿、做月糕的好手,年年中秋的月糕都是她带着舅妈、表姐等做的。


在农村里,做糕几乎都是 “群体性事件”,厝边头尾(左邻右舍)合伙做。睦邻关系,亲密无间。(摄影:林少珩。地点:隆都龙美寨状元先生第)


  外婆家的月糕,形式多样,虽然原材料比较单一,就是秫米和粳米粞(coi3)+白砂糖,但印制月糕的模子很多,除了大众化的白玉盘一样的圆形月糕之外,还有各式各样小动物形象的,如小猪、小狗、小羊、小鱼、小鸡、小兔、小龟等等,还有花朵和佳果的,如石榴、松籽等等。都是线条简练、憨态可掬,印制出来的糕十分可爱,捧在手里,流淌着口水也忍着,真舍不得吃。真佩服那些雕刻木模子的乡村木工能手,在他们手里,一块普普通通的木条木块,经他们三下两下的雕琢,就成了一只只生动可爱的小动物,或者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各式图案。用老百姓的话形容说,他们就是能“雕花割鸟”的能工巧匠。


糕印:印制月糕的木模子(收藏、摄影:林伦伦)


  圆形的月糕有大、中、小各种尺寸型号,小的只有一只象棋子儿大小,大的有30公分直径左右,但最多的还是10-15公分左右直径、像只菜碟子那么大的。

  除了秫米粞白糖月糕之外,还有“乌糕”,也叫“乌油麻糕”,就是秫米粞掺和了黑芝麻面和糖做成的。因为黑芝麻面的分量比例大,所以看起来颜色基本上就是“乌”的,故名为“乌糕”。相对于普通“白月糕”来说,“乌糕”的特点是软糯而香甜,但不可多得,因为农户每年中的乌油麻(黑芝麻)收成量很少,专门去买黑芝麻来做,成本太高,普通农家买不起。


 澄海乌(油麻)糕


  比“乌油麻糕”更加“奇异”(稀缺,“异”字读轻声)、中秋节里孩子们最希望得到的还有我们小时候叫做 “书册糕” 的云片糕。云片糕因为要细心地、一片一片撕开,就像翻开一页一页的书,所以便有了“书册糕”的俗中有雅的名称。书册糕就不是外婆能做出来的了,尽管外婆心灵手巧,但没有制作设备和技术是不行的,那就只能买了。当然,能有钱去买书册糕的家庭也不多,所以“奇异”。


  澄海隆都书册糕


  小时候,就知道澄海县里的书册糕数隆都的最好吃,片儿薄而柔糯香甜。后来我到韩山师范学院工作,都年过半百了,才知道潮安龙湖古寨的云片糕也很好吃,雪片般的洁白而柔软清甜。据地方文献资料记载,龙湖古寨的书册糕是黄美和号首创,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龙湖书册糕又名“炖糕”,据铺主介绍,制作时,将糕粉拌匀,用滚筒滚压均匀,放在模子里压实,隔水蒸20分钟,隔天开条切成片状,再包装成型。这20分钟的“蒸”,潮汕人称为 “隔水炖”,“炖糕” 之名由此而得。


潮安龙湖炖糕


  去年吧,我都年过花甲好几了,又因为与原籍丰顺县的朋友小聚,吃到了丰顺留隍的榄仁云片糕,其滋味独特,软糯香甜而带有橙味。据朋友介绍,是原料中加了橙糖、榄仁,甚至有些少的梅菜干。据《丰顺县志》载,万源斋云片糕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在留隍始创制作。2015年,留隍云片糕制作技艺被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留隍榄仁夹心云片糕(留隍的“留”字应该还有“牛耳旁”,但打不出来这个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圆月缺,60多个中秋过去,以前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糕点,现在不少人都怕高油高糖,想必销路就没有过去那么好了吧,甚至可能成为了年轻的爹哋妈咪不让自家宝宝染指的“保留食品”。但对于我来说,乡下老家留下的味道,至今还是那样的香甜,一想起来就齿颊生津。外婆从中秋为我保存到寒假的那份用厚草纸包裹着的月糕,虽然上面都长满了丝虫,但我至今仍然觉得那是人间最甜美、最令人回味无穷的糕点。因为,那里面,不只有月糕的甜味,还饱含着外婆、舅舅一家对我恩深似海的爱,承载着浓得难以化开的乡愁!


老少同堂,一起动手,其乐融融,乡俗民风也赖此而得以赓续。摄影:林少珩。地点:隆都龙美寨状元先生第) 


【图片说明】

本文配图,除了署名者外,均来源于百度网络资料。特此鸣谢!


本期编辑:冯啸

本期审读:冯啸

责任编辑:老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回顾】


美食故事(音频)| 陈梓君:毋米粥——食过返寻味(顺德伦教话)

美食故事(音频)| 朱晓璨:“妈妈”牌腌菜(山东济宁话)

美食故事(音频)| 牙一淇:下厨杂记(广西河池南丹话)

美食故事(音频)| 陈诗欣:万物蘸酱油(汕头潮阳话)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上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