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音乡情(音频)| 江嘉敏:一声学佬话,一缕思乡情(惠州惠东学佬话)【转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汉语方言馆 Author 江嘉敏

转发自公众号“汉语方言馆”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学佬”,又叫“福佬”或“鹤佬”。“学佬话”是闽南语系分支的一种方言,主要流行于汕尾市海陆丰和惠州市惠东县,而我,来自惠州市惠东县的一个说学佬话的小镇。随着年龄的增长,讲学佬话于我而言成为了一种寄托对家乡思念的语言。


农村人的学佬话淳朴而自然。早上邻居见面了会说一句“哈咋~”(好早~);八九点钟的时候会有“咩菜哦”(买菜哦)的吆喝声;不耐烦的小贩在顾客挑三拣四时会说一句“哎木哎?”(要不要?);中午回家时行人遇到熟人会问一句“怼啦?”(回啦?);困了会说“窦顾”;有客人来家里第一句话肯定是“啦碟啦碟”(喝茶喝茶),然后唠起嗑来。早午晚饭的说法也不同,午饭是“啦道”,晚饭是“啦腻汇”。





我有个学佬话的乳名。小时候长得黑,奶奶给我取了个乳名“欧蕾”,翻译过来就是“黑妹”。现在只要我回到家乡,看着我长大的叔公叔婆都会叫我“欧蕾”。他们也问我真名叫什么,说长大了还叫我“欧蕾”怪不好意思的,我摇摇手,说:“您们还是叫我‘欧蕾’吧。”然后和他们一起大笑起来。其实,我也是在怀念被叫“欧蕾”的时光!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也可以说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那时候爸妈都不在身边,我和爷爷奶奶住一块,每天都像个野丫头,到处晃荡。住在我家上面的是一对养鸡的夫妇,男的我叫他“届公”(叔公),女的我叫她“凤迷波”,“凤迷”其实是她的名“凤眉”,“波”翻译过来是“婆”的意思。每次他们去喂鸡路过我家时就会吆喝一声:“其给,哎兮莫”(喂鸡,要去莫?)听到这句话我就会屁颠屁颠跑出来跟在他们尾巴后面,去找小鸡仔玩。他们一般会交给我一个非常“神圣”的任务,那便是去鸡窝看看有没有蛋,然后把它捡起来放到箩筐中。



在那个相机少之又少的年代,我竟然保留了一张在叔公家蹭饭的照片。以至于到现在我都被“证据确凿”地认为小时候是个到处“白嫖”的浪子。上学之后,爸妈都叫我的名字,爷爷奶奶去世之后也没有家人用学佬话叫过我的乳名。唯有回到村子里,才又可以听到那句亲切的“欧蕾,怼来啦”。






以前还在县城上高中时,语文阅读题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家乡的东西,比如苏轼故居、客家建筑、闽南方言。那时候的我觉得写这些的作家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直到后来,爷爷奶奶去世后,我才深深体会到,那些不是矫揉造作。在大学里也遇到了很多同学,有来自陆丰的、潮汕的······他们也说学佬话,但由于地域的差别,方言的差别也挺大的。有时候我也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但每次听到学佬话,都觉得亲切无比。


当夏蝉高鸣,冬瓜挂满藤棚,那句“怼咯”的学佬话,勾起了我的一缕思乡情。

让我们一起点开学习吧!


往期回顾


方言与歌谣(音频)| 李晓怡:《娶新娘》(惠东梁化福佬话)

方言与歌谣(音频)| 欧女士:黄埠童谣《咯咯鸡,穿红鞋》(惠东黄埠学老话)

方言与美食(音频)| 童代演:钵仔粄(广东惠东平海军声)


-END-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