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 | 圆桌论坛:要想在人工智能领域里大浪淘沙,创业者和投资人该如何共赢?
7月10日,在第九届苏州国际精英周的现场,举行了以“人工智能浪潮中,资本与产业的升级与挑战”为主题的圆桌论坛。
此次论坛由李卓桓主持,戈壁创投管理合伙人徐晨、创势资本合伙人汤旭东、钜派投资合伙人赵甜、触景无限董事长陆凡以及钛米机器人创始人潘晶,从自身经历出发,探讨当前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现场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呈上了一场思想的盛宴。
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数千亿市场有望开启
“马云认为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是数据,李彦宏认为最重要的是技术,而马化腾认为,前二者所争论的是AI的初级阶段,到后期,AI最重要的是场景,有了场景就会有用户使用产生数据,数据会推动技术的发展,人才也随着而来。”
钛米机器创始人潘晶说,15年前他还在外企工作时,人们普遍认为机器人离产业界还太遥远。6、7年前,他仍然认为这是一个小众的市场。然而这几年,扫地机器人几乎已经在中产阶级普及。他表示现在看来,这正是一个风口。所以,去年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触景无限创始人陆凡则表示,他的公司曾经是中国做AR做得最好,同时也是做的最早的公司。现在他们顺势而为,已经把公司的业务从AR扩展到了一个更大的格局,也就是人工智能AI,目前他们正在做AI的视觉感知。
创势资本合伙人汤旭东从1998年参与组建国内第一家创投公司到现在,他有将近20年科技互联网的投资经历。创势资本主要以天使轮为主,主攻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这几年陆陆续续投了20多家公司,包括国内领先的做AI 智能眼镜的枭龙科技,还有国内做商超智能收银设备的长朗科技。
徐晨坦言,实际上自己是慢慢地被教育熟悉AI这个行业。他谈到,AI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公司业务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谈到大数据,谈到企业服务,多数人都会谈到AI。但其实整个市场和想象的还是有一些差距,一些公司纯粹是迎合概念在做产品。
从创业者到投资人,如何抓住人工智能的机遇?
潘晶表示,最初创业之时,在和投资人交流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投资人并不会被人工智能或机器人的表象所迷惑。在探讨与其他创业公司的区别时,潘晶渐渐形成了做机器人的想法。一方面,这在当时还是很新鲜的;另一方面,他的团队对其中的核心算法是深入了解的。达芬奇的手术机器人到今年为止,手术的案例有15万例,国内现在号称有7家,但实际上只有四家真正在做仿达芬奇的产品。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明白看到了机遇。所以,他最后选择做中国的大白——医疗机器人。
陆凡强调,AI将不是一个单独的行业,而是一个公共的产业,一个公共技术的平台,可以在每个行业中应用。他形象地说,人工智能和各行业就像锤子和钉子,当锤子碰上了钉子,这个行业就将发生改变。最原始的人工智能公司基本都是算法,但是只有算法是不够的。如今行业内有一个说法,“数据秒杀算”。也就是说,有了数据就能训练算法。人工智能是必须用算法、软件、硬件等等做出一个东西出来。投资界看不明白这一点,他们更多的是选择了算法公司。
李卓桓对陆凡的说法十分赞同。他说,过去十年积累算法的公司在近几年人工智能的浪潮中,面临的挑战将最大。他的朋友在过去的十几年用人脸识别在国外、国内的军队、银行赚到了几亿的收入,但是后起之秀跳过了算法层面,掌握了数据之后把人脸的准确度做得比以前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算法公司过去十几年的积累在一夕之间灰飞烟灭,不得不重新开始做人工智能。
汤旭东说,对创业者而言,首先要选择好创业方向,找到数据量大的新品。其次,必须选择有刚需的产品。再者就是团队。团队很重要,投资主要是投人,团队因素占80%以上,所以团队不仅要有懂算法的,还要有懂产品的,此外还需要懂得品牌营销的人物,这三方组合缺一不可。创业者寻找投资时,一定要找一些有产业资源、懂这个行业的投资人。
徐晨坦言,这个行业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行业。很多人说做VC和做股票的巴菲特最大的区别在于,巴菲特是在尝试寻找一些不会变化的东西,但VC是投在会创造变化或是产生变化的领域。AI其实创造了一个巨大的产生变化的机会。对于小公司来说,前面当然是有很多机会,但是同样存在着很多挑战。
作为中后期投资人的赵甜,她更看重人工智能商业化的价值。像数据信息相对标准化的金融行业、数据相对丰富的零售行业,更受青睐。她还补充说,其实人工智能是最能实现一个闭环的。现在很多中后期的资金其实是传统产业倒逼的结果。一些大的零售商已经在用新零售的方式重新革自己的命,改变业态呈现方式。她希望有一天PE既是大家变现的终点,又是产业向技术转型的一个起点。
对人工智能了解不同,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的信息鸿沟如何填平?
从最初产品技术的创业到天使、VC、PE,大家关注的重点都不同。但是人工智能领域是一个和技术非常紧密的领域,创业者和投资人对这个领域的了解可能存在很大距离,应该怎样把信息的沟壑添平呢?
潘晶认为,这其实还是两个字:场景。他做医疗机器人,关注的是在这个场景里产品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大家拍脑袋都能想到的东西并不是创新,从他创业的角度来看,通过技术改变场景才是创新,投资人才会“买账”。
陆凡说以前投资人投资的时候大多是盲目的,他们并不了解那个行业。未来,人工智能其实是在逼着投资人和投资人团队去了解他们在谈什么东西,去分别哪一个是潜在的千里马,哪一个是在忽悠。
汤旭东也坦言,自己确实也是不了解技术的。他更多的是从用户的角度去看是否能够给用户带来价值。只要能够给用户提供价值,用户就会愿意买单。他并不关心技术有多复杂,只要这个团队技术、营销等方面都比较完整,产品的用户体验好,就足够了。
徐晨认为要做的事情只有两件:一个是加大我们获取信息的路径;一个是对关注信息的刨除,就像剥洋葱一样,慢慢把工作变简单。
赵甜表示,未来将不存在信息鸿沟。如今资本和产业的链条越来越短,这使得信息越来越对称。以后的资本路径是无缝的。将来,资本绝不是被收割的韭菜,它们会与更多成熟的产业做连接。在不久的将来,资本与产业的结合会越来越近,也就不存在说信息的衔接。
论坛的最后,李卓桓表达了自己的希冀:希望在未来,资本和创业者之间的鸿沟可以越来越短,能够让资本坐在项目的大腿上,让创业者和投资人真正地紧密地抱团在一起,投资人和创业者能够共同发展。
作者:王芳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蓝字)
VC创谈会:领建资本(刘海波) | 嘉御基金(卫哲) | 金沙江创投(朱啸虎) | 融玥投资(仝彤) | 太浩资本(余钢)
早期项目:Do MAN(黑人) | 工业采购宝(严尚虎)| 和谁一起(汪治国) | 药尚网(鞠金友) | 育儿问一问(单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