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病入膏肓”“木人石心”
勿要病入膏肓
——成语“病入膏肓”释疑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邓玉霞
病入膏肓出自《左传·成公十年》里的一个典故,典故讲述了春秋时期晋景公病重,请秦国名医来治疗。在医缓还没有到来之前,晋景公做了个奇怪的梦。梦中,他的病变成了两个小孩,悄悄说话。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缓就要到了,看来我们这回是难逃了。另一个说,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医缓怎样用药,也奈何不了我们。不一会儿,秦国名医到了,查了晋景公的病,遗憾地说,这病已经进入肓之上、膏之下,药力达不到,实在是没法治了。晋景公惊奇这医缓说的和他梦境一样,视其为神医,放回秦国。不久,晋景公确实因病重而死。后来“病入膏肓”成为知名度很高的成语,形容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膏肓”指哪里
中医里,把心尖部少量黄白色脂肪样的东西叫“膏”,有脂膏的意思。把心脏与膈膜之间的部分叫“肓”,用现代人体解剖学分析,应该是心脏与包膜之间的部位。换句话说,“膏肓”应该是人体心包。心衰时,有的病人会出现心包积液,就是积在心包里的。中医认为,膏肓之处是人体最里面的部位,病由表及里,一旦进入这个部位,就无药可医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外有病属表,病情较轻浅;而内有病属里,病情较深重。从病情发展的势态上看,外邪由表及里,是病情渐重的表现,病邪由里出表,是病情渐渐减轻的表现。故而,中医有“病邪入里一层,病深一层,出表一层,病轻一层”的说法。所以,及时发现疾病,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防止病变由表及里。
不能不知的膏肓穴
在中医里,膏肓除了代表人体内里的部位,还有一个叫膏肓的穴位。膏肓穴是位于人体后背第四、五胸椎旁开四横指处的一对穴位,是治疗各种虚劳和慢性病的主要穴位。当久病不愈或者身体衰弱时,以此穴施灸,可以起到扶阳固卫、济阴安营、调和全身气血的作用,从而使身体恢复强壮。
《千金方》载:“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说明膏肓穴有重要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现代,膏肓穴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和哮喘等病症。它配合肩井穴可以治疗一些肩背慢性疼痛;配合百劳穴,恢复病后体衰有较好效果;即使没病,常灸疗膏肓穴,也可以起到强身健体、预防保健的作用。
由成语病入膏肓,引出一些中医学基本知识,特别是对膏肓穴的认识和应用,会有助于我们防病治病、强身健体。
贫贱不移 木人石心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史世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载籍丰富,蕴蓄着无尽的宝藏。《汉语成语词典》中,有个“木人石心”的成语,形容一个人意志坚定,不为外物所动心。这个成语源自西晋时期的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江南名士夏统。据《晋书·夏统传》记载,夏统幼年丧父,家里贫穷,侍奉母亲,以孝著称,与兄弟关系也很和睦。他经常早出晚归拾柴捡谷,寻求食物,有时则到海边去,捕取蛤类、小虾充饥。
同族的人见夏统饱读诗书,才干出众,多次劝说他出去谋个一官半职:“您清亮正直,可以在郡里为官,如果和官府权贵结交,一定会很显贵,为什么要心甘情愿地在山林中艰辛劳苦,在江湖河泽中耗尽一生呢?”夏统听了很不高兴,明确拒绝说:“你们就这样对待我吗?如果我遇到太平盛世,就可以与辅佐的大臣们共评议同进退;如果遇到混浊的时代,一定会和屈原一样自沉江河,以死抗争;如果处于时世盛衰之间,则自然会像长沮和桀溺一样隐居遁世,哪能在朝廷官府间使自己受辱委曲求生呢?”劝说他的人非常羞愧。
后来夏统的母亲病重了,他到洛阳去买药。正好碰上三月上巳节,洛阳王公以下的人都出游到浮桥上,男女并驾齐驱,华丽的车子和服装光耀道路。当时夏统正在船上晒他买回的药,许多达官贵人的车骑来来往往如云彩一般,夏统看都不看他们一眼。太尉贾充觉得奇怪,就问他是谁。夏统开始并不回答。贾充又问了一遍,他才慢慢地说:“我是会稽人夏仲御。”贾充问他会稽的风俗人情,夏统说:“当地的百姓循规蹈矩,还有大禹的遗风,太伯的节义礼让,严遵的高尚之志,黄公的高风亮节。”
贾充又问他说:“您在海边居住,很识水性,能撑船搏浪吧?”夏统回答说:“会。”于是就操起船舵摆正船橹,在河中间盘旋往复,飞扬船头,回转船尾,有多次挥起长艄船就直往前冲。观看的人都很吃惊,贾充心里尤其惊异,就又靠近夏统的船和他谈话,夏统对所有问题都能即刻回答上来。贾充想让他当官,他就低头不说话。贾充又对夏统说:“从前尧也歌唱,舜也歌唱,从前的圣哲们没有不尽情欢歌的。你能唱一些你家乡的地方歌谣吗?”夏统说:“先公寓居在稽山,就让各国来朝见,传授教化偏僻之国,死后安葬在那里。恩泽广泛地播布,圣人的教化还保存,百姓感恩歌咏,于是作《慕歌》。又有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纯贞孝顺的德行超过了梁高行和宋伯姬,她父亲掉进江里,找不到尸首,曹娥仰天号哭,十分悲伤,就投水而死,父女俩都不见了尸体,后来才一起浮出来,国人哀怜她的孝义,为她咏唱《河女》的篇章。伍子胥规谏吴王,意见不被采纳,被杀死扔到海里,国人哀痛他的忠烈,为他作了《小海唱》。现在我想唱一唱这几首歌。”大家都说:“好。”
夏统便用脚敲船,放声高歌,歌声激扬慷慨,大风应声吹来,卷起水扬散到天空,云雨接着集合,叱咤欢呼。大家互相谈论说:“如果不到洛水来游玩,怎么能见到这样的人才。听到《慕歌》的歌声,就仿佛看到大禹的容颜。听到《河女》的歌声,就禁不住泪流满面,觉得曹娥的高尚操行就在眼前。聆听《小海唱》,认为伍子胥、屈原就站在身边了。”
贾充想向夏统炫耀他的文武仪仗队,希望夏统前来观看,趁机答谢他,就命令打起朱旗,推举掌管旗帜的校尉,按羽旗分成队列,队伍很是整肃。不一会儿,鼓吹同时奏响,胡笳长鸣,车马纷纷出动,在大道上纵横驰骋,又命令艺妓们盛装打扮,绕着夏统的船转了三圈。夏统端坐如故,好像是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见。贾充等人各自散去后说:“这个夏统真是木头做的人、石头做的心啊。”
中国古代先贤在倡导“廉”德时,特别强调心有定力、拒腐防变的重要性。《贞观政要》中说:“损害自身的因素不在自身以外的事物,大都是由于各种不良的嗜好和欲望所造成的祸患。”一个人心有定力,就能“嚼得菜根香”,并甘之如饴,从而保持一种高尚的人生姿态,找到一种纯粹的精神皈依,更好地珍惜来之不易的事业和人生。夏统面对荣华富贵傲然独立,洁身自好,涵养浩然的素性,把声迹隐藏在江海之上、尘嚣之外,其安贫乐道,拒绝诱惑,表现出坚韧的定力。他的“木人石心”,确如《晋书》中所称赞的:“遵守正直清廉的原则,成就超出世俗的事迹,虽然不响应朝廷的征召,也足以阻遏贪婪競进。”
责任编辑:韩 启
往期:
~●~●~●~●~●~●~
延伸阅读: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人像。
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