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拥有你的性别,而不是你的性别拥有你”|彩虹日特辑
欢迎来到北方公园编辑部为彩虹日,也即世界不再恐同日而推出的特别节目。本期节目听起来就像一次美好而疗愈的心灵按摩,听众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
得益于本期节目嘉宾甘草对性别问题的独到思考、观察和实践,依菲和雅婷也找到契机回望自己性别观念的成熟轨迹,重新看见了自己的内在小孩,也重新发掘了因被刻板印象束缚而隐匿起来的性格侧面……
我们邀请听众朋友们在听节目的同时,也跟我们一起去想象:如果在一个平行宇宙中,作为另一个性别的自己,你会如何生活?有哪些这个性别的自己不敢去做的事情?你还会有外貌焦虑或其它焦虑吗?我们如何在倡导女性主义的同时,也能超越僵化的二元性别设定?
《女孩》
附:超越二元性别、活出真实自己的练习题
(1)将自己到目前为止的生命画成一个时间轴,在其上标出人生中对自己意义重大(可以是社会主流文化层面上的意义重大,也可以是主流文化不太关注但是对自己个人意义非凡)的里程碑事件。
(2)用红色笔找出这些事件中哪些是和自己的性别有关,并写出有什么关系。
(3)如果自己是另一个性别,这些事件会是一样的吗?想象自己作为另一个性别的人生。
(4)如果我们的社会里面没有社会性别gender的区分,那些这重大的事情又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呢?自由想象,写出无性别角色设定的平行宇宙里自己的人生。
(5)哪些部分的自我是不受到性别影响,保持着一致性的呢?哪些部分的自我是被性别角色带来的不同人生体验和自我认知来重新塑造的呢?
(6)在做这个梳理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这些情绪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这些情绪对应的回忆有哪些?对应的想法观念有哪些?
(以下为播客内容的部分文字节选,完整版请移步各音频平台收听,也可点文末链接直接跳转)
甘草: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接触到的很多来访者,他们心灵探索的很多问题,其实都和性别身份认同有很大关系。性别身份认同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一方面会给我们带来社会秩序,和社会互动的范式。但随着社会性别的发展,传统二元性别构筑出来的道德伦理和身份认同,对跨性别、流动性别、男性和女性的生活都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也是我给大家分享这套思考题的背景和原因。
依菲:我和雅婷的答案中有个共同点是,我们小时候都不是很内向的小孩,都很调皮也喜欢出风头。但真的就是因为家庭学校对性别的期待和刻板印象,以及具体的“改造”和“压力”事件,被迫在成长过程里逐渐变成了听话、懂事、安静和内向的小孩。我想起自己曾经做过疗愈自己内在小孩的冥想,去引导你想象小时候的自己,看自己是否愿意给小时候的你没得过的关爱和鼓励。我在做冥想时会狂哭,因为我发现我看到这个孩子的第一反应是很讨厌她,或者说我不得不讨厌她,因为我觉得没有人会喜欢她小时候的样子,我必须得接受当时那些人对她的评价,大家都觉得她是一个“小疯子”。在疗愈的最后,我选择去拥抱这个小女孩,我告诉自己,她本质上可以是可爱的,也许在平行时空里,她是在另一个人们能看到并接受她的可爱之处的环境里长大的。
《亲密》
甘草:对内在小孩的引导和探索,是心理疗愈上一个非常大的话题,主要和创伤相关。无论什么性别的人,他们内在小孩的创伤都是和性别认同相关的。我们经常听“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只是可能有一个大的挑战。我变成成人之后,我可以去给卡在自己生命轨迹里,那些没有得到机会长大而被压抑住的内在小孩,一个拥抱和接纳。我跟依菲和雅婷相反,我小时候其实没有那么外向,但我一直被鼓励要去张罗饭局和公开发言,要不断完成这些才会得到家长的接纳和鼓励。
二元性别构筑起来的文化、审美和道德对男性伤害也很重。我身边无论是顺性别的男性朋友,还是彩虹人士,他们的问题在于他们不接受自己可以有多种情绪流露和表达,只有几种模式是能被接受的,包括愤怒、木讷和怀才不遇。
在西方,很多男性通常被鼓励做很有攻击性的表达,把攻击性当成男子气概的体现。另一种男子气概的情绪展现是木讷,男性把所有情绪转化成“木讷”流露出来后,大家反而会觉得他还挺成熟的。很多男性在感受到脆弱和恐惧等非男子气概的情绪时,就会用愤怒来掩盖他们。亚洲男性也会觉得愤怒格局太小,但会一帮大老爷们在一起喝酒,变成彼此叹息怀才不遇的模式。所以女性主义不仅是为女性争取权益,很多受男权社会荼毒的男性,也是女性主义要来解放的对象。
依菲:我在想象自己作为另一种性别的生活时,会觉得很艰难,好像也是我第一次不考虑我作为女性的很多问题。我会觉得我是不是就能有恃无恐地去生活了?我不会有任何外貌焦虑、年龄焦虑了。再加上我会写诗,如果是男性,那我就是一个浪荡才子了,应该会得到很多女孩儿的崇拜,逐渐沦落成一个渣男。
我知道我是在很意气用事地想象,如果作为男性,我想要代偿性地去获得我作为女孩得没法到的某些权利和自由。但如果我真的变成男人,我的内核也不可能会放任我变成渣男,所以我的第一反应是自己要变成渣男的这件事还是挺好笑的。
雅婷:我和依菲的感受相似,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先想到的是,和我来自一样家庭教育背景的男生,也可能是疏于联系的缘故,然后发现好像同个生长环境里长大起来的朋友,我身边似乎还是女性更多过上了我现在能认可的生活。我想象自己变成另外一个性别时,我就会想到自己现在的人生可能会变得很糟。
但我也能从理性的角度想,这样其实也是不成立的。不从消极的角度去想象的话,如果我从小不是成长在按性别刻板印象塑造性格,不用先表现出相应的特质,才能得到认可和奖励的话。我应该会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更自信,更无愧于索取和请求帮助,不再焦虑我已有部分,不再纠结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很脆弱的。以精神内耗更少的状态好好往下走吧。平行宇宙里一个更“好”版本的我,可能正在从事政治实践性更强的公益或者法律工作。
甘草:其实这套思考题的背后的理论支撑,来自荣格理论中对自己阴影人格的挖掘。我们其实都有一个反向性别的自我存在。固有的社会文化可能会让你有一部分的自我放到了阴影里,让你觉得是被压抑的。如果有什么事我一说,就让你感到很压抑,很焦虑和痛苦,那可能就是藏在你阴影人格的部分在发挥作用。
很多女性的焦虑来源,和她的反向性别特征是有关系的。很多女性的天性是向往自由和权力的,但成长过程里的很多事件,让这种需求被打压或被批评。她们就会把这种天性藏在阴影里,以便能保护自己。如果之后出现什么事让她内心的欲望苏醒了,她可能就会变得愤怒、焦虑和恐惧。这其实也是因为她没有被得到发展的男性气质部分,被自己长久推在阴影里。
我特别想和大家说,我们或许可以花一点时间去探索,如果我们把内在的反向性别的自己召唤出来,他会做什么?有时候我们可能触发应激反应,把阴影部分的恐惧唤醒了,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被激励和赋能的感觉,给你力量和释放感。
依菲:那我渣男的部分要如何发展?(笑)
甘草:其实你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男权社会语境构筑起的婚恋道德观,女性就一定会是一夫一妻制的忠实拥趸吗?渣男的概念,本身就是建构在男权社会的文化语境里的。在男权社会里,在现行的社会体制下,女性一旦被背叛,会遭到很严重的伤害。而且对很多女性来说,“能不能让男人忠于我”成为了做女人成功与否的标准,这个标准已经内化成了她们的个人价值了。当我们把这个标准拿掉,很多女性都不会一辈子只喜欢一个男生的,离开一段不幸福的亲密关系也不会带来那么大的伤害。
甘草:我也不是说建议大家都去抛弃现有的道德,都去模仿一个具体的男性/女性。我们只是可以尝试把自己本来就有的那一部分整合和人格化出来,让那部分能不要一直躲在阴影里,而能走到前台来。
在做性别创伤的疗愈时,也有两个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一个是因为性别也是高度个人化的体验,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生,但同时它又是一个非常系统化的,被社会共同塑造的集体文化。比如说从流行文化的角度,我们可以创造不同的流行文化范本,去对抗和拆解刻板印象。
另一个可能是,我们或许这辈子都没办法见到一个完全去性别化的未来。我们这一生多少都会活在男权社会的余晖里,但我们要如何让自己不被男权社会毒害,抵抗这个环境里的伤害?这就需要我们对内化不合理现象的觉察。我们知道这不是一个完美的时代,但我们在遇到这些伤害时,我们自己不要去内化它,或者承认我完全改变不了它。
男性和女性其实都有各自不同的负担、特权和优势。如果我们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帮助和支持不同性别同盟之间的问题,真诚的反思自己,并且向他们征求反馈,我们是不是能做得更好?
我最想和所有听众说的是,你的性别是你所拥有的,但你的性别不会拥有你,我们一定要认清楚谁是主人,不要让性别成为你的主人,你要去拥有自己的性别。
-
本期主播:依菲、雅婷
本期嘉宾:甘草
-
ShowNotes:
04:11 甘草解释思考题的使用方法
12:17 依菲与雅婷分享做题后的感受:是不是每个女孩的童年里,都有个像洋娃娃/白雪公主的堂表姐妹?
15:37 原来雅婷和依菲小时候根本都不是i人!
25:08 当女孩被期待更安静,男生则被要求更外向
32:50 二元性别对男性的重大伤害,包括无法表达脆弱而真实的感情
39:14 为什么一旦想象自己是个男性,就全都是负面的想象?
54:37 想象自己作为另一种性别的生活,源自荣格理论中对自己阴影人格的挖掘
01:03:40 二元的性别观念,也会束缚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角色
01:20:02 但拆解这些感受来源,也并不是为了让大家模仿具体的男性/女性生活,性别是高度个人化的体验,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探索和塑造方式。
01:31:39 灵魂伴侣可以发生在朋友间,甚至是宠物间
01:53:39 你拥有你的性别,但你的性别却并未拥有你,你可以做自己性别的主人
-
片尾音乐:If I were a boy-Beyo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