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才是文化人!你们全家都是文化人! | J先生

J先生 骚客文艺 2019-03-24


本       文       约       4700       字


阅       读       需       要


8 min

 

1

无处不在的文化问题


要说当代中国最被滥用的词汇,“文化”二字可算之一。

我有个好友,写茶叶书的,若说他写作的专业背景,可算从事中国茶种植和饮用历史研究的;他办了一个公微,很成功,粉丝很多,因此,他除了写有关茶方方面面的书,还卖茶叶以及饮茶用品。假如有人说他是卖茶叶的,他肯定不高兴,即使表面不说——我每次跟人介绍,都说:“他是研究茶文化的。”立即,一种高大上的感觉,有没有?

我另一好友是写川菜的,则必须跟人说:“这是搞传统饮食文化的。”

总之,无论你从事的牵涉何等学科或专业背景,如果你没有上升到文化,那么,多半在世人眼中,你的东西的价值就打折一半,甚至以上。一句话,你就是没文化。

一个人粗鲁,传统说粗鄙无文,现在更常见的说法,就是“没文化”。所以,人们会见到“战略文化”“军事文化”“地域文化”“服装文化”“中医文化”等等;有些文化口味太重,比如“尿疗文化”之类,不一一列举了,读者可以自行脑补。请把脑补成果写在文章评论里,谢谢。

然而,奇怪的是,各种文化名称泛滥的同时,又有另一种同样普及的日常经验:随时都可以听到或读到贬斥某某没有文化。

比如一个艺人,发表了一通雷人的言论,我们会批评他/她“没有文化”。至于拿周鼎当烟灰缸,给宋代雕塑上进口油漆,那更是没文化之至,万民唾弃。

没文化的典型,毁容式修复。安岳石窟造像修复前、修复后。图源:@许鑫NixUx

文化,研究界到底怎样定义和争鸣,这不是本文谈论的范畴。我是想就日常的词语使用经验来说说生活中的“文化”问题;因为,我们面对各种社会现象,在各种追根溯源的日常讨论中,“没文化”实在是一个最常见的用语。

举凡什么方面的问题,往往会听到有人说,这是文化问题,是文化的过。仿佛,如果很有那个神秘莫测的“文化”,一切就都好了,就都没问题了,都解决了。所以一旦有事,我们总听到有一本正经的专家断言:这是落后或先进的文化问题。至于外来的腐朽的什么什么文化,则更是一个如临大敌、事关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大的文化问题。

可是,这个“咕咚来了”似的文化问题真有那么神吗?到底怎样才算有文化呢?


2

到底谁比谁有文化


上了点岁数的中国人应该知道一件千真万确的事,现在是否还存在我不了解,那就是:中国人入职或参加某机构工作,都要填写很复杂的档案表格,这些表格上的内容,包括“家庭成份”:从工人、农民及革命干部到地主、富农和小商业者不等;又有各级“组织鉴定”,事关过往业绩和表现,但最不能少的则是致命的一栏:“文化程度”!

文化而有“程度”,说明一个人的文化含量是可以准确测定的,就像体重和身高。就自身经历而言,重要档案表格上的那个文化程度其实就是学历。因为我亲自填写过,见无数人填写过,大家在这一栏里就是简单填:高中,大学,硕士,或文盲。

所以,不管定义怎样。一个人的文化程度要填写清楚,这表示一种意义:文化是要通过学校教育,或相应的自学达到同等程度,才能拥有的。这显示出来,所谓文化,其实是过去教育资源稀缺时代的遗存。古代教育不普及,一个社会里,大多数人不认字,专门从师学习的才能认识字,会算数,掌握更复杂的历史和理论知识。后来新式教育兴起了,但学校有限,学费昂贵,整个社会里,受过专门学校教育的还是少。

简言之,一个人,没有上过学,则很惭愧了,经常只能说:“我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

然而,现在社会教育已经很普及了,识字率几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上世纪90年代之后,大学扩招,而且,香蕉大,香蕉皮更大,硕士和博士也跟着扩招,人们纷纷呼吁设立壮士和圣斗士学位。在此背景下,人人都是985,村村都是211,为什么还听到一片“没文化”的呼声呢?这就牵涉说到文化时的另一层较隐晦的含义:读书。

多年以来,中国社会有一种说法,可谓耸人听闻:有知识而无文化。经验上就是指那些拿了很多学位,在学校很多年,但言谈举止动辄雷人,不合时宜的人。第一层意思是说人家读专业外有关审美或人文涵养的书少了——不会背诵《诗经》的物理学家不是好厨子。第二层意思是说人家没读书,混了一堆文凭,读到堂堂圣斗士,但都是浪费光阴,打混泡野,没有读什么书,专业内外都没有读。

为了解决这个一惊一乍的“有知识无文化”弊端,各种各样非制式的社会教育机构,以成功学为体,以国学为用。光有文化程度还不行,因为你不能成功。这是循环论证,不讲理,但很普及,不许讲理。现实中的成功者自身也带着念珠,开口闭口仁波切,诗云子曰;如果是纳斯达克上市的,则满嘴拿破仑·希尔,卡内基;高一等的,甚至哈耶克和伯克,常甩点保守主义思潮之类出来。

当然,关键的,这一切文化的号召,都是要劝你赶紧去买网上大师课——赶紧去呀,晚了就来不及了,就终身没文化了,就永不会成功啦!


3

文化是个筐


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一些不好的事,从暴殄天物到报销困难,更多更合适的例子,我不方便列举,还是要请大家自行脑补。对这些不合适、不公义之事,很常见的评析往往说是“传统文化”的原因。这个说法是文化滥用现象中最令人气愤的。

试想一个人,六十岁了,他犯下严重罪行,或者贪污腐败,甚至杀人越货,追溯犯罪的根源,他说,干这些事是因为我五岁时看到我妈坐公共汽车不买票,能服人抵罪吗?但在更不可思议的事情上,人们却往往不加思索。

一个人为官裙带,则说是两千年家族文化遗害;一种机制不合理,则说秦汉已如此。这件事如此荒诞,却如此不受置疑:世界上只有一部分中国人有这样的思维——几乎把现实中一切不好的社会现象和机制归因到专家们还没搞清楚十分之一的莫名其妙的“传统文化”!

古代王朝末期,当世风败坏、王纲不振,忠臣死谏,也只是历数奸臣恶行、皇帝不经,即使举更早先的例子,也只是为了说明道理,不会把现实的危机和问题归结到八杆子挨不着的古代文化上去。此点中外皆然。怎样叫一种几千年前的观念,或一个说法,一篇文章,一本书,对现实的人们的行为和选择负责?怎样逻辑地证明现实的问题与几千年前的那些所谓文化有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关联?

作为所谓文化遗产,古人说过的话,写过的文章,做过的事,那么那么多,好的坏的,都是古人当时生活的内容。古人已作古,他们不需要也不可能为后世,更不要说现在的人和事负责。直白点说,不管有没有文化,不管什么文凭,读了什么高大上的书,多么精通国学,认识甲骨文,干好事,干坏事,机制体制怎样设置,怎样因革,这都是后人和今人的选择与决定。

关于文化的泛滥使用忽略了很多明显的反例。秦始皇“衡石量书”,一天读的公文与处理的办公文字以古代的计量单位“石”来衡量。据经济史学家测量,秦汉“一石”约合现在27市斤。秦始皇有文化吧?可他是历史上暴君的鼻祖。好在有一点,他自己坚决反对“以古非今”,等于公开承认,坏事都是他自己现发明的,不关古代文化的事。

希特勒学过绘画,欣赏莱妮·里芬施塔尔电影,喜欢瓦格纳的歌剧。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医生闲时品鸡尾酒,读康德,听莫扎特的在在多有——结果呢?

希特勒的画作

没有人敢说,历史的传承和文化与现实毫无关系,但现实的文化,甚至现实的好坏本身,是现实中人抉择和决定的结果,什么都往文化上找补,往好里说是思想懒惰,往重里说,就是忽悠人。

历史是历史,文化是文化,现实是现实,三码事。有些微妙联系,但联系比人们说的实在小太多太多了。说有很大关系的人,要不是思维水准有限,要不是别有用心,对这样的人,建议小心。


4

文化越老越厉害


现实中文化概念滥用,另一个突出的有关观念也很可恶。人们无边地赞颂文化,与对独特传承的自豪和认知有关,似乎一个实体,有特别古老独特的传承就厉害了,没有则悲剧了。是这样吗?

人类社会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其来有自,各有凭据,这本是常识。但具体到各个社会和文化历史的来源,其实非常复杂,是专家的学问领域,本与日常的生活运转无关。但我们这儿不是这样,似乎每时每刻,每个人,都要扯到五千年的事。

以前有一种书叫《上下五千年》,其实是剪刀浆糊作品,很大很厚很贵,但很畅销,因为家长们会买给孩子做传统文化入门书。这背后包含一种很古怪的观念:文化不仅是特别的好东西,而且还像酱香型白酒一样,越老越好。

电视上常有酒类广告,动辄源自唐代,甚至吹五千年文化云云,可目前流行的高度蒸馏白酒,在中国的生产历史很短暂,不超过宋元,而且很可能其技术和工艺是自外部传入的。那个五千年渊源是什么?龙山文化村喝泉水吗?

关于传统医学的争议持续很多年了,也与文化越老越好有关。其实按现代的知识系统,医学和医术到底是科学几分,技术几许,都难说,医学哲学家们还在各持己见。但你上图书馆随便去检索,保证发现一大堆打着“黄帝”“神农”头衔的东西。

问题是,各国都有医学医术不发达的时代,那时候,人们对人类身体和疾病的认识有限,有病了,大家都是瞎对付,说白了就是医巫不分,蒙对的少,蒙错的多,本没有什么丢人的,可以算传统医学时代。21世纪了,医学已深入分子层级了,还抱着“我的东西好,因为这东西来自五千年前”,这是卖医术还是卖古董啊?

可以直接说,人类社会最适切的知识,也是目前日新月异发展中的知识,都不是古老的,而是新兴的,各领域都是,不方便细说了。即使是关于古董,考古学也是近代的学术,而且其发展越加依赖于新兴的科技观念和手段。

更直白点说,历史、过去的事物,并不是今天的思维依据和行动指南,而是需要今天的人去分析和批判,以便应对今天的课题做出取舍和决断的东西。今天的知识、态度和方法决定怎样描述和呈现过去,而不是相反。

记住,秦人无暇自哀。没有今天的人,也就失去了过去,包括文化。历史上消失的文化和文明太多了。


5

说你没文化就是没文化


说回今天的正题。其实,简单回顾上面啰嗦,不难发现,从填表的“文化程度”到社会上成功家贩卖的国学,有一条强劲的内中线索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文化问题。用现在流行说法来说,其实是一个话语权问题。

因为文化这么重要,这么神圣,所以,逻辑地,就包含了一个标准和鉴别的问题:谁有权划定和评定他人的文化?

很自然,给你表格的与填写表格的有文化,号召你上国学班、在国学班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比在底下奋笔疾书的有文化。文化问题是有逻辑主语的,那就是说事的,来说文化者,就是文化人。最后,这一逻辑的结果就出现了:谁有话事权谁才更有文化,最有文化。这就是泛文化文化中最可怕的文化。

近年来,国学热一波接一波 图源:梨视频

有个好消息:据权威文献,最新的提倡是“新四有”:有灵魂,有道德,有本事,有血性。也就是说,过去无处不在的文化压力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尽管已经说了有血性就行,但社会上,文化的泛滥还是一发不可收拾,因为有人要通过神秘的文化话语追求自身目标。办各种文史类国学班的人是为了收钱,宣扬各种神秘古老医术的人是为了卖保健品,诸如此类,而鼓吹另一些文化的人则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推进自身的公共议程。文化的斗争实际上是各种社会博弈与运作的掩护而已。 

文章没写完,下面其实还可以说很多很多话,但真的不知道怎样继续了。总之,我是主张文化多元的,中餐,西餐,喝茶,喝咖啡,吃大蒜,吃曲奇,各取所需,各行其是,以不妨碍他人所好,不危害公共利益为准。填表,手指点着他人鼻子,按着他人脑袋,是点不出按不出辉煌灿烂文化的。

就这样,就到这里。


-  推荐阅读  -

没在作文课上被语文老师的门夹过,就不算有过正常童年 | J先生


值班主编 | 董啸   值班编辑 | 小窗

这是第 537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与有趣的灵魂相遇#《soul客文艺:易见》为“骚客文艺”MOOK系列的第二辑,由华文天下图书出版上市。每个人都曾经如此颓丧,每个人却都在奋力一跃。世界并非冷若冰霜,还有温暖在暗暗滋长。如同断了电的夜晚,有人也会点着蜡烛找到你,微光摇曳下,莽莽余生里,你们是那一段的同行者。点击阅读原文,跳转当当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