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说《心灵奇旅》是2020年最治愈神作

廖伟棠 骚客文艺 2021-01-12


本       文       约      2600       字


阅       读       需       要


5 min


编者按:那天开玩笑地在群里问,胖子的灵魂也是胖的吗?《心灵奇旅》里面,爱戴帽子戴眼镜的人,灵魂也是戴帽子戴眼镜。

这样如此“简单”的细节,是不是一看就误以为是为小朋友设计的?在《心灵奇旅》这部电影里,处处都可见“轻”的地方:毕加索式的简笔画形象,简单明了的故事,看之前我一直担心,“人活着是为什么”太抽象了,而“死亡”也是中国人一直以来忌讳且不愿触及的话题。没想到是,看完之后却发现被如此“举轻若重”地表达出来了,影院的人几乎都热泪盈眶……这无疑就是2020年最治愈的电影,没有之一。



乔伊·高纳(Joe)是一位兼职中学音乐老师,他的生活有多糟糕呢?他的妈妈再三啰嗦他必须接下专职老师这份固定工作,他教的学生基本都在走神。他好不容易可能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在纽约最好的爵士俱乐部演奏,一出门激动地打着电话,咣当,掉进了一个敞开的井盖,死了。

Joe在通往“生之彼岸”的大道上拼命往回奔,结果不小心掉进了另外一个空间——“生之来处”。


还被错当作灵魂导师,需要教会小灵魂“22号”在投胎之前,找到人生的“火花”(冥界称“火花”,指某种能让灵魂一心向往、获取投生意志的事物)是什么。

《心灵奇旅》把这种本来属于英雄名人的遗憾,用可爱的动画往前再推进了一步,告诉我们即使作为一个凡人,死亡也会突然在成功的门前把你突然截停,写就属于你个人无法挽回的断章。

很多人都说,这部电影出现在2020年末简直就是“神之一手”,毕竟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如同主角一样,过着平庸的生活,失败过无数次,挣扎在996和猝死的边缘,又处在被疫情改变的大时代下,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


故事的转折就是从“22号”开始的,“22号”自称是拒绝投胎数千年,逃离死亡之路误入投胎界面“生之来处”,她可是苏格拉底、甘地、荣格和德兰修女都搞不定的大麻烦啊。

而Joe,阴差阳错成为了“22号”的投胎导师,必须帮她找到属于她的“火花”——同时满足自己的私心:回地球复活。两人暗中达成契约,找到“火花”激活地球通行证后,不愿意投胎的“22号”,要把通行证送给Joe使用。

故事的第二个大转折,也是最让Joe和观众费解的是:去过地球最乱哄哄的大都市纽约后的“22号”,为什么改变主意想要投胎地球了?而且她不知不觉中获得的“火花”是怎么来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22号”这个命名不但代表这是一个老灵魂,还是一个文学典故:根据主创人员解释,该命名跟著名的黑色幽默小说《第22条军规》(Catch-22,约瑟夫·海勒著)有关。

何谓“第22条军规”?话说在二战后期某个扎驻荒岛的美军飞行队,因为不断提高的飞行任务指标,永无归家之日。如果要破例申请归家,根据第22条军规,如果你发疯了,需自行提出申请,便可获免役回家;但军规又规定,如果一个人能提出申请,那他就没有发疯,所以没有人能够免役回家。这部小说在战后大获认同,成为后存在主义虚无一代的圣经,“第22条军规”则成为生存悖论的隐喻。

同理,“22号”的虚无何来?她从来没有去过地球生活过,她对生命的所有了解都来自她那些显赫的导师(包括苏格拉底、甘地、荣格和德兰修女)的理论,因此她对生毫无热爱;但要是她没有这种热爱的火花,她又不可能前往地球。是为悖论。

对于“22号”来说,“生之来处”就是那个第22条军规管辖下的荒岛。严守规矩是死后世界的底线,那些迷幻萌态的“教育环境”设定不过是表象。与投胎界面紧密合作的死亡界面,由一个会计型人格的智慧神格掌管,他最强调大数据显示每秒都要死这么多人,一个都不能少,这个神就成了阻挠Joe和“22号”改变命运的强力。

规矩的影响,更深处的表现是:在规矩设定的世界里,迷途的灵魂自然而然地把“火花”理解为“目标”,但“目标”很可能就是“我执”。漫游在“生之来处”与死亡之路之间的类似“灵薄狱”一样的幽冥地带“忘我之境”里的灵魂,分为飘在空中的“忘我”者和沉沦黑沙的“迷魂”,其实两者都是我执的表现。Joe误以为爵士乐是他的“火花”,能让他忘我——其实爵士乐也是他的桎梏,让他忘记身边的人和世界。

当然,活着的我们都认为,爵士乐等于自由。我们在电影中也能看出,最精彩的片段都是Joe沉浸在爵士钢琴即兴弹奏中的时候,他双眼发放“火花”也在于他触及自己的爵士梦想的时候——哪怕只是在他兼课的中学听到一个小女生吹奏长短号出神的片刻。

这个小女生是一个关键人物,她的再次出现让误入Joe的身体的“22号”开始明白“爵士魂”是什么回事。

但更关键的是Joe唯一的好友理发师,Joe在生时常常找他理发,但他们之间只谈论爵士乐,爵士乐束缚了他们接触彼此更多世界的自由。这次,Joe附身在一只猫咪上,在“22号”所附身的Joe身体的怀抱中,却听到了理发师谈论他何以成为一个理发师、他的退伍生涯、女儿的病等等,理发师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震古铄今的伟人,但我每天和来来往往的客人们聊天,让每个人变得更好看,我也觉得很开心。”

这是一个平凡人的“火花”,就跟“22号”第一次吃到的披萨和棒棒糖、第一次用手心接纳的落叶、第一个跟阿姨的亲吻一样。它们同样带来生的自由,在那个忠实于当下生存每时每刻所值得珍惜的事物的世界上,不存在天国安排的悖论。

“火花”应该是过程而非目标,生命也是如此,你做过什么你珍惜过什么,比你最终得到什么更重要。



我印象最深的是“22号”带Joe看过去一生那个画面,他在父亲的带领下爱上爵士,他去演出遭到拒绝,他想选择爵士乐没有门道,他面试没通过,这简直就是《被嫌弃的Joe的一生》,“22号”说:“我不明白你那么失败的一生,为啥还非要回去重新做人。

而另一方面,当Joe千辛万苦历经各种不可言说的挫折,和乐队成功演出之后,那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成功,在那个向往了大半生的酒馆门口,他却突然迷惘了:梦想达成了,然后呢?更懂得爵士真义的前辈给他讲了一个小鱼在水里寻找海洋的故事。置换到鲍勃·迪伦的歌词里,我们可以这样告诉自己:你不需要海潮汹涌,才知道海水的美。

这当然不是“成功人士”的凡尔赛,Joe看到“22号”珍重收藏在自己口袋里那些“垃圾”:披萨边、叶荚、线轴……每一个都象征着一种Joe不曾珍惜的生存体验。在那一刻,他才明白死的悖论与生的自由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他才能从容把生的机会还给“22号”。

前些日子,在离2021年还差几天的时候,作家黄孝阳猝死,这件事情也给了我很大的震动,我的作品错过了他的编辑,我也错过了他——我们的人生也总是如此,因为不知道生之有限,就如同Joe一样,错过了和母亲相处的机会,错过了细细品味披萨的味道、错过了暗恋的丽萨,错过了除却爵士乐的一切……

疫情已经一年了还没结束,有些远方的朋友就更难见面了,豆瓣上有个署名@盲忙 的短评很是喜欢:

“又挤又破的地铁,黄色的出租车,雄壮的布鲁克林大桥,哈德逊河上远眺万家灯火,曼哈顿的秋色,小酒吧里的爵士乐,这就是纽约啊。理想如果都实现了,那然后呢?你会继续问自己,人活着最重要是什么?不是爱,不是恨,不是痛,也不是成功与失败,而是感知……”

而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明白与从容,在过去一年至今尚未完结的灾难面前,尤为必须。



-  推荐阅读  -

“移民”的李娜就不爱国了吗?| 易小荷

为暴秦洗地,《大秦赋》可以说用心良苦

我只能祝你考第二——金句郑渊洁的叛逆人生


 

值班主编 | 易小荷 刀哥   值班编辑 | 小窗

这是第 962 篇文章

- END-

本文所有图片来自电影《心灵奇旅》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骚客文艺】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请将骚客文艺打上“星标”,

每次看完文章后,也劳烦点个“在看”。

这样,我们每次的新文章推送,

才能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有趣的灵魂彼此不要错过哦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