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路遇东北虎逃生指南

宋金波 骚客文艺 2022-04-07

本       文       约      2600       字


阅       读       需       要


5 min


忽报人间又伏虎。

说的是,4月23日,一头东北虎不请自来,进入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白鱼湾镇一村庄,人与虎,经历种种对峙、搜寻反搜寻,24日,身中数针麻醉枪后,该虎“被控制”。有赖于东北发达的视频直播产业,期间诸多细节,都被拍下,转眼上了热搜。‍‍

麻醉苏醒后的猛虎咆哮 图源:微博@央视新闻

其中最动人心魄的,莫过于一位女村民被夺路狂奔的东北虎迎面碰上扑倒。

被东北虎瞬间扑倒的村民

被东北虎一巴掌拍碎的车窗玻璃

事后一个视频中,有当地大姐用东北人特有的脱口秀功力调侃:“老虎都不稀(罕)吃,扑倒了,闻一闻,没有味儿……”

‍东北人调侃东北虎扑人事件 图抖音@lzrmt.lzdst‍

太不严肃了。

善良的《骚客文艺》出品人易小荷女士,忍不住问了我一个问题:

“假如我们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被扑倒的危险?”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卖个关子,谈谈这只东北虎的来路。

从区位上看,如果专家们判断不错,这只东北虎大概率是从俄罗斯西伯利亚来串门的。东北虎和西伯利亚虎是一种虎,尽管东北和西伯利亚远不是一回事。

据我的母校东北林业大学2018年发布的消息,2013-2015年期间,在中国老爷岭和相邻的俄罗斯豹地公园,用自动相机监测技术共发现了45只成年东北虎,其中42%的东北虎跨境活动频繁。

在此之前,黑龙江省的野生东北虎的境遇堪忧,数量曾急剧下降,从建国初期的400多只已下降至当时的5-7只。

根据检测,仅在穆棱林业局范围内,2年内同一只雄性东北虎8次从俄罗斯跨境到我国境内活动。

2020年就有报道称约有25只东北虎拥有中俄“双国籍”,国界两边来回跑 / 图源:微博@南方都市报

之前还有花边。2014年,普京放生了一只东北虎,结果跑到中国,俄罗斯政府请中方寻找。2020年,俄罗斯一只带GPS项圈的野化放归雌性东北虎(还有个花名“拉佐夫卡”)于4月13日进入我国境内,卫星监测显示,该虎已到黑龙江省鹤岗市。

普京放生的东北虎“库兹亚”,后来越过边境到中国溜达了一圈

这说明什么呢?

第一,这只东北虎并不是第一只进入中国并被发现的,并不需要大惊小怪。

第二,比前面的探路者,它确实跑得离人类太近了点。

第三,我相信它也完全没想到一次旅游能碰上这么多看起来不怀好意的人类。

咱是不是也应该理解理解它?

毕竟作为山林之王,它有爪有嘴,总不能让它自己喝农药自杀吧?

令人欣慰的是,在各种视频中,我看到当地居民,虽然不免惊惧,但总体上还是喜兴轻松的。这就对了,要正视猛虎的潜在危险,但不要歇斯底里,这一点上,东北人民还是率先接近了西方发达国家人民的心态。

这确实不是件坏事——至少还没出现太恶性的事件。东北虎从俄罗斯溜过来,说明中国的自然生态保护比以前好了,溜过来的越多,说明越好了。这就跟中国经济发展,俄罗斯嫁过来的媳妇也多了差不多。

在东北虎种群恢复这件事上,俄罗斯干得不错,过去的50年间,俄罗斯境内东北虎数量恢复了近10倍。我前几年从陆路去海参崴,大巴一进入俄罗斯境内,导游就说,这条路上地广人稀,经常有东北虎出现在路上。

当然,这些年,东北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提供了一些便利,人口不断外流,起码与当年开发北大荒时相比,人类的活动范围没有继续增加,局部显然在迅速收敛。

野生动物在事关生死的事情上,不是那么傻的。我还记得1996年大学毕业时,有同学的毕业论文,是去内蒙古调查黄羊,回来感慨道:中国境内的黄羊一看到有车开过就往蒙古国境内跑,因为那边不像中国境内这边打得厉害啊。

二十多年过去,就我所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取得了相当了不起的发展,我估计,很有可能内蒙边境上的黄羊,已经不那么有“国别心”了。

当然,具体到这只东北虎,疫情期间,未经海关非法入境,没有暂住证,语言不通,先后伤人一名,咬破汽车轮胎一个,拍破汽车玻璃一块,妥妥的寻衅滋事。不过,出于大家都懂的原因,也别指望被遣返回俄罗斯。

好好归化修行吧。

至于未来的危险,我直言一句,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冲突与共存,是古老的命题。在有些时候,冲突近于无解。中国只是在最近三十年间,人类才从为了温饱生存必须对自然界豪横抢夺的境地走出来。从数据看,中国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改善是目力可见的,特别在2020年野生动物“禁食令”之后,在文化和法制上都为野生生物保护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可以预期,中国民众自然生态文明意识仍然会有很大提高。

但无论法制如何健全,文明如何进步,技术如何发展,只要人类与野生动物还有接触的前线,人类和野生动物还在某个空间内共存,特别是只要大型野生动物还没有消亡,那么意外与伤害就不可避免。这么说不是冷血,也不是不负责任。放眼全球,在任何体制的社会下,类似问题都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尽可能减少。那些急着说“难道我们就无所作为吗”的人也先冷静冷静,有所作为,结果也只是尽人力而已。而且我相信,在这一点上,需要苛刻问责的空间,肯定比大部分领域都少。

至于人类能不能赤手空拳或者一把朴刀(菜刀就不用提了),干掉一条大虫,这是个极其陈旧的话题。在知乎贴吧上,已经有非常非常充分的讨论,详细到不同亚种的虎一巴掌的力有多少牛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随意搜一下,我这里就不复制黏贴了。

简单说,结论是,跟老虎PK,就算武松那样的彪形大汉,就算李逵带了四把斧头,也不很现实。当然,有没有万一呢?终归是有的。但这个概率小到,正常人不应该去挑战它。

像康熙乾隆那种围猎虎豹,要点在一个“围”字。没有大批长枪长矛把老虎怼住,“人中皇”分分钟被“林中王”灭掉。

实际上,很多时候,看起来更人畜无害的动物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比狮虎豹这些食肉猛兽要大得多。在很多林区,野猪比黑熊的危险更现实,黑熊则比虎豹更容易与人类狭路相逢。在牧区,一头受伤或者离群的野牦牛,危险性可能大过几十头狼或雪豹。远一点的,我们还知道,河马在非洲才是对人类最危险的大型兽类,尽管它看起来那么憨厚,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如果你做得到的话)是奶。

这里面有一个简单逻辑:通常来说,靠捕猎为生的肉食动物,还是有“理性”的,它们通常会非常仔细地衡量一次武力行动的性价比和危险性,在大部分情况下,猛兽都不大会特别愿意主动攻击人类这个不大不小、有些奇怪的猎物,更多时候,都会主动避开。

反而是一些暴躁的食草动物,理性不那么强,所以更危险。

“宁惹中产,勿欺草根”,大概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关于面对野兽该怎么办,已经有了无数秘籍,总结起来无非“谨言慎行,戒急用忍”而已,尽最大可能减少可能导致野兽攻击性增加的因素,身体姿态、声音、动作、衣服颜色……

我曾经看过一个视频,是意大利的一个小男孩,面对一头突然出现的棕熊,如何镇定自若地慢慢远离,几乎是教科书式的。

12岁男孩与家人远足时,被棕熊跟踪,镇定离开

从视频上看,那位被扑倒的女村民,几乎没有做动作(当然,她当时是完全吓懵圈了,“都没认出来那是啥呀”),“战战兢兢,汗不敢出”,反而倒有一点暗合了“无为而活”的妙谛。我个人觉得,在当时遭遇的距离来说,很难想到有更好的处理方式,比如她尖叫狂奔,就很可能有更糟糕的后果。肇事虎只扑倒这位女性后几乎没有进一步伤害动作即飘然而去,大概也说明它的攻击在于减除危险,而非为了猎杀或取食。

但是,我必须要指出,所有那些科学合理的对策,首先,是一个统计上的、概率的选择,你不能保证每次遭遇都能得到同样的反馈。比如“战战兢兢、汗不敢出”这样的回答,可能帝王觉得妙,也可能遇到一个不解风情的领导,认为你饶舌把你剁了。

其次,动物也不是总能保持“理性”。特别是当猛兽受伤(尤其是被人类伤害过)、饥饿、失群、哺育幼崽时,都很容易“丧失理性”。

最后,人类本身,也不见得都能那么理性地控制住自己的反应。我敢说,就算一个人把“防兽秘籍”背得滚瓜乱熟,一百次鸡西这样与猛虎的猛然遭遇中,九十五次还是会懵圈,会按照一片空白的大脑的本能指令行事。

所以我会怎样回答文初易小荷女士提出的问题呢?

假如是问我,代入这个特殊案例中的女性怎么办,我会说,我觉得她现在这样做得就不算太差;如果当时胆子更小直接吓晕倒,我个人认为存在伤害更小的可能性。

假如是问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考虑到大部分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根本没机会遇到猛兽,而可能遇到猛兽的人则大多数都应该已经具备了足够的野外安全知识储备,那么在很小很小概率的情况下,比如在上海外滩闲逛时忽然看到前方五十米有一只大虫迎面走来,该怎么办呢?

忘记一切逃生秘籍的科学原理吧,此刻你惟一该做的就是:

“Run,Baby,Run。”

你此刻需要甩掉的不是虎,只是上海滩上其他的人类而已。


-  推荐阅读  -

对赵丽颖来说,离婚是值得恭喜的

保护我方张煜医生

当一个孩子决定去死,犯罪的肯定是整个社会



值班主编 | 刀哥   值班编辑 | 小窗

这是第 997 篇文章

- END-

请将骚客文艺打上“星标”,

每次看完文章后,也劳烦点个“在看”。

这样,我们每次的新文章推送,

才能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有趣的灵魂彼此不要错过哦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