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旅行,是对生活的一次小型演习

轻浊 非虚构时间 2022-09-11


在德波顿看来,旅行的本质和生活的本质十分相似:它们都指向对于意义的追求。在生活里追求意义,是困难的,因为生活过于琐碎、过于冗长,像一场无止无休,已经遗忘了目的地的旅程。但是去旅行里追求意义,却要简单许多。


对“生活在别处”的想象,通常都是旅行的原动力之一。但是,对旅行的期望和旅行的现实之间,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落差感。



(英)阿兰·德波顿

才子型作家,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现居伦敦。他的文字作品被定义为“生活哲学”,覆盖爱情、旅行、建筑、新闻和文学等多个方面,畅销全球30多个国家。


01


全天下的人,在童年时代,大概都有过两个共通的梦想——当科学家,和环游世界。


长大以后,大部分人都忘记了想当科学家的念头,但环游世界,或者说,自由自在的旅行,恐怕依然是囚困于办公室里的上班族们,用来续命的浪漫幻想。


在后疫情时代,旅行更有了它的特殊意义。去年被困在家里的时候,你若是问朋友:“疫情结束以后,你最想做什么?”对方大概十有八九,都会回答“去旅行”。


然而,我们为什么这么需要旅行,却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阿兰·德波顿尝试着,在《旅行的艺术》一书中作出回答。他说:

如果生活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却旅行,很少有别的行为能呈现这一追求过程中的热情和矛盾。不论是多么的不明晰,旅行仍能表达出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意义。


在他看来,旅行的本质和生活的本质十分相似:它们都指向对于意义的追求。在生活里追求意义,是困难的,因为生活过于琐碎、过于冗长,像一场无止无休,已经遗忘了目的地的旅程。但是去旅行里追求意义,却要简单许多。


如此说来,从准备到出发,从抵达到归途。旅行更像是一次短暂而完整的,对生活本身的演习。


电影《旅行》剧照



02


有关旅行的书,大多都以游记和散文为主。很少有书会专门去探讨,旅行本身的意义是什么。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旅行的艺术》是一本特别的书。


阿兰·德波顿在这本书里不仅写了自己的旅行,还介绍了很多作家、艺术家们的旅行情结。和一般的游记有所不同,他并不致力于去描绘他旅途中看见的风景,带了哪些东西上路,以及目的地的文化历史习俗。


他更多的目光,专注在对旅行本身的思考上。而这,正是大部分旅行者不会去在意的东西。


例如,很多人都有过那种,因为一篇城市介绍的公众号推文、一张网上浏览到的照片、一个网红店铺,而产生旅行冲动的时刻。


在《旅行的艺术》里,阿兰·德波顿说自己曾因为一本画册,而前往巴巴多斯岛旅游的故事。


在名为《冬日艳阳》的画册里,有一副巴巴多斯岛的风景画。沙滩、湛蓝的海,仿佛随风摇曳的棕榈树,以及作为背景的群山。简单干净的热带风光,把当下琐碎压抑的日常生活,映衬得更加难以忍受。


巴巴多斯岛(图源蚂蜂窝,作者:金蛋的旅程)


他开始想象自己坐在棕榈树影中发呆纳凉的景象。于是,他决定进行一次开销巨大,超出经济承受能力的巴巴多斯岛之旅。起因,仅仅是因为一张画册引发的想象。


对“生活在别处”的想象,通常都是旅行的原动力之一。但是,对旅行的期望和旅行的现实之间,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落差感。


阿兰·德波顿举出的例子,是于斯曼的小说《逆流》。


03


《逆流》的主人公,德赛斯特公爵,是一个贵族中的宅男。他独自住在巴黎郊区的一幢别墅里,几乎从不出门。他之所以宅,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他厌世,也厌恶人类。


《逆流》

(法)于斯曼 著


然而有一天,他在火炉旁阅读狄更斯的小说时,突然对伦敦的英国式生活,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和幻想。他兴奋不已,决定平生第一次出门远行,要去亲自体验一下“走在伦敦街头”的快乐。


打包好行李,买好车票后,公爵去一家英式小餐馆就餐。他环视店里的英伦式装潢,点了些英国人常吃的食物,开始规划自己的伦敦之旅。


就在火车临近出发时,他突然又开始感到一种疲惫和厌倦:他得赶到车站,搬行李,睡在陌生旅馆的床上,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在狄更斯已经细致描写过的街道上。


他开始想:如果真的到了伦敦,除了失望,还能收获什么呢?


于是,他离开餐馆,乘车回他的别墅,再也没有离开过家。


在电影《海上钢琴师》里,主人公1900也遭遇过类似的事情。


婴儿时期起,他就生长在那条远航航行的轮船上,从未离开过。只有一次,为了一个一见钟情的姑娘,他决定鼓起勇气下船去找她,开始陆地上的生活。


临走那天,船上的所有人都来送他,目送他走过通往岸边的楼梯。在楼梯中央,他停下来,眺望目力所及的城市尽头。楼宇、街道、穿行的汽车,那是他从来没有体会过的风景。随机,他掉头回船,至死都没有再离开过。


电影《海上钢琴师》剧照


电影里,1900对这自己没有下船的原因作出了解释:

阻止我下船的,是我所没有看见的东西……在无限延伸的城市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尽头……就像无穷无尽的琴键,那是上帝的钢琴。那成千上万的街道,究竟该如何选择?哪个女人,哪栋房子,那块土地属于你,应该看哪处的风景,以及,该选择怎样的死法。我们到底该怎样生活在如此巨大的城市里?


他们的旅程始于想象,也终结于想象。他们是怪胎,同时也是聪明人。因为他们都知道,比起美妙的幻想,现实总是令人失望的。


我自己的旅程也总是如此,出发前期待又兴奋,真到了目的地,没过几天就开始厌烦、失望、抱怨,恨不得躺在旅馆里看电视,捱到计划的旅程结束。但等到过阵子再回忆起来,又会非常怀念那次旅行。


过去,我常会把这种想法归结于“人就是贱,永远不知满足”。阿兰·德波顿在书里给出了另一种解释。


他说,在还没有到达巴巴多斯岛的时候,他对于巴巴多斯的想象,是点状的,凝固成型的:一是夕阳下挺立着棕榈树的海滩,二是别墅式的酒店、落地窗、洁白的亚麻床罩的房间,三是湛蓝无比的天空。


岛上当然还有别的东西,但对于构成对那座岛屿的想象来说,那些东西无足轻重。我们只需要记住最标志性的东西即可,就像外滩即是上海,埃菲尔铁塔即是巴黎……


然而,等他真的到了岛上,就发现“巴巴多斯”这四个字还包含着太多的内涵。例如机场大厅里的广告、运送行李的传送履带、机场门外成群的出租车司机和导游……


电影《幸福终点站》剧照


这些繁杂的景象,维系着任何一个现代城市的运转,对于想要认识一个新城市的旅行者来说,它们无足轻重,却又无可回避。你断然不会在对旅行的想象中加入这些东西,可在抵达之后,它们却会阻碍旅行者去体会一座城市的“真容”。


就像一个想喝咖啡的人,只会想象咖啡入口时的醇美,而不太容易想起制作它时必然产生的咖啡渣。


更别提,旅途中的疲惫感、一时难以适应的气温和湿度、入住和买票时琐碎的手续,这些更加难以想象的事情。


可以说,想象中的旅行,本质是想象眼睛的旅行,照相机的旅行,而非身体的旅行。


这么一说,亲自旅行,是否又是一种必然失望的行为呢?


也并非如此。在我看来,旅行的价值,在于旅行结束之后的回忆。



04


两年前,我和L去了一趟舟山群岛。旅途中,我充满了怨言。


一路上,我晕船严重,呕吐了几次。徒步环岛一圈,走了接近8小时,双腿差点报废。回到旅店,被单上染着脏兮兮的污渍,偶尔还有奇怪的昆虫爬进屋里。预计离岛的当天,海上起了风浪,不得不在岛上多待两天……


可是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以后,回想起那段旅行,真正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当时忽视的一些场景:


临海的悬崖上终日眺望大海的山羊、坐在旅馆阳台上喝啤酒吹海风的下午、转瞬既逝的大雨、候船大厅里的不知名牌子的雪糕……


等到旅行结束,身体和心情的即时感受渐渐消散,留下的是和想象类似的碎片,以及更重要的——一种氛围感。


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讲过他的电影观:电影,应该以余味定输赢。


旅行,则应该以氛围定好坏。氛围是很难想象出来的,也很难诉诸文字来表达,但只要你亲身感受过,它总是能神奇地在你心里留到最后。

小津安二郎执导电影《东京物语》剧照


而就像《旅行的艺术》里所写的,旅行是对生活的一次小型演习。如果说旅行的意义,在于回忆和过后的总结,那么生活的意义,也同样如此。


毕竟,意义本身,就是一种提纯过后的产物。


阿兰·德波顿对于旅行的思考,远不止如此。《旅行的艺术》一书里,他由旅行牵涉出的,对于心灵故乡、旅行与好奇心、旅途中产生的渺小感的论述,都极为精彩。


但要我说,《旅行的艺术》最大的价值,应该在于,它是一本能给人提起勇气的书。


人要做一件非日常性的事情时,总需要为自己找一些正当的理由,旅行就是如此。我们总有想去旅行,又困于生活、经济能力和担心不好玩的心情的时刻。“我到底该不该去呢?”


这样的时候,翻一翻《旅行的艺术》,我想,你总能在里面找到几个合适的理由,让你获得请上几天假,买张机票的勇气,去亲自踏上旅程。

《旅行的艺术》

The Art of Travel 

《旅行的艺术》

The Art of Travel 

[英]阿兰·德波顿 著,南治国 彭俊豪 何世原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年08月 


👈 长按扫码进入译文旗舰店 优惠购买



阿兰·德波顿作品集

阿兰·德波顿作品集


《哲学的慰藉》

The Consolation of Philosophy 

[英]阿兰·德波顿 著,资中筠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年08月 


👈 长按扫码进入译文旗舰店 优惠购买




《身份的焦虑》

Status Anxiety 

[英]阿兰·德波顿 著,陈广兴 南治国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年08月 


👈 长按扫码进入译文旗舰店 优惠购买




《工作的迷思》

The Pleasures and Sorrows of Work 

[英]阿兰·德波顿 著 袁洪庚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年07月 


👈 长按扫码进入译文旗舰店 优惠购买



延伸阅读
用故事,进入真实 | “译文纪实”系列全书目
在江城,遇见初来中国的何伟
《血殇》:爱与病毒的肉搏战爱德华·威尔逊:我们的精神目标在于丰富进化史诗

👇👇 戳“阅读原文”·进入“译文纪实”专题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