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东西”才是春天该做的事
2022年4月,扶霞美食随笔作品集《寻味东西》面世。到今年春天,刚刚好一周年。
大家认识扶霞应该都是从她的第一本简体中文作品,同样是何雨珈翻译的《鱼翅与花椒》开始的。
《鱼翅与花椒》从2018年下半年出版至今,获得了大量荣誉,入围多项好书排行榜,目前销量已近20万册。而在扶霞为《鱼翅与花椒》四处宣传的时候,就曾经透露过会有新作品问世,何雨珈当然也成为翻译的不二人选。于是,在三年之后,我们便推出了扶霞飞遍全球、尽享美味后写就的《寻味东西》。
4月5日,春暖花开。我们请到好长时间没见面的老朋友何雨珈和新朋友、上外英语老师兼跳岛知名主播肖一之来到上生新所的茑屋书店,一起分享关于扶霞、关于美食和关于自己的故事。这个春天,我们一起吃东西。
活动现场(左起范炜炜、何雨珈、肖一之)
辣椒油是每道川菜的“口红”
肖一之老师说,在伍尔夫的名作《一个人的房间》里,有一句很著名的话:
One cannot think well,love well,sleep well,if one has not dined well.
如果你吃不好,那么你想也想不好,爱也爱不好,睡也睡不好。
因此在伍尔夫看来,食物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有一本蛮著名的人类学著作中也讲过,我们的童年和早期的食物经历是如何彻底塑造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你的三观都跟你的食物息息相关。
湖南年夜饭(照片来源:扶霞)
当你尝试突破的时候,那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活动,你得去克服自己,或者用扶霞爸爸的话来说,“你得去忍受很多格斗系数很高的食物”,有时候也会有很多惊喜。比如土耳其炖蛋:上面是一个水波蛋,下面白色的是酸奶浆,红色的部分就是辣椒油,所以它是蛋加酸奶加蒜加辣椒油的组合,再配上坚果碎和薄荷,非常美味。
辣椒油在四川叫做红油,它就是每一道川菜里的“口红”。淋了红油的土耳其蛋就仿佛被涂上了来自四川的口红。因此,突破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你会发现意外的惊喜:一个四川人吃一道土耳其菜会感觉非常温馨和舒服,有一种没有想到的美好。
在洛杉矶吃川菜(照片来源:扶霞)
宫保鸡丁与左宗棠鸡的故事
在《寻味东西》的封面上,扶霞手里拿的这盘菜是宫保鸡丁。《寻味东西》里面专门有一章讲不同的宫保鸡丁,因为这道菜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中餐世界都太出名了。
很多地方都在争抢这道菜的由来:因为丁宝桢是在四川当总督的时候,监督他的厨子做出了这么一道菜,所以四川人肯定认为它属于川菜;但丁宝桢是贵州人,在山东也当过官,所以山东、贵州、四川都争相成为宫保鸡丁的发源地。
其实三个地方的做法非常不一样:山东的宫保鸡丁重勾芡,贵州的加入了当地传统的糍粑辣椒,而四川是很正规、很讲究的糊辣荔枝味。另外书中还提到了一个“世界著名”但唯独在中国很少见的“湘菜”——左宗棠鸡。
在美国的中菜馆都会吃到这么一道菜,中国人在吃的时候会很困惑,因为在你的口感里它跟绝大多数的美式中餐一样,其实就是把鸡肉切块之后挂酱油炸,做得比较差的饭店的左宗棠鸡感觉就是劣质韩国炸鸡的味道。扶霞通过左宗棠鸡讲述了一个很奇怪的故事,一个中餐的世界旅行的故事。
在家做饭(照片来源:扶霞)
打破东西饮食文化隔阂的扶霞
《寻味东西》的一开始还讲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扶霞带着几位顶尖的川菜大厨去了顶尖的西餐厅“法国洗衣房”。结果大厨们表现出各种不爽,最后的结局就跟大家很熟悉的中国人出国的故事一样:焖了一锅饭,配着老干妈吃了下去。东西饮食文化间的隔阂显露无遗。
而事实上,扶霞做出的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把这些厨师介绍到了美国,在他们做川菜的时候,她在旁边用美国人能听懂的英语、那种地道的表达方式、专业的文化语言来解释其中的奥妙。她把这些东西解释清楚之后,西方人就更容易接受和尝试了。
切配(照片来源:扶霞)
《鱼翅与花椒》的英文版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问世了,世界各地对它公认的评价是:扶霞以“一书之力”扭转了外国人对中餐的看法。在那之前,大部分西方人会说左宗棠鸡、咕咾肉就是中餐的代表。还有一些猎奇的人,会对鞭菜很感兴趣。但这些东西根本不是我们的日常饮食。
扶霞是一个以中国为故乡的外国人,她用一种很本土的方式将正宗的中餐介绍给外国人。她到四川来的时候,所有人都爱她,因为她就是单纯地热爱美食,她去哪里都很喜欢钻人家的厨房,去哪里都在为川菜做宣传。扶霞年轻的时候在四川烹饪专科学校学习过。得益于在这个地方比较严格的训练,她从刀功到火候,所有的基本功、味型、基础知识等都变得非常专业。她也是伦敦很多川菜馆的专业顾问。
扶霞在伦敦家里做饭
在《鱼翅与花椒》和《寻味东西》里面还会提到中餐的语言。四川人管卷心菜叫“莲花白”,这听上去像一句很土的方言。而扶霞就会把它翻译成“Lotus white”,她说这种蔬菜有世界上最漂亮、最优美的名字。再比方说粤式的点心,她会将“点心”二字拆解为“点中人心”;包得很好的虾饺,必须有十几个褶子,弄起来好像一个“会心的微笑”。如此种种,还有很多。剑桥大学英国文学专业毕业的扶霞一直在研究美食相关的文字与文化,对周边环境跟食物的联系都有非常细致的体会。
关于“美食荒漠”
对于真正热爱美食的人哪里都不会是美食荒漠,扶霞曾经开玩笑说英国才是“美食荒漠”。对于中国人津津乐道的英国暗黑料理“仰望星空派”,她就很惊讶,说这个东西确实存在,但没想到在中国这么出名。其实英国人平时是不吃的。
大家在互联网上非常容易形成标签,把个体的东西普遍化。也许对此并不赞同的人,不会去过多地关注这样的帖子,而赞同的人就会在底下不停地留言表示同意。在互联网上经常有这种感觉:5个人在附和的事情,就以为是全世界都在附和。但其实对美食的看法和品位是非常个人的,舌尖上的记忆是属于你自己的,你觉得好吃就是好吃。对于有心人来说,无论是美食还是文化,哪里都不是荒漠。
鸡丝凉面(照片来源:扶霞)
比如说到江浙沪的美食,扶霞就曾经专门介绍过淮扬菜。她描述的所谓“淮扬菜就是不辣的川菜”,这是有迹可循的。因为现在流行的川菜中,很多官府菜的基础就是淮扬菜。川菜有一个分支叫做“南堂川菜”,就是融合了淮扬菜的精髓,因此只要我们肯花时间用心去寻找,就可以纠正“美食荒漠”这类标签带来的认知偏差。
扶霞的《寻味东西》令我们再次打开了看向世界的眼睛。希望不久之后,我们可以在成都、上海、北京……在所有她朝思暮想的中国城市里重聚。
《寻味东西》
(英)扶霞·邓洛普 著
何雨珈 译
2022年4月
内容简介
因《鱼翅与花椒》而在国内声名鹊起的英国著名美食作家扶霞·邓洛普此番精心整理修订了自己创作的多篇发表于《金融时报》《纽约时报》《美食杂志》《洛杉矶时报》等知名媒体的随笔佳作,并将其汇集成书。
在这部美食随笔中,扶霞通过“吃东吃西”“奇菜异味”“心胃相通”以及“食之史”四大主题,用自己一贯的细腻与幽默笔触,生动描写了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各种差异和关于美食的精彩趣事。
作者简介
扶霞·邓洛普(Fuchsia Dunlop),著名美食作家,成长在英国牛津,曾在剑桥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后来在伦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专业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扶霞研究中国烹饪及中国饮食文化逾二十年,著有《鱼翅与花椒》《川菜》等多部作品,也于《金融时报》《纽约客》《美食杂志》《四川烹饪》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大量文章。她的美食著作曾荣获多项大奖,其中包括四次有“饮食世界奥斯卡”之称的詹姆斯•比尔德烹饪写作大奖(The James Beard Awards)。《鱼翅与花椒》简体中文版推出至今,已畅销十余万册,斩获多个奖项。
译者简介
何雨珈,自由译者,撰稿人;迄今为止翻译出版译作达四十余本,如《鱼翅与花椒》《当呼吸化为空气》《再会,老北京》《东北游记》《东京绮梦》《纸牌屋》等。
扶霞美食系列👇
长按扫码进入译文旗舰店
优惠购买👆
长按扫码进入译文旗舰店
优惠购买👆
延伸阅读
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废墟狗”为好友
第一时间了解新书资讯与优惠消息
点击关注“非虚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