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位全球顶级心理学大师,对生活的最深刻洞察


01卡伦·霍妮

卡伦·霍妮  (Karen Danielsen Horney)社会心理学,医学博士,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说中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妮是社会心理学的最早的倡导者之一,是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著有《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自我分析》、《我们内心的冲突》等。
01  只有当我们愿意承受打击时,我们才能有希望成为自己的主人。

02   如果我不能漂亮,我将使我聪明!一个人要想真正的成长,必须在洞悉自己并坦然接受的同时又有所追求。
03   在焦虑的情形中,危险感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所激发和夸张了的,无能为力的感觉也是由个人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
04   一方面希望统治一切人,另一方面又希望被一切人爱;一方面顺从他人,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们身上;一方面疏远他人,另一方面又渴望得到他们的爱。正是这种完全不能解决的冲突控制着我们的生活。
02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有《神经病的形成》、《自卑感》等著作。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人。
 01   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于这种人。
 02   应付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勇气,能说明一个人如何定义生活的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03   当一个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信自己能够解决时就会表现出自卑情节。
 04   世界很单纯,人生也一样。不是世界复杂,而是你把世界变复杂了。
 05   没有一个人是住在客观的世界里, 我们都居住在一个各自赋予其意义的主观的世界。
 06   不是因为你不好而有自卑感。无论看起来多么优秀的人,多少都会感到自卑。只要还有目标,当然就有自卑感。
 07   每个人都有不停程度的自卑感,而优越感是自卑感的补偿。但自卑感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激励了人不断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碍,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08   疑心太重的人根本不适合结婚。(思庐哲学编辑)因为如果双方都想保留自己的自由,就不会有真正的婚姻。既然已经走进婚姻,就已经表明我们不能再随意而行,而是与对方保持合作、共同生活。
03艾瑞克·弗洛姆 
艾瑞克·弗洛姆 (Erich Fromm)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方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精神处境。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对世界有影响力。
01   每天安静地坐十五分钟,倾听你的气息,感觉它,感觉你自己,并且试着什么都不想。
02   爱情与成熟度无关。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那么每种爱的努力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思庐哲学编辑)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03   如果我爱他人,我应该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使我能把他当作使用的对象。
04   最重要的是学会一个人单独地待着,而且不看书、不听广播、不抽烟、不喝酒。有没有集中的能力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地待着,而这种能力又是学会爱的一个条件。正因为我们不能自力更生,所以只能把自己同另一个人连在一起,这个人也许就是我生命的拯救者,但是这种关系同爱无关。
05   爱首先不是同一个特定的人的关系;它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倾向。这种态度、性格倾向决定了一个人同整个世界的关系,而不是同一个“爱的对象”的关系。
06   如果一个人只爱一个人,而对其他人漠不关心,他的爱就不是爱,而是一种共生性依恋或者是一种放大的自我主义。
07   不成熟的爱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成熟的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04卡尔·罗杰斯

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n Rogers)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被心理学史学家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并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而驰名。
01   只有彻底接受自己的真实存在,我们才能够有所变化,才能超越自己现有的存在样式。

02   每个人自己都是一个海岛。只有他首先乐意成为自己并得到容许成为他自己,他才能够同其他的海岛搭起桥梁。
03   细心倾听的能力、有人倾听所带来的深度喜悦、做更真实的自己、更自由地给予和接受爱的能力……..这些在我的经历中,是促成人际关系扩大和增强的重大因素。
04   当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意的时候会收回他们的爱。孩子们逐渐懂得,他们需要的积极关注是以他们自己的行为为条件的。(思庐哲学编辑)结果是孩子们学会了抛弃他们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愿望,而只是接受父母赞许的那一部分自我。他们拒绝自己的弱点和错误。最终,孩子变得越来越不了解自己,而且在将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一个心理和谐的人。


05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年)。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01 没有所谓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
02   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
03   没有口误这回事,所有的口误都是潜意识真实的流露。
04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人生有两大快乐: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寻求和创造;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05   没有一个没有理智的人,能够接受理智。
06卡尔·荣格

卡尔 · 荣格   (Carl Gustav Jung)瑞士心理学家。1907年开始与弗洛伊德合作,发展及推广精神分析学说长达6年之久,之后与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扬镳,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他的理论和思想至今仍对心理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01   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02  孤独并不是来自身边无人。感到孤独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一个人无法与他人交流对其最要紧的感受。
 03   要对这残缺的世界保持耐性,也别高估自己的完美。
 04   对最强烈冲突的克服,使我们获得一种稳定超然的安全与宁静感。要获得有益而持久的心理安全与宁静,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强烈冲突的大爆发。
 0  每件促使我们注意到他人的事,都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06   一年中的夜晚与白天数量相同、持续时间一样长。即使快乐的生活也有其阴暗笔触,没有“悲哀”提供平衡,“愉快”一词就会失去意义。耐心镇静地接受世事变迁,是最好的处事之道。
 07   创造不是来自智力,而是来自源于内在需要的游戏本能。创造性头脑与它所钟爱的对象玩耍。
 08   对于任何事务,要改变它就要先接受它。谴责不会解放,而只会压迫。
 09   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如何,决定着一切。
07亚伯林罕·马斯洛

亚伯林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社会心理学,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其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
01   为了避免对人性失望,必须首先放弃对人性的幻想。
02    对于只有一把锤子的人来说,他遇见的每样东西看起来都像一颗钉子。
03   一个音乐家必须作曲,一个画家必须画画,一个诗人必须写诗,这样他才能最终做到心平气和。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
04   如果你有意地避重就轻,去做比你尽力所能做到的更小的事情,那么我警告你,今后的日子里,你将是不幸的。因为你总是要逃避那些和你能力相联系的各种机会和可能性。
08威廉·詹姆斯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机能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美国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詹姆斯的著作:《心理学原理》、《实用主义》等。
01   你对生活撒的谎,生活一定会还给你,没有侥幸。

02   变得有智慧的方法是了解什么应该忽视。
03   人性中最深刻的本能就是对被欣赏的渴望。

04  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我们记住所有事,会跟什么都记不住一样不幸。



现代心理学是一个庞大的“学术王国”,它从生物科学领域一直延伸到社会科学。翻开菲利普·津巴多经典心理学通识读物《心理学与生活》目录就能看到,在心理学研究中,包含大量的基因学、脑神经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医学等知识,学科分支更是包含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无数专业人士组成的“学术共同体”更是庞大,以美国心理学协会为例,这一官方机构便拥有54个分支组织。说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就是说心理学必然遵循科学的标准:其一,其研究的必须是实证可解决的问题;其二,方法上要遵循系统的实证主义;其三,研究结论要能够被重复验证。这三条标准是判定科学心理学与伪心理学的关键。心理学的研究因此也与操作性定义、实验组和控制组、变量控制、数据统计等词汇联系起来,而不是个人化的体验及感悟、头脑风暴或纯粹的逻辑推导。

心理学如此重要,大众读者对它存在着诸多错误认知,而学院派心理学工作者常常醉心于研究,不注重或不善于将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

专业心理学读物,往往充斥着晦涩专业词汇,使大众读者望而生畏,心理学普及这块阵地,最终被伪心理学家和各种江湖术士所攫取,致使伪心理学书籍泛滥成灾。这种糟糕的现状,影响我们理解人性之余,更可能加剧人与人之间信任与理解的鸿沟。

因此,一套通俗易懂、全面系统覆盖心理学基本常识,能够为心理学“正本清源”的现代科学心理学著作,便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先知书店推荐阅读“心理学通识三书”(《心理学与生活》《这才是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本套书有四个值得收藏的理由:三书均从科学的视角出发,驳斥了伪心理学研究及诸多大众认知误区。《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直接以科学研究案例为主题;《这才是心理学》的写作动机就是为了揭穿伪心理学的面孔——其副标题为“看穿伪科学的批判性思维”;《心理学与生活》则在开篇写道:“本书致力于利用坚实的科学研究与心理学中的错误观念作斗争。”三书各具特色,从“全、高、精”三个维度构建了我们认知心理学的框架。《心理学与生活》覆盖“全”,这部“大块头”巨著包含2000余条参考文献,对心理学自诞生以来的几乎所有概念、定义、理论、分支领域均做了全面介绍。《这才是心理学》立意“高”,它以“批判性思维+科学思维”的科学高度重新审视了现代心理学,剔除伪科学、为心理学正名。《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关注“精”,它以一个个具体、精密的心理学实验,为我们展现了一部现代心理学史。专业权威之余,三书均是教科书级别的通识著作,专为学生及大众读者设计。三书作者均为有着数十年教学经验的教授,三书的撰写也直面心理学教育与普及议题。《心理学与生活》已成为美国经典教科书,中国教育界也有以此书作为教科书的例子。《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构思于作者30多年的心理学教学经验,并试图用本书作为链接教科书与心理学研究的桥梁(作者罗杰·霍克语)。《这才是心理学》的作者有感于教学中发现的学生(及大众、媒体)对心理学的错误认知,因此写作了这本面向“心理学初学者及大众媒体”的心理学“纠误”著作。三书均由美国顶级心理学家撰写,自上世纪出版以来,一版再版,已成为世界心理学领域的权威经典。其中《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已出至第7版,《这才是心理学》修订至第11版,《心理学与生活》一书更是历经半个多世纪、修订19版之多。这三本著作均体现了其“经典不衰”的魅力。

任何一个学科知识的获取都要符合科学的方法,这三本著作无疑是引导我们科学、正确认知现代心理学的典范之作。先知书店诚挚推荐阅读“心理学通识三书”(《心理学与生活》《这才是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下图扫码,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心理学:“认识自己”的第一科学,却遭遇五大误解

洞察人性的心理学——普通人的避难所

犹太人向左,以色列向右

陈布雷逝世75周年 | 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终局

1862年,太平天国还没有灭亡,马克思已经对太平天国完全失望了

鲍鹏山:拿知识点考孩子,就是耍流氓

张鸣:我们这一代已经是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跶了

只论立场,不论是非:最常见的12个逻辑谬误

为何“人人都喜欢陈丹青”?

人类终究是情感的动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少数派悦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