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走后怎样:一个回响了中国一百年的问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Author 先知书店
1923年,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做了一篇题为《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探讨了“娜拉走后怎样”这个当时重大的社会问题,并在演讲中揭示出娜拉的命运: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1928年,丁玲发表了她的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讲述了一个走出家庭的女性故事,同样探讨了那个时代的主流问题:女性解放。
然而,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那一代知识分子关注的问题,在今天仍是主流,仍是重大且未完成的社会问题。所不同的只是,现代人探讨的方式与一个世纪前不再相同。在当代著名女性主义作家林白的代表作《北去来辞》中,作者就以现代人的方式,回答了现代中国女性“娜拉出走”以后怎样生活的问题。
◎从悬崖到旷野,两代人的精神迁徙之歌
小说围绕知识分子海红展开,她出生于特殊年代,有着缺乏关爱且不安定的童年,和解压后亢奋的青春。因此她更加重视精神生活而与现实强烈对峙。
她热爱诗歌,向往浪漫的爱情,她也焦躁、挣扎、不甘,寻求突围又无力改变。她从婚姻中出走,心理上又离不开日渐衰朽的丈夫。时代大潮滚滚而来,海红的生活摇摇欲坠。
与之相对照的则是生机勃勃的民间世界,以保姆银禾和她的女儿王雨喜为代表,她们用自己的逻辑理解世界,将生活过得丰富多彩,精神旺健有力。
面对一系列现实难题,海红不得不重新思考:到底该如何构筑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寻找在这个世界中安放自己的方式?
林白对女性的心理描写相当到位,《北去来辞》向外走向辽阔的外部世界,向内探索精神解放,堪称中国众多女性命运与心路历程的缩影:必须不停地走,不停地淬炼血和泪,她们才能在时代的大风疾雨里享受不舒适的自由。
这份感受,又何尝不是作为女性的林白自己的感受?她曾这样说:“我充沛地表达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的百感交集。”
◎她的文字,字字珠玑不过如此
林白生于广西北流,她的文字也弥漫着西南之地的潮湿水汽,文采湿润,信笔由疆,独特热烈。《北去来辞》是一本充满想象力与生命力的书,犹如亚热带的植物葱茏茂盛,字里行间有水流过,有花盛开,让众多读者“一声惊叹连着一声惊叹”:
“文字功底真是太好了,字字珠玑不过如此。”
“再读,林白文笔太好,总有种南方的水气感。”
“文笔流畅到让人不忍看得太快,生怕看漏了一个绝妙的描写。”
《北去来辞》这本书是林白从“私人化写作”到“书写三十年间女性眼中的历史和现实”的重要突破,写出了女性的多重人生之路。本书屡获奖项,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4年度小说家奖授奖词这样写道:
“她的小说独异而热情,她的语言自由而妖娆。她多年来的写作实践,一直在为隐秘的经验正名,并为个人生活史在写作中的合法地位提供新的文学证据。她对自己所创造的盛大而丰盈的内心景观,深怀变革和扩展的愿望,她近年的写作也因接续上了一种朴素、复杂的现实情怀,得以进入一个更为广大的人心世界。”
她的文字流畅湿润,饱含女性经验,更重要的是,她笔下关注的问题,是一百年来仍回响在中国社会上的重大问题。如果你想了解改开几十年大潮中中国女性的心路历程,读《北去来辞》不会有错;如果你想在现代泛滥的文字中寻找那份遗失的文采,阅读《北去来辞》也不会有错。
先知书店诚挚推荐:林白代表作《北去来辞》十周年纪念版,含林白女士亲笔签名+钤印,更增添一份珍藏价值。签名钤印版仅有少量现货,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
▍延伸阅读
阎连科:他让我终于知道“自己原来是多么的无知、狭隘和偏执。”
学术边缘的“失踪者”:一个被哈耶克推崇,如今却被人遗忘的中国学者
他是“作家中的作家”,“天下第一聊天高手”,把一手烂牌打成俗世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