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三北防护林杨树大面积死亡 听国家林业局局长怎么说
本周问答国家林业局局长 张建龙
“一带一路”战略三周年
◆ ◆ ◆
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三周年之际,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来到了中国国家林业局,与局长张建龙有了一次对话。
1957年,张建龙出生在内蒙古杭锦后旗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杭锦后旗位于中国第七大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的边缘,生态环境恶劣。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张建龙考上了内蒙古林学院沙漠治理系,学习治沙专业。毕业之后分配到了隶属于林业部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工作了整整17年。从孩提到中年,张建龙都是在荒漠上度过的。
在宁夏,张建龙所在的地方叫林业部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建设区,管的是13个省,551个县,406万平方公里的防护林建设。他所管辖的区域其实就是西北沙漠化最厉害的一些地方。在70年代,整个林业部造林经费两个多亿,“三北”防护林就给了七千万块钱,有三分之一就用在这个区域。
张建龙碰上了“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大建设期。
三北防护林的目标之一是解决烧柴问题?
吴小莉:有人说这是中国的北部的绿色屏障,那时候的氛围是什么?
张建龙:“三北”防护林主要是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治理,还有解决饲料、木料、燃料。我们小的时候,烧柴都没法解决。为什么“三北”防护林开始定的目标就解决这个燃料的、柴火问题呢?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粮食问题很严重,但是烧的问题比粮食问题还要严重。因为沙地嘛,沙漠里头放羊比较多,我们就去牧区扫羊粪去烧,再一个就是刨草根,那根本就没有,那时候就想只要能把烧柴问题解决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就是一大贡献。
吴小莉:当时的情况是有多严重所以需要一个林带?
张建龙:当时这个地方基本上就没有植被,森林覆盖率很低,“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只有百分之五点零几。老百姓用的盖房的椽檩都没有啊,烧柴都没有,很苦,老百姓就提出来,一个是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另一个方面就是给老百姓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过去沙漠边缘的农田地种上种子以后,一场大风刮出来了,刮掉了,接着再种,房屋也是。为什么说是沙进人退啊?房子因为挡风,慢慢都集中在房顶了,这个人再搬迁再往里走,沙尘暴那是确实是很厉害的,遮天蔽日的沙尘暴。你看现在,北京的沙尘暴基本上这两年就两次三次,过去北京每年都十几次,其他地方更多了。所以这个“三北”防护林对这个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还有对老百姓的这个生活生产条件的改善,绝对是作用很大。
杨树大面积死亡惹争议
“三北”防护林建设,始于1978年,规划至2050年,中国计划用73年的时间,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称之为中国的“绿色长城”。但是近年来,“三北”防护林多地区杨树大面积死亡的新闻,一度让全球最大的人工造林工程陷入争议之中。
吴小莉:“在2013年,在张北地区,出现了杨树大片的死亡的现象。林业部、林业局也提出了,这是自然老化的现象,杨树的生命大概就30年、40年,那为什么会栽批了这么多的杨树?当时有没有意识到,会面临到现在的情况?”
张建龙:客观上来讲,当时就是一个紧迫性,中央这么重视,社会这么重视,赶快把这个风沙能治理,这个林带、万里长城能建起来,迫切的心理。杨树栽得快,长的快,再一个杨树不用育苗,它可以无性繁殖。
但是,确实是没有想到,造纯林会引来那么大面积的死亡,实际上这个杨树还不是因为干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是天牛,就是纯林的这个病虫害。
太单一的树种引来病虫害,那是毁灭性的。过去就在我所在的“三北”局局址所在地,农田林栽得非常漂亮,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就出现了毁灭性的虫害。树木全部都死掉了,这个光肩星天牛是没得治,它钻在树干里头的,到现在都没有好办法治。回过头来总结,这也是一个教训,就是一定要适地适树,一定要把密度控制好,不要栽太密了,本来这一亩地栽个几十株就可以,你栽个几百株。
吴小莉:当时为什么要栽这么密呢?
张建龙:栽这么密,当然也是为了保成活啊,密了心态上就是,栽上100株,死掉20株,还有80株,甚至于死掉50株还有50株,但是一活了以后,都舍不得都砍掉了,所以现在也存在这个问题。
吴小莉:也有专家提到说,因为地方的官员急功近利,大量的栽种这种长得快的杨树,但是杨树它的需水性其实很强,把地下水整个就会掏空了,是不是有这种情况?
张建龙:你那个时候要说领导干部急功近利呢,这个确实也不能用现在这种眼光来看,过去他就这个认知水平,谈不到说政绩工程、急功近利啊,那个时候的县委书记,县长也是两三个月在山里头,背着干粮去造林,去植树。
杨树会把地下水掏空?
吴小莉:但刚才所说的,就是杨树本身是不是需要的水量还是比较高的?
张建龙:是的,杨树的这个需水量要比针叶树大,因为它蒸发量大,叶子多、大嘛。
吴小莉:那它对于地下水的这个储量也是有很大的伤害的,使那里的荒漠化会不会更严重?
张建龙:过去讲说一棵树是一个抽水机,一棵树是一个小水库,这都有点太偏激了,确实没有水它是长不了的,杨树需水量更大一点儿,但是杨树栽起来后,下了雨,它还能拦住一些径流,它渗到地下水,就在水分平衡中间呢。杨树它确实不如混交林,甚至于不如灌木,但是还不能一棍子打死,因为啥呢?北方“杨”家将,南方“杉”家浜。这个是历史造成的,它是有一定的可能,因为它是速生树种,要是在水分允许的条件下,它长得快,我们现在毕竟是缺木材的国家,我们百分之五十多是需要进口的,你说如果我们杨树都不栽了,甚至于说这个杉树,桉树,都不栽了以后,我们这个木材怎么办?这个东西一定要处理好,什么东西都不是绝对的。
让世界震惊的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
2015年12月1日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库布齐沙漠的治理模式让世界惊叹。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总面积有1.86万平方公里。这片沙漠曾经与世隔绝,没有路,没有植被,被人称作“死亡之海”。但是,二十年的时间里,库布齐沙漠呈现绿色的速度越来越快,现在已经有5000多平方公里的黄沙被绿色覆盖。有学者总结说“中国是全球沙漠治理的典范,内蒙古是中国沙漠治理的先锋,而库布齐是中国沙漠生态治理的缩影。”
库布其沙漠资料图 来源于网络
同样在内蒙古出生长大的张建龙,对库布齐沙漠的治理者王文彪和他的治理模式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
吴小莉:库布齐治沙在这次的巴黎的气候大会当中,也受到了国际的认可,您刚也提到了王文彪,您认识他吗?
张建龙:我们不在同一个旗,相距几百里,我们叫杭锦后旗,他叫杭锦旗,过去不是太熟,知道他, 1988年开始他搞房地产,搞厂矿,辞了职,辞了公家的身份,辞了国有企业工作,自己去创业,创完业以后去治沙。治沙无论如何这是一个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主,再搞一点林下经济,搞一点中药材,或者再搞一些饲料啊,养一点牛羊,这个利润跟其它的没法比,它主要是个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我觉得他搞这个得到了联合国的嘉奖,是当之无愧的。
当然这个东西,政府是应该很好的来投入,但是光靠政府可能吗?我们现在就是中央投资,这几年加大了力度也只有1100多个亿,你这么大个国土面积的绿化,所以说王文彪呢,替国家在办一件大事。
吴小莉:他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而且据说在新疆,也开始采用库布齐的模式,是这样子的吗?未来可能会在其他的沙漠,中国的沙漠地带进行试验吗?
张建龙:新疆我今年去了,正好去欧洲访问,到新疆转机,我专门停了一天,就去他这个地方看了。库布齐这个模式在这个地方发展很艰难,我劝他说不能面积太大了,为啥呢?当时没考虑到的一个因素是这个地方地下水虽然很丰富,但是那是苦咸水。
水质不行,不能直接用,它必须要净化,这个他当时也没想到,但是总还是一种探索吧。你科学或者任何事情,没有探索就没有前进,这个东西创新探索,探索允许成功也允许失败,并且我感觉到他这小范围里头的搞一些呢,还是可能的。
吴小莉:同样的道理,如果想在“一带一路”上推广我们的治沙经验,同样会面临当地的水质的问题吧。库布齐经验能够推广到“一带一路”上吗?
张建龙:“一带一路”我觉得在非洲啊一些地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非洲那土壤条件,应该说还是要比新疆这种条件还要好一点,但是现在根据他这个经验,一定要看地下水的水质,我们过去没有这个经验,说那个地方还有苦咸水。
生态治理要给子孙留空间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突出的战略地位。但是,中国的生态状况却并不容乐观。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21.66%,比世界平均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居世界的139位。生态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60%,木材的对外依存度高达48%。张建龙说中国的生态文明修复和建设还有一条漫漫长路要走。
在采访中,酷爱养花养草的张建龙对中国的生态治理既乐观又担忧。他说,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好好治理,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生态欠账迟早都要还,未来如何才能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态空间?
小花絮:局长办公室里的绿植
张建龙:我现在当这个林业局长,实际上最纠结的还是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一定要把林地、湿地、沙漠、植被,野生动植物,一定要保护好,要留有生态空间。
这个也就是总书记讲的,一定要给子孙留下一些正能量的记载。我们这代人能干我们干,尽量去干。我们干不了,给后代要把(生态)空间留下。你比方野生动物保护也是这个样子的,我们尽量不要灭种了以后呢,那你后面就永远没有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湿地也是,湿地你保护,沙漠植被,沙区植被,沙区植被也要保护啊,哪怕就是它一棵草,一棵小灌木,实际上在那个地方是维持了平衡。
当然说到这里,我也不是当着小莉你讲,我们的媒体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了,你媒体的作用不停地讲,大家就能知道,你说我们,我们靠什么?开个会,喊两嗓子,当地政府视而不见,它就是为了看它的经济发展,当然GDP也重要,就业也重要,但是你说要从长远来看,你打了子孙后代的碗,断了子孙后代的路,你怎么去讲?你怎么能说是正能量的记载呢?
更多精彩对话
请收看凤凰卫视《问答神州》
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获取视频地址
首播
周五 19:20--19:50重播
周六
05:55--06:25 11:30--12:00
凤凰卫视资讯台
首播
周日 23:30--24:00
周一 11:30--12:00
编辑:刘晓慧 苏珍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