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淑琬:一步一脚印 耕耘信任路 | 橙人访谈

2016-03-15 凤凰卫视
橙人访谈

橙,是凤凰的颜色,活力满满。诚,是凤凰的心意,分量足足。2016年,凤凰20岁橙人季。凤凰卫视主播、记者、评论员、幕后创想家和老友们齐聚iphoenixtv,橙心橙意,与一屏之隔的你分享携手走过的年华。



 3月26日凤凰20岁生日会

码上抢票 

她毕业于台湾世新大学视听传播系,后于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和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进修硕士;曾在台湾立法院担任国会助理,也曾参与台湾大选,马英九亲自为她“拉选票”;


她曾在凤凰台湾分公司主持《台湾一周重点》,成为资讯台平均收视前十大的重点栏目;


2010下半年,她转入凤凰卫视香港总部成为全方位主持人,在两岸时政和社会民生议题上,开展不同角度之话题探讨和交流;


2015年凤凰卫视推出全新资讯类直播节目《全媒体大开讲》,首次起用主播担任总制作人,她担起重任,希望通过不断尝试创新,探测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呈现的各种可能,以及新闻人表述资讯的全新模式。她就是陈淑琬。

 




陈淑琬写在凤凰20岁






一步一脚印  耕耘信任路



和“她”谈恋爱,折磨却难舍。


脑子突然停下来,坐在沙发上,发呆,思绪不断试图汇集多年在凤凰卫视打拼的"生活"。我不用工作而用生活描绘,是因为新闻工作这事,似乎早已内化成为身体感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地在生活中展现,可能这是凤凰魔咒也说不定,让我总想隔着一点距离好好检视这样的关系,却又无法切割。为什么?



陈淑琬赴地震探访


或许,是为她摆上青春,厚实了生命这书本不少的厚度吧!又像折磨人的爱情,太折磨了或因难割舍,而难割舍是因共经历的心情太多!这样一家努力深化华人话语份量的传播媒体,特别对于来自台湾的我来说,面对两岸话题经营,实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支撑在凤凰永续的工作热情,就是这样,一步一脚印,耕耘信任路,各式信任回馈支撑了工作动力,不仅仅只是自我新闻工作理念的实践,更是值得珍惜并呵护的生命历史。  


“凤凰卫视,这是什么台?”


“凤凰卫视?这是什么台?你怎么跑到那里去了?”这句话,是在2002年下半年刚加入凤凰卫视,拿着凤凰麦克风出去跑新闻时,铺天盖地而来的问题,这形容对当时我的处境来说真是一点儿也不夸张,同业、受访者、朋友和家人全都在问,我都得耐着性子一直说啊说地,特别面对许多政治名人,更得不厌其烦地解释凤凰卫视这样一家媒体的不同与优势。

 


陈淑琬与台湾的“政治大佬们”


在台湾新闻圈跑了一段时间后,2002年下半年我加入凤凰卫视,进入台北记者站工作。加入的缘份,是因为当时新闻圈一位不少同行都蛮尊敬的前辈问我工作意向,并分析了下媒体工作这环在当时的情况。“凤凰卫视?这是什么台?”我完全没听过更没看过,但我实在好奇,像这样一位新闻写作和经营都挺出色的前辈,怎么会想要跑到这家“默默无闻”的“凤凰卫视”?!


后来,他提到了关键的一句话,或许,就是那句话成了魔咒吧!“真正的华人视野”,加入一家努力打造真正的华人视野和华人话语圈的媒体,问我要不要给自己一个挑战的机会,于是,我向凤凰报到。


陈淑琬采访台湾前监察院长王建煊



陈淑琬采访施明德


刚开始拿起凤凰话筒采访时,有很多困难和考验,包括叙述方式要让两岸三地阅听人都能明白,不是只有单方面在大陆能懂或只有在台湾才听得懂;怎么样可以突破长久以来思维的框框,让真实而单纯的信息不被折损;看来简单的信息背后如何梳理出深度的意涵;怎么渐进式创建两岸新闻呈现更贴近真实与畅通……当然,因着两岸政治因素,更面对过偏见式的嘲讽和揶揄,不能回避,反要面对,因为不懂,所以易生误解,所以要更积极解说凤凰品牌下支持的专业发挥,不卑不亢,有太多值得细诉的故事。

 

记得第一位争取到愿意接受我们独家单麦访问的“大咖”是某政党要人,当时他思考了许久后,由幕僚电话转述:“我们相信你。“这句话反而让我给自己更高的要求,除了感恩先前累积的采访经营,更深体这家媒体让人有桥梁的使命感,两岸信息如果没有第一线的真实传递、多元观察和不同高度解析,容易窄化并与国际脉动脱轨,误判误读,对两岸交流非真福气。我不知是这家媒体影响了我的抱负,还是我原本偏男孩子气的性格使然,但我明白,视野必会影响了知识观的累积。

 

陈淑琬在凯达格兰大道上采访


对凤凰卫视从陌生到患难与共,一开始建立品牌,靠人的传播,然后受访者慢慢地看到和认识到凤凰卫视的品牌努力和效应,大事我们一定冲现场,重要话题更积极争取参与,拼到后来,同业和受访者看到我们会说:“你们凤凰都来了,表示这事重要喔。”不少在台北采纺在线挥洒工作热情的同事们,前仆后继地为两岸话语逐步堆砌出影响力的阶梯。 在两岸的视听环境上,凤凰可说是丰富了语境的宽度和视野的高度。


一步一步,当思耕耘不易。 


深夜在营地帐篷内赶稿的陈淑琬


2010下半年,我转入凤凰卫视香港总部工作,从记者转换到主持人,呈现不同,热情依然。 凤凰卫视的话筒上,那对金黄羽翼的标志,一直提醒着最初真挚的勇气与坚持,现在,我们更要对媒体环境不断变动的趋势,掌握足够应对的灵活性,凤凰人的努力表述不尽,凤凰人的努力也一直在持续,一步一脚印,所行出来的,是踏实的成就,步步深刻,步步无价。




更多橙人访谈
傅晓田:我在凤凰这几年 | 王冰汝:看凤凰成长的凤凰人| 胡一虎:我虽二,做人实 | 仝潇华:记者应该是社会活家,如果不是,就吧家搬到社会上|  程鹤麟:凤凰卫视奇葩多,朵朵奇葩向阳开  | 梁冬:坚持比出离更具智慧 | “新闻老炮儿”胡玲:两会年年见 | 一盘鱼香肉丝竟然打开了尉迟琳嘉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  陈晓楠:心无杂质 生命就长出了根 | 凤凰神人外传之贵圈第一萌师——钟大年 | 张凌云:跟随中国两任领导人外访是什么体验|王鲁湘:我是如何做一档不赚钱的节目

本期编辑:李楠(实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