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听我的”到“端水大师”——黄晓明的“女王”之旅

小数点 觅游新传考研 2022-07-27

原创作者丨小数点

编审丨觅游 侧影

排版 | 觅游 展德帅


《乘风破浪的姐姐之小明历险记》在上周无声无息播出后,本周姐姐们依然我行我素地不按套路出牌,这边工作人员叫起床一步三回头,那边按捺不住的网友们已经为霸总万茜和她的天真学妹金莎组起了CP,似乎“大橘已定”(不是。


从第二期开始,姐姐们的矛盾也渐渐浮出水面。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姐姐的鬼点子层出不穷,不出所料地,“黄圣依说话”、“丁当太难了”被一齐送上了热搜。


如此看来,《乘风破浪的姐姐》(下面简称《浪姐》)还当真是一个走出舒适圈的节目。只不过万万没想到,女团发起人黄晓明也成了变形对象。作为选秀鼻祖的芒果台,自是抓住了这个引人注目的话题,每期会自动报备黄晓明的状况。且从最近节目播出看,“霸总明”早已变成了“乖乖明”,会主动道歉,贴心关心每位姐姐,害怕她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惹得观众直呼“变形成功”、“去油成功”。


从“明学始祖”到“端水大师”,下面请看《晓明变形记》。


(图源网络)




《中餐厅》之贵公子落难记




在《中餐厅》第三季中“明学”之所以具备被网友们大肆“阐释”和“挪用”的潜质,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黄晓明“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中凸显出的“霸道”和“大男子主义”性格。节目中的他,衬衫笔挺,一脸络腮胡,家喻户晓的邪魅笑容,加上说一不二的行为,不禁让人联想到“油腻”二字。


而《浪姐》正是恰逢其时的让黄晓明好好改造了一把,有人把从《花少2》衍生的“花学”搬到该节目中,期待着姐姐们早日翻脸发飙;有人提议不如把节目名称改为《晓明历险记》,好奇“明学”与“花学”到底会碰撞出何种火花。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

你是否愿意回头,与我一起乘风破浪;

如果有一天,我无力前行,

你是否愿意,陪我一个温暖和午后;

 

《浪姐》的节目观众多为女性,而黄晓明在节目中的定位,恰恰颠覆了传统男女角色的分配。


每一个时代,大众媒介对女性性别的想象总是带着深刻的时代印记。作为理解一个时代社会文化的镜面,媒介总是倾向于以“形象”的编码来实现媒介权力, 并具有对大众心理上的垄断性。当大众传媒周而复始地将“形象 ”编码传输给大众时, 这种心理垄断性就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定义或命令, 大众的个体风格也就从此被消弥。


乌尔里希·贝克曾在《风险社会》一书中,曾讨论如今个体化的市场对两性关系的影响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女人不得不摆脱“为他人而活”的旧式角色分派,进而开始寻求新的社会认同;但另一方面,对男性来说,独立的经济生活保障和旧的角色认同是一致的。女性常常需要在家庭和事业中做出选择,但对于男性来说,身为人父的快乐和责任,总是可以被当做适量的休闲活动来享受。


与“明学”相关的“中年油腻”、“直男癌”等相关词汇已经折射出女性主义话语影响力的凸显,这些词汇借助女性视角架构新的权威,更冲击了男性主导的话语体系。


《浪姐》节目组打出的标语是“去征服,所有不服;去拒签,所有标签;乘风蜕变,破龄成团”。包括前几日曝光的节目主题曲《无价之姐》,似乎都在向观众传达这样一个概念“一个女性成长要经历多少风暴,做自己才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你可以尽情唱跳,无关年龄,无关他人的眼光。


(图源新浪微博)




我的姐姐们我来守护




先来品品这段对话:


杜华:你们做的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黄晓明:我觉得他们也不是一无是处,我们有自己的特别之处,要比以前进步就好了,不是一定要做最好的女团对吧。

张雨绮:不做最好的女团我到这干嘛来了?

黄晓明:……

杜华:我想做的是中国最好的女团,不是中国最搞笑的女团

蓝盈莹:噢耶!

黄晓明:对不起,我错了

 

按黄晓明自己的话来说,都是老熟人,他需要在节目中充当缓冲垫的角色。尤其是面对杜·毒舌·内娱三巨头之一·华女士,他会在适当的时机说出“已经很好了”。


(图源网络)


戈夫曼将社会生活中的个体角色定义为一种能够在其他场合呈现的预先确定的行为模式,这是一个人在观众面前建构的表演印象。这里的“表演”是个体持续面对一组特定观察者时所表现的并对观察者产生了某些影响的全部行为,这时承担表演活动的个体成为了定义情景与印象的演员。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对角色形象进行管理: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给他人创造某个特殊的印象从而获得观众的认真对待。这与库利所说的本能情感之一即自我呈现的行为过程如出一辙,它是人际交往中为了很好地交流与互动的基本条件。


(图源网络)


在最新一期的节目里,他依然在失误频出的第一次随堂测试当了一回“护姐使者”,并对目前排练最混乱的《艾瑞巴蒂》小组,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他把自己的“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送给丁当,及时止住了冲突并安慰了姐姐们失落的心。不得不说来到《浪姐》,对晓明也是一个“加分项”。




“端水哲学”为何如此受用?




从《浪姐》播出前到现阶段,“端水艺术”随处可见,先是有黄晓明为每位姐姐转发微博,还配上了不同应援口号,后是杜海涛在为女友沈梦辰打call,不忘带上多年好友吴昕,一边是友情,一边是爱情,可谓是真·老端水艺术家。


(图源网络)


归根结底这似乎离不开《浪姐》的底色,正如姐姐们自己所说“不是想赢,只是不能输。”。


综艺节目有一种惯用设计“可预测性冲突”,即节目组通过非常规安排来刺激嘉宾,达到他们想要呈现出的节目效果。


戈夫曼认为,人们为了表演,可能会区分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让观众看到并从中获得特定意义的表演场合,在前台,人们呈现的是能被他人和社会所接受的形象。后台是相对于前台而言的,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掩饰在前台不能表演的东西的场合,人们会把他人和社会不能或难以接受的形象隐匿在后台。在后台,人们可以放松、休息,以补偿在前台区域的紧张。


与其他综艺不同的是,《浪姐》先行一着,早早地把“可预测性冲突”带到了台前。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带来了新东西是在它的最典型的产品中直截了当地、毋庸置疑地把对于效用的精确的和彻底的算计放在首位。”。循规蹈矩的选秀淘汰不再成为节目的重点,观众更想看到姐姐们“真实”,晓明“历险”。如此看来,与其说《浪姐》是一档“姐圈”成团选秀比赛,不如说是一档大型“姐圈”真人秀。


看热闹、追热点似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禀赋。公众对社会固有矛盾本就敏感,当综艺节目愿意把矛盾搬到舞台上来,既满足观众窥视他人隐私的好奇心,同时,各种负面情绪堆积,得不到释放,信息的不对称和突发事件,极易挑动他们脆弱的神经,往往引来公众一哄而上,在围观中寻求利益实现与获得认同的可能。


(图源网络)




后记




娱乐之余,我们也该以辩证的思想去看待网络综艺节目。作为一类影视作品,网络综艺本身兼具商业与文化两种属性,商业属性使其借助市场力量获得了高效传播的可能,这就使有些作品为迎合市场需求,不惜放弃正确的价值导向去追逐最高利润。当综艺节目的商业属性被过度放大,它自身应有的社会效益便易被忽略。甚至有人放弃审美情趣,只追求感官娱乐。


我年轻时研究过《圣经》,在其中我获得了一种启示: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尼尔·波兹曼如是说。“造星”热潮兴起的背后,抓住受众刺激点的节目未来将会走多远?用数据流量说话的选秀综艺究竟还能有多少实质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李琦.大众媒介建构的女性形象:社会性别视角的诠释[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8(04):100-102.


[2]潘紫菱,戴程程.角色、场景与剧本:网络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第四季的受众认同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9,5(10):112-115.


-END-




觅游21全程班

【通识核心课+院校辅导】模式 

全面建构课程体系,助力你高分上岸!

👇👇👇


 报名咨询  觅游单单姐或觅游lulu学姐

danjievip4

mylulu03




全程班榜样







往期精华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