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荐收藏】刘建军教授信仰研究成果专辑

思享前沿 中社学人 2022-09-09

名家介绍

刘建军,男,1963年10月生,山东博兴人。1980--1984年在山东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得哲学学士学位;198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师从乐燕平教授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业研究生,1987年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留校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教。从1992年开始,师从许征帆教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原理专业博士学位,1995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000年聘为教授。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工程”)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入选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分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信仰与信仰教育等。

开设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论文写作方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信仰学概论

1

刘建军 著

马克思主义信仰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引言

第一章 新信仰的诞生

一、人类信仰史上的新课题

二、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

三、作为信仰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 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论证明

一、空想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仰

二、共产主义理想信仰的前科学论证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先知的超越

四、共产主义信仰的科学证明

五、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论证明和实践证明

六、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的区别

一、信仰及其分类

二、信仰对象上的区别

三、信仰心态与信仰方式上的区别

四、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新宗教”吗?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及其组织

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二、马克思主义者的几种类型

三、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团体

四、对共产党的信任与共产主义信仰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功能

二、革命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革命中的作用

三、建设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建设中的作用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个人崇拜问题

一、个人崇拜是一种社会历史性信仰现象

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个人崇拜

三、个人崇拜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影响

四、反对个人崇拜的历史经验

五、无产阶级领袖的作用、威信与共产主义信仰

第七章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共产主义信仰的命运所系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三、关于加强理想信仰建设的若干问题

后记

2

刘建军 等著

信仰的呼唤——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条件下的信仰问题研究

人民出版社,2011

引论  马克思主义学术视野中的信仰概念
一、“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学术系统中的重要概念
二、信仰概念也可以指称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奉
三、信仰与理想、信念的关系
第一章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信仰课题
一、改革开放进程中信仰领域的变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体系的构建
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新阐释
四、信仰教育的提出与思考
第二章  政治信仰的淡化与加强
一、政治信仰的基本内涵及历史发展
二、当前政治信仰领域出现的变化及其社会影响
三、影响政治信仰的诸多因素
四、加强政治信仰建设的意义和对策
第三章  道德信仰的失落与重铸
一、道德信仰的基本内涵及社会基础
二、道德信仰的历史发展
三、道德信仰在中国的变化及原因
四、加强道德信仰建设的意义和对策
第四章  法律信仰的缺失与建立
一、法律信仰的基本内涵及历史发展
二、法律信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
三、建立法律信仰的途径
第五章  宗教信仰的变化与适应
一、宗教信仰的基本内涵及历史发展
二、当代中国宗教信仰的变化及特点
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六章  迷信现象的复活与破除
一、迷信的本质特征和历史演化
二、当代中国社会的迷信现象
三、迷信缘何如此流行
四、用科学理性破除愚昧迷信
第七章  邪教组织的登场与收场
一、邪教及其在当今世界的出现
二、当代中国的邪教概况
三、邪教出现和流行的原因
四、拒绝、取缔邪教的对策
后记

3

刘建军 著

追问信仰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4

刘建军 著

信仰追问

中国青年出版社 , 2014


5

刘建军 等著

信仰书简:与当代大学生谈

理想信念

中国青年出版社 , 2012

信仰的意义
01.必须相信点儿什么,生活才能继续
02.信仰:超越现实的强大力量
03.信仰的缺失与信仰的渴望
04.人生征途的理想之光
05.追求卓越与享受平凡
06.一块洁净的心田、一种宁静的心境、一个远大的目标

信仰的辨析
07.谈相信、信念与信仰的区别
08.物质、精神与信仰
09.谈谈信仰与宗教
10.理想点儿好,还是现实点儿好?
11.慎重选择人生信仰

生活的信仰
12.我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生活理想?
13.我有这样的理想难道错了吗?
14.调整好心态,用心经营大学行程
15.与国防生谈军人的价值
16.我的好工作在哪里?

宗教的信仰
17.为什么有的科学家也信教?
18.与有信教意向的同学谈信仰,
19.与信教学生谈信仰的自由
20.谈谈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
21.不论是否信教。都要有内心约束

科学的信仰
22.因为信仰,向死而生
23.当代中国的共同理想与追求
24.谈谈对党的信任
25.谈谈对法律的信仰
26.与入党积极分子谈信仰
27.与信仰一路同行

6

刘建军 著

守望信仰

人民出版社,2013

前言

一、人不能没有信仰

  1.信仰,既复杂又简单

  2.是否人人都有信仰

  3.如何看待“信仰危机”

  4.保留一块神圣的园地

二、信仰的人生价值

  1.信仰之光照亮人生

  2.信仰作为一种需要

  3.信仰是精神上的“钙”

  4.失掉执着,人生是飘忽的

三、道德的信仰支撑

  1.信仰:道德建设的重要支撑

  2.谈师德建设的信仰支撑

  3.“道德滑坡”已然触底

  4.道德重建提上日程

四、信仰的理性选择

  1.理想追求的三种路向

  2.信仰的选择很重要

  3.不同的信仰是否可以沟通相容

  4.信仰,采取什么方式更好

五、宗教信仰的当代透视

  1.怎样看待宗教信仰

  2.海外留学生缘何成教徒

  3.邪教不是真正的宗教

  4.“世界末日”的省思

六、共产党人的信仰追问

  1.共产党人是有信仰的吗

  2.共产党人的信仰是什么

  3.谈共产主义信仰的经典

  4.信仰的纯洁是最根本的纯洁

七、“为人民服务”的信仰解读

  1.“人民”是共产党人最高的信仰对象

  2.为人民服务是一种信念

  3.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具有绝对性

  4.为人民服务的追求具有永恒性

八、“中国梦”的信仰意蕴

  1.“中国梦”:重新发现梦想的价值

  2.“中国梦”与青少年的梦想

  3.实现中国梦,需要新的艰苦奋斗

附录  信仰访谈

  信仰: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重大问题

  谈当前社会的信仰问题

  关于我个人的经历与信仰

后记

1

刘建军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表述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3

【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人信仰问题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考察他们关于信仰的表述。在为初心使命奋斗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领导人作了多方面的信仰表述:肯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有自己的信仰,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名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特质,标明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类型,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基本内容。这些表述勾勒出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轮廓和特征,为我们正确地把握这一信仰提供了基本遵循。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  共产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  理想信念
    【作者简介】刘建军(1963-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北京  100872)。


中国共产党人是否有信仰?具有怎样的信仰?应该怎样来称呼、表达、形容这种信仰?这些问题不仅共产党人自己十分重视,社会各界甚至国外人士也很关注。在纪念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全面梳理和阐释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领导人对于党的信仰或理想信念的各种表述,并以此作出对于上述问题的解答,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一、明确共产党人信仰的名称

二、彰显共产党人信仰的特质

三、标明共产党人信仰的类型

四、展示共产党人信仰的内容

【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2

刘建军

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身份及其确认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3

中国共产党人是有信仰的人吗?中国共产党员是不是一种信仰身份?中国共产党是不是具有信仰属性,对于自己的党员是否有信仰要求?这些都是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不仅党员自己关注,社会公众也很关注。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来考察并确认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身份,是开展党的信仰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庆祝建党百年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从领袖论述来认识:共产党人应该有信仰

二、从党的历史来考察:共产党人确实有信仰

三、从理论依据来把握:共产党具有信仰属性

【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3

刘建军

中国共产党人“信仰”概念的历史考察

《思想教育研究》2021.4

摘要: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过程中,比较频繁地使用了"信仰"概念。在不同时期和特定语境下,这一概念有不同含义和用法。大体说来主要有一般与特殊两类用法。当其在一般性含义上使用时,是一个综合性抽象概念,并无特定所指。多数情况下则是在特殊意义上具体地使用这一概念,有时指宗教信仰,有时指组织或个人的社会威信,有时指社会政治信仰。这一多义性概念经过长期演化,逐步淘汰了社会威信意义上的用法,淡化了宗教信奉意义上的用法,增强了其理性理论的特征,而越来越集中于指称科学的信仰即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信仰;概念;历史考察

一、一般意义上的“信仰”概念

二、宗教信奉意义上的“信仰”概念

三、社会威信意义上的“信仰”概念

四、社会政治信仰意义上的“信仰”概念

【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4

刘建军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

《求索》2020.4

摘要: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是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课题。研究这一问题既要立足中国,又要放眼世界。从世界视角构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为狭义体系,具有普遍意义,主要由唯物主义的世界图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人民至上的根本信念、自由全面的人生追求所构成;从中国视角构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为广义体系,是当下中国人应树立的理想信念体系,它不仅包括狭义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而且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具有开放性,会随着人们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关键词:理想信念;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体系;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二、概念问题

三、视域问题

四、狭义“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构成

五、广义“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构成

【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5

刘建军

中国语境下爱国主义的信仰意蕴

《思想理论教育》2020.4

摘要:爱国主义是世界性现象,但在中国语境中却有着更为浓厚而稳定的社会氛围、更为 宏大而神圣的话语表达,这透露出爱国主义在中国实际上具有理想信念或信仰的意义,只是 没有明确表述而已。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综合性社会文化现象,本身就包含有理想信念的元素 或层面。在爱国主体的“心理 -行为”结构中包含着信念的底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 念中包含有爱国主义成分。爱国主义不仅具有理想信念的意蕴和信仰色彩,而且它本身在一 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理想信念或信仰。 

关键词:中国语境 爱国主义 理想信念 信仰

一、问题的提出:爱国主义话语中透 露出信仰讯息

二、爱国主义心态中包含有信仰的因素

三、爱国主义是中国人理想信念的重要内容

四、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信仰

【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6

刘建军

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

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教学与研究》2018.1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这一问题如果处理得好,就能使研究与信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否则就可能使二者都受到损害。由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科学的基础和理性的方式,也由于我们具有辩证而圆融的思维,因而我们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把信仰与研究统一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发挥信仰对研究的动力、引导和规约作用,也要发挥研究对信仰的支撑、深化和完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学科

一、研究与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重大关系

二、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类型

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信仰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理论依据 

四、让信仰马克思主义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相互促进

【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7

刘建军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家园

《河海大学学报》2014.1

摘要:真正的共产党人是有信仰的,这不是由于党员个人的原因,而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党虽然不是纯粹的信仰团体,但具有信仰的属性,它对自己的党员有信仰上的要求。共产党人的信仰即"共产主义信仰"或"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可称为"人民主义信仰"。这一信仰具有久远的历史,与人类历史相伴随,并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科学的共产主义信仰包括4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唯物主义的世界图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信念、自由而全面的人生追求。其中,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信念是这一信仰体系的两个焦点,这二者的结合即是共产主义信仰的精髓或灵魂。在当前的中国,在阐释共产主义信仰的内容时,应着重强调为人民服务根本信念的信仰意义。 

关键词:信仰;共产党人;共产主义;为人民服务;远大理想;

一、共产党人是有信仰的人吗?

二、共产党人信仰的由来

三、共产党人信仰的基本内容

四、共产党人的信仰功课

8

刘建军

论共产主义信仰的崇高境界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3

摘要:信仰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有其境界高低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共产主义信仰以唯物主义为基础,不具有超越性和崇高性。这是一种误解。共产主义信仰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主要表现为:人类解放的情怀、人生进取的境界、道德奉献的情操,以及在社会历史的视野等方面。 

关键词:信仰;共产主义信仰;宗教信仰;崇高境界

一、人类解放的情怀

二、人生进取的境界

三、道德奉献的情操

四、社会历史的视野

9

刘建军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

基本内容和主要结构

《思想理论教育》2013.3

摘要: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信仰包含着四个基本部分:唯物主义的世界图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由而全面的人生追求。这四个部分各自具有自身的内涵、特色和地位,共同架构起这一信仰的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基本内容;主要结构


一 、提炼基本信条: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迫切任务

二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四个基本部分及其信条表达

三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结构

10

刘建军

论人生信仰的确立、保持与危机

《淄博学院学报》 1999.3

摘要:信仰的确立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也是个体对其所遇到的各种理论和价值观念进行比较、认识和选择的过程。信仰的确立有多种途径, 恩格斯提出的三种途径有很丰富的理论内容。要保持住自己的人生信仰, 需要做许多工作并借助许多社会条件;需要与其他社会成员取得信仰上的一致, 并形成一个稳定的信仰团体;需要有强大的国家意识形态作背景力量。信仰危机可以由一个人特殊的生活境遇和人生道路引起, 也可以由整个社会或时代的大气候所引起。人生会在新的信仰需要下确立起新的信仰, 这种新的信仰既可能是一种全新的东西, 也可能只是原来信仰的重铸。

关键词:人生信仰;信仰确立;信仰保持;信仰危机

11

刘建军

传统文化中的信仰概念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5

摘要:中国历史上虽没有西方那样激烈的宗教冲突和信仰论争,但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信仰精神和信仰概念。儒家的许多范畴都包含有信仰的涵义,它们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共同揭示出信仰的完整内涵。“信”体现了信仰的执著精神,“忠”体现了信仰的献身精神,“敬”体现了信仰的行为外观,“诚”体现了信仰的精神境界。尤其是“诚”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信仰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信仰的独特理解 

关键词:传统文化;信仰;信;忠;敬;诚


一、“信”——信仰的执著精神

二、“忠”——信仰的献身精神

三、“敬”——信仰的行为外观

四、“诚”——信仰的精神境界

五、从中国古代的信仰概念看中西文化对信仰的不同理解

12

刘建军

马克思主义学术视野中的信仰概念

《教学与研究》2007.8

摘要:如何看待和使用信仰概念是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认为,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学术系统中的重要概念,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不宜放弃这一概念的使用。信仰不只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方面的概念,更是一般哲学层面的概念;它不是一个具有贬义色彩的概念,而是一个中性的学术概念。信仰概念可以用来指称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的信奉和追求。信仰、信念、理想、理想信念是同一序列的概念,其中信仰是上位概念,应摆正四者的关系,使之各安其位,相互配合,共同反映人类这一复杂的精神现象。 

关键词:信仰概念;马克思主义学术系统;理想;信念


一 、“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学术 系统中的重要概念

二 、信仰概念也可以指称对马克思主义 和共产主义的信奉

三 、信仰与理想 、信念的关系

13

刘建军

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思想

理论教育的本质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4

一、信仰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

二、思想理论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信仰教育

三、当前信仰教育的基本内容

四、信仰教育必须遵循信仰本身的规律

14

刘建军

试论三种非宗教的信仰形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3

人类的信仰有多种形式。宗教信仰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在宗教信仰之外还有道德信仰、政治信仰、哲学信仰以及法律信仰等。以下仅就道德信仰、政治信仰和哲学信仰作简要的论述。

15

刘建军

从信仰视角看为人民服务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2

摘要: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对于共产党人来讲,不能简单地将为人民服务理解为一种普通的道德要求,而应从信仰的高度来把握,才能真正掌握为人民服务的灵魂。 

关键词: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信仰;


一、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信念

二、“人民”是共产党人的最高崇拜对象

三、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具有绝对性

四、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 能够实现永恒价值

16

刘建军

论五四时期的信仰危机与信仰求索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3

摘要:考察当代中国人的信仰源流,需要回溯到20世纪初的五四时期。信仰问题在这一时期凸显出来,展现了中国人在信仰上的危机、求索、冲突和选择。传统信仰的崩塌,孔教是否宗教和能否确定为国家宗教的争论,宗教信仰特别是外来宗教能否拯救中国人心灵的争论,科学主义派对新的科学信仰的朦胧感知,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从争论中脱颖而出,这是那个时期的先进中国人求索信仰的基本图景。 

关键词:五四时期;信仰;孔教;宗教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信仰问题的凸显

二、传统信仰的崩塌

三、能否将孔教定为国家宗教?

四、宗教信仰能否救中国?

五、“科学主义”:朦胧的科学信仰

六、脱颖而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17

刘建军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2

摘要:<正> 20世纪末发生的苏联解体和东欧演变,是共产主义史上的重大事件。这是共产主义实践迄今遭受的最大挫折和失败,是共产主义信仰(即马克思主义信仰)迄今所遭受的最大危机和震荡。在这场信仰大地震中,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坚守住了自己的信仰阵地,但也有的马克思主义者思想上出现了困惑。历史证明,当共产主义事业遇到挫折、面临困难时,当马克思主义者不得不在逆境中苦斗时,有无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有无坚强的革命意志,有无迎接挑战、走向光明未来的信心和勇气,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而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就必须从理论上研究和论证这一信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信仰;现代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主义;科学信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概念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概念的含义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特点

四、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产生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

18

刘建军

马克思恩格斯信仰思想论

《云南社会科学》1995.2

由于现实的原因, 信仰问题在我 国理论界引起一定的关注, 有的研究者已 在收 获初步成 果, 个别专著也 已 出现。这是一种可 喜的现象。但它似乎 并未引 起多大反 响, 原因之 一是这 种信仰的方式和 结论尚未与马克思经典主义作家的有关思 想和论述挂钩接桦, 而带有研究者 个人 的随意性的色彩, 故难于 为理论界所 普遍接受。在人们的 印象中, 似乎经典作家从来不 谈论和 研究信仰问题, 若偶尔涉及, 也不过嘲讽批判而 已 , 因而 还谈不到 从正 面去 研究这一 问题。其实这种 印象是不 正确 的。仔细地读一下经典作家们的 著作就可发现, 他们对信仰 问 题的研究并未采取简单否 定的态度, 而 是有所重视, 并提 出 了许多有价值的思 想和 观点。在 此首先考察和 挖掘一下马克 和恩格斯的有关思 想和 观点, 为进一步研究做点铺垫性 的工作。


一、 关于“ 信仰” 概念

二、 关于 共产主义“ 理想” 与“ 信仰”

三 、 关于 信仰研 究的原则和方法

19

刘建军

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关于共产

主义信仰的基本提法和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6

在《邓小平文选 》第3卷中,有一系列关于共产主义信仰 或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提法和论断 。深入领会这些提法和论断 ,对于学习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理论,有积极的意 义 。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仅仅靠就事论事的分析是不够的,还需要把这些提法和论,断放到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继承和创新的联系中去加以考察。

20

刘建军

信仰的对立:马克思主义与宗教

《教学与研究》1988.6

摘要:<正> 在当今世界上,马克思主义似乎正经历着自己的多事之秋。它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诋毁和挑战。在资本主义世界里的一片反马克思主义吵嚷声中,有一种声音是尖利而独特的。它认为马克思是道德学家和宗教思想家,马克思主义是工业化时代的宗教,唯物史观是基督教的世界末日论。这种观点代表了一种新的时髦——把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混同于宗教信仰。对这些观点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批判,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质和它与宗教信仰的根本区别,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而这项任务的完成又有赖于对信仰的一般本质和基本结构的研究。在信仰上提出的问题应该要在信仰上得到解决。 

关键词:发展马克思主义;非科学信仰;信仰对象;宗教信仰;信仰心态;宗教徒;实践活动;共产主义;信仰客体;根本区别


信仰及其划分标准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在信仰对象上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在信仰心态和信仰主客体关系上的对立

其它论文

[1]刘建军. 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N]. 南京日报,2018-05-09(A10).

[2]刘建军. 马克思与信仰[N]. 北京日报,2018-05-07(014).

[3]刘建军. 不同信仰能否沟通和相融?[N]. 中国教育报,2013-03-22(005).

[4]刘建军. 信仰:道德建设的重要支撑[N]. 中国教育报,2013-03-15(005).

[5]刘建军. 邪教,畸形的信仰[N]. 中国教育报,2013-01-18(005).

[6]刘建军. 保持信仰的纯洁[N]. 中国教育报,2012-12-21(005).

[7]刘建军.如何看待“信仰危机[N]. 中国教育报,2012-11-30(005).

[8]刘建军. 怎样看待宗教信仰[N]. 中国教育报,2012-11-23(005).

[9]刘建军.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N]. 中国教育报,2012-11-16(007).

[10]刘建军. 追求信仰的终极性价值[N]. 中国教育报,2012-10-19(005).

[11]刘建军. “为人民服务”是一种信仰[N]. 中国教育报,2012-09-28(005).

[12]刘建军. 信仰作为一种需要[N]. 中国教育报,2012-08-31(005).

[13]刘建军. 信仰的选择很重要[N]. 中国教育报,2012-08-24(005).

[14]刘建军. 人人都有信仰吗?[N]. 中国教育报,2012-08-19(004).

[15]刘建军. 信仰之光照亮人生[N]. 中国教育报,2012-07-20(005).

[16]刘建军. 信仰,既复杂又简单[N]. 中国教育报,2012-07-06(005).

[17]刘建军.信仰的叮嘱——致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一封信[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2):21-23.

[18]刘建军.信仰的忠告——致部分有信教意向的同学[J].中国德育,2010,5(11):33-35.

[19]刘建军.方永刚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仰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Z1):27-29.

[20]刘建军.信仰与人生[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21-23.

[21]刘建军.马克思信仰思想的经济视角[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01):31-36.

[22]刘建军.从丁光训神学思想看当代中国基督徒信仰的特色——《丁光训文集》研读札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01):47-52.

[23]刘建军.毛泽东与现代中国人信仰的变迁[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4):5-9.

[24]刘建军.传统文化中的信仰概念[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4):49-53.

[25]刘建军.信仰与理解的统一:理论课教学成功的前提[J].教学与研究,1996(03):76-77.

[26]刘建军.划清四个界限,正确把握共产主义信仰[J].高校理论战线,1995(09):25-28.

[27]刘建军.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概念的形成史[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1):1-8.


相关阅读

刘建军:发言不超时也是一条重要的学术规范


刘建军:习近平关于“历史交汇”重要论述的理论阐释

刘建军: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时代坐标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长江刘域、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知网等官网或微信公众号等


转载来源:微信公众号思享前沿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