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各行业各领域的人才,国家的兴旺发达和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人才。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人才建党、人才兴党的伟大政党,高度重视人才能力建设是党的一项重要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人才能力建设,对人才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人才能力建设存在的短板、着力增强人才的关键能力和推进人才能力建设的策略等发表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论述。人才是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和推进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提升人才的能力是促进人才自身发展以及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重要论述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促进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的科学研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在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人才能力建设的新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重要论述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规律的认识,有助于造就一大批创新型实干型人才,有助于推进创新型政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于推进新时代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我说过,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有这种眼界、这种魄力、这种气度。”[1]加强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加强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有助于筑牢伟大事业的人才之基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更需要各行业各领域的优秀人才竞相奋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不仅需要举全国之力,更需要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大展身手。习近平指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2]人才是伟大事业的根基,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实现伟大事业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加强人才能力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重视培养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必将生成创新人才竞相涌现,创新智慧不断涌流,创新能力与日俱增,创新型国家日新月异的生机气象,必将打牢伟大事业的人才根基。(二)加强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有助于营造爱才育才的社会风尚
人才贵在发现,贵在赏识,贵在关爱,贵在培育,贵在传承。习近平指出:“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3]。人才是在创新中产生的,坚持“三个在”:“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人才如千里马般竞相奔腾,做到“三个一大批”:“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加强人才能力建设,一方面有助于积极发现各行业各领域优秀人才,形成全社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尊重人才、学习人才的浓厚学习氛围,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聚合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发扬人才培养的光荣传统,推动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发展,人才能力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特定规律和独特体系,展现出百花齐放的生机盎然气象,形成推动人才培养的社会风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人才能力建设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短板。习近平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4]74。坚持问题意识,以解决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充分认识人才能力建设的短板和不足,又要坚持开拓进取的精神,努力增强人才能力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科技创新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不强是最大短板
总体来看,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短板。其中,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不强是最大短板。对于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习近平实事求是地指出:“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5]198并提出了两个“根本”:一是“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5]268。二是“科技体制改革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强,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6]。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原创能力有待提升,关键是要攻克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提升科技原创能力。二是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有待提高,关键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和提高科技创新资源整体效能。关于人才的文化创新能力不强,习近平指出:“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7]“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5]338人才的文化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高质量的文化作品比较缺乏。二是学术话语权比较弱势。如果不能创作出一大批高质量的文化作品,如果不能在学术上积极主动引领国际话语权,势必会给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满足带来不便,也将影响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地位。习近平站在时代发展的新高度,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客观分析我国人才能力建设存在的短板,要求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必须时刻增强问题意识、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二)努力增强弥补两大短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增强弥补两大短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要增强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增强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关键在于要增强人才的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习近平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8]。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石。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不仅反映着人才的战略思维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的增强,而且反映着人才的科技原创能力的增强。增强人才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牢牢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不仅可以打破受制于外国垄断的“困境”,而且可以更好保卫我们的“命门”。增强人才的文化创新能力,首先要增强人才的文化自信心。习近平指出:要“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5]349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5]350。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而且为世界人民提供了丰富思想智慧滋养。增强人才的文化自信心,促使他们能够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行文化创造性活动,既可以更好满足自身以及整个社会对优秀文化作品的需要,又可以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繁荣与发展。充分发挥人才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进而带动其他方面能力的增强,推动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多方面的,如“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辨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提高改革行动能力”,等等。解决问题关键是要抓住“牛鼻子”。从新时代人才能力发展的关切度来看,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要着力增强人才的道德实践能力(以德立身)、理论思维能力(以思立心)、创新发展能力(以新求胜)、实干担当能力(以干求进)等关键能力。(一)增强新时代人才的道德实践能力
道德实践能力需要人有道德情感、道德认同、道德自觉。习近平指出:“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9]道德实践能力是一个人认识自我、改造自我、提升自我的一种觉悟和修炼,也是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的一种崇高价值追求。习近平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4]173“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4]173每一个人都要“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4]173。增强人才的道德实践能力,第一步是要“立志”,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志存高远,要有为人类造福的宏远志向。增强人才的道德实践能力,还要做到“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结合,要做到“知行合一”,积极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增强新时代人才的理论思维能力
人的理论思维能力的两大核心能力是辩证思维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为人们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提供强大理论武器。习近平指出:“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10]增强人才的辩证思维能力就是要增强各行业各领域人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把握方向、谋划全局、着眼长远、抓住重点的能力,做到“四个起来”,即“局部与全局统筹起来”“当前与长远结合起来”“两点论与重点论兼顾起来”“继承与创新和创新与发展坚持起来”。在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的同时,习近平指出: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11],努力“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实现辩证思维能力与战略思维能力的有机统一,进而达到科学有效地布局、谋事和发展。
(三)增强新时代人才的创新发展能力
创新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禀赋,要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积极发挥人才的创新引领作用。习近平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4]59新时代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各行业各领域的人才必须自觉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优良传统,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勤于创新。二是要求各行业各领域的人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意识,立足所处时代状况和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创新实践,不断增强在科教文卫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三是要求各行业各领域的人才必须把创新能力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满足人自身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只有把人的创新能力的真正价值发挥出来,才能真正增强人的创新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四)增强新时代人才的实干担当能力
用实干推动创新,用担当促进发展。习近平曾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4]101实干担当能力首要的是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要“有能力为群众服务”,要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素质和能力”,要提高“改革行动能力”。只有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敢于担当、积极有为,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各行业各领域人才要努力增强实干担当能力。一要努力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干能力,围绕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需要开展工作。二要努力增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担当能力,迎难而上,勇攀高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贡献智慧和力量,增强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的担当能力。面对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存在短板的现实,只有不断加强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才能更好发挥新时代人才的作用,才能更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12]“要不拘一格、慧眼识才,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他们奋勇创新、脱颖而出提供舞台。”[13]要更好激发新时代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聪明才智的热情和动力,在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基础上,必须积极为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提供政策制度、教育培训、舆论宣传等良好环境。加强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重要的是要处理好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一方面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只有适应并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新时代人才是新时代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把新时代人才的内在潜力不断挖掘和发挥出来,才能体现新时代人才的价值,推动社会进步;另一方面新时代人才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中自身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素质也得到了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得到了更好推进,这也为促进全体社会成员的能力提升提供了强大动力。(一)政策制度保障
要为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习近平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14]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指出:“人才评价制度不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仍然严重,名目繁多的评审评价让科技工作者应接不暇,人才‘帽子’满天飞,人才管理制度还不适应科技创新要求、不符合科技创新规律。”[6]要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在“人才政策方面手脚还要放开一些,要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14]坚持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让人才安心安业。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要“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6],真正把评价机制的效能发挥出来,更好服务于人才的培养,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发展。
(二)教育培训保障
要为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保障。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15]要突出抓好各级扶贫干部学习培训。习近平指出:“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掘出来。”[16]新时代人才必须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一是要实现新时代人才的教育培训常态化,运用先进的培训理念和培训模式培训人才,把人才的内在无穷潜力释放出来。二是要促进各行业各领域人才之间的学习交流互鉴,加大跨行业跨领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推动人才在眼界、思想、知识、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
(三)舆论宣传保障
要为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提供良好舆论氛围,做好宣传工作。习近平指出:要“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17],要“广泛宣传表彰爱国报国、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在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才中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2]。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既是作为个体的人才的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作为群体的社会的公众发展的需要,推动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需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其一,做好优秀人才的榜样示范宣传工作,通过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带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让优秀人才家喻户晓。其二,做好人才能力建设的论著出版和推介工作,不断促进人才能力建设成果的共享和传播,努力打造人才能力建设的中国话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在人才,加强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更加紧迫。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重要论述为加强我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指出:“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18]改革和创新需要人才。要培育人才,锻炼人才,大力加强新时代人才能力建设,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贡献才智。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孙福胜,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桂海论丛》2020年02期
本文由作者投稿并授权发布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