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10月1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修道程序11

2017-08-29 看下篇👉 mailycloud

第七章 罣碍

1.真心无罣碍

人之本性,原是赋于理天之真理,吾人得之而为性,释教谓之佛性,儒教谓之良心,子称之谓道,按此物原是形无其形,声无其声,是谓「真象无形,真音无声,浑沦莫识,渺冥莫测之不可言说之物也。若说了无一物,却是无而非无,若说其有,又是有而不有,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此玄妙之物,其可以为吾人之元神,为性命之根本,为万灵之生源为造化之主宰者,因其真象无相,妙体无形,玲珑皎洁,光明清净,寂然炯照,感而遂通,无一毫纤尘所得染,无一点丹青所得污,无识无知,自然无有系念之地,无思无虑,那无罣碍之天,不偏不倚,不党不阿,故能无坚而不入,无微而不有,无处而不在,无物而不容,入水不溺,入火不焚,任何沧桑变幻,天翻地覆,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不生不灭,永远长存。其最贵者,贵其本来无一物,无处可着纤尘,无识无知,无处可发妄念,无思无虑,无处可生罣碍,其最神者,神其无识无知,而无所不知,无思无虑,而无所不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其所以为天上天下,惟道独尊者宜矣。

2.罣碍之来因

人人皆有佛性,何以有贤愚圣凡之别耶?圣人云:「人性本善」。佛经说:「人人皆有佛性」。何以降生尘凡,就有贤愚圣凡之分,善恶吉凶之别,贫富寿夭之不齐者何也?

盖因各人之因果律不同,造因有善恶,根行有深浅,祖德有厚薄,依此定其因缘果报,当其人初受胎之时,间接的由父母禀受上天赋畀之本性,原属纯洁无垢,经过太极之造化,受气禀之所拘,及至呱然落地,先天之气收,后天之气人,此时所禀受阴阳之气,或清或浊,年月日时,干支之冲和,星宿之吉凶,九宫八卦之所拘,五行之生克,种善因,得善缘,种恶因,得恶缘,结恶果,得善果者,禀气清和,吉星相辅,五行协调,一生顺适,故少罣碍,无罣碍,即不锢蔽圣灵,不障碍大道,灵光常明,不受物欲所迷,情感所惑,不致迷真逐妄,善自解脱,容易明心见性。

圣贤仙佛,悟透此理,看破假境,去浊留清,除妄求真,除尽罣碍,使本性复明,所以成仙成佛成圣成贤也。

凡夫俗子,因迷了本真,不知本未轻重,去清留浊,以致造出种种罣碍,致害本灵,坠落轮回不了,所以永远陷在五行内,不出阴阳气数外,作茧自缚,不能超脱,所以为凡夫俗子也。

3.何谓罣碍

如上所述,人人虽各有佛性,只因下生之后,佛性被气禀所拘,物欲所蔽,情感所惑,恩爱所牵,妄念所系,酒色所迷,财气所动,由六贼之招摇,牵动七情,自起私心偏见,固执拘泥,生出喜怒哀乐,贪嗔痴爱,骄奢淫伕,利锁名疆,播乱心田,覆蔽真灵,有此罣碍,自然灵明不现,心志昧昏,妄念迭起,作事便糊涂,糊涂生错误,错误惹争端,事端愈多,精神愈乱,心烦意乱,易发愠怒暴戾,辄起毛病脾气,结成冤孽,造成因果,如此罣碍重重,何能见性成佛?故曰:「万法惟心造」。又云「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妄念纔与神急迁,神迁六贼乱心田;

心田既乱身无主,六道轮回在眼前。

4.要脱罣碍当如何

罣碍何来,于第二节第三节,已略说大概矣!既知病源,应除病根,自家有病自家知,莫待大疽既溃,命亦随之了,那时悔之晚矣!如今既知吾们的性灵,被这些种种罣碍所蔽,这便是心有病了,心病须用心药医,后天的医生是没有辩法,后天的药饵,亦绝不能见效的,须求仙佛指点病源,求得先天的药物,方有功效。

莫认身心都是空,空中原有去来踪;

气如蛇怒生炎火,肝作龙飞起黑风。

一念称邪沦鬼域,寸心纔正入天宫;

要知仙物真消息,不在乾坤在此中。

此诗原是仙佛留下的医心病处方笺,病源仙方尽在此中。

万病源由心,一念生万法;

心空念自灭,罣碍自解脱。

后西游小行者,被造化小儿,把一个好胜圈套住,任跳不出,一怒之下,直踪九重天,云端里,奇遇李老君,行者求破法,老君笑曰:「那有什么圈儿能套得住你哩!还是你自己套自已吧了。你这个小猿儿,一生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以为天下无敌,一味好胜,纔被这个好胜圈儿套得住,他如名利酒色,贪嗔痴爱,各种圈儿,所以套不住你者,因你这猿儿,已经无有此等念头,故此等圈儿,与你无缘了,小行者闻言大悟,实时万缘放下,万念俱空,圈儿自脱矣,可见,

心病原由心念发,除病还须息念心。

莫虑牵缠,休愁束缚,一念空虚,自能摆脱。

一心清后一心净,万法空时万法通。

漫道寸丝俱不挂,寸丝不挂妙无穷。

本章要项

1.罣碍由何处生发?

2.道为天上天下独尊者何也?

3.人人皆有佛性何以有贤愚圣凡之分。

原因︰近因、远因、觉因

4.什么谓之罣碍?

5.脱罣碍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第八章 万法皆空

本第二程第一章所述「修道要从心修起」者,盖因心有真假二心真心为本心,(良心、佛性),假心为血心,(识心),本心为万善之源,血心为万恶之本,世人有八万四千之毛病脾气者,皆由血心(识心)所生发也。

佛有八万四千之对治毛病脾气之法门者,皆由佛之慈悲本心(真心)所生起也。故曰:万善由心生,万恶惟心造,所谓「万法惟心」即此之谓也。

悟此者则能遗其血心识心,而建其本心法相,(佛性)建立八万四千法门,而来对治八万四千的毛病脾气,使万念俱寂,应无所住,天理自然流行,息念忘尘,佛自现前,所以成仙成佛成圣成贤也。金刚经云:「歇则菩提者,乃主张荡遗名相,遗之又遗,杳然泯灭,惟恐人有所住着也」,「而生其心者,(生其佛心之谓也)则灭彼仅相,而建法相,(真本心之谓也)建之又建,惟恐人述义不祥,乃有三藏十二部之所以产生,万千法门之所由建立也。」

迷此者灭其本心佛性,而建其血心名相,不惟不立八万四千法门,反建立八万四千的毛病脾气,来覆灭本心,锢蔽佛性,此所以成凡夫俗子,为轮回之种子也。

故修道之人,必须将自己这个生发万恶血心识心,而灭度之,把所有的毛病脾气,铲除净尽,而建立去邪除妄之法门,纔能使人欲净尽,天理流行,真佛自见现前矣!

但登岸必须舍筏,切勿效那劣马恋栈豆,除法又建法,终是着相修行,成为不了禅师,必须万法皆空,了无二相,纔是修道之归着,故曰:万法皆空。哲家云,纔就筏便思舍筏,纔是无事道人,若骑驴又复觅驴终为不了禅师。

一心清后一心静,万法空时万法通;

漫道寸丝俱不挂,寸丝不挂妙无穷。

所谓八万四千的毛病脾气,为数很多,不遑一一枚举,兹将其重要者,列举数端,以供参考。

二惑:

恩惑=贪、嗔、痴、爱、慢、疑、即情意之迷妄也。

见惑=边见、邪见、我见、即理智之误谬也。

世人皆为此惑业,造成万千毛病脾气之苦业也。

四相:

我相——执着有我,为我一身打算,争名夺利,执着妄相,自爱其身,以为实我。

人相——妄计人我,嫉人之有,吝人之求,分别你我,攀援人势。

众生相——不明宇宙之本体,和万有之实相,妄计自身之色、受、想、行、识之假和合,认假为真之谬见也。

自性众生相——有度入之骄傲心,妄慢心,妄想果报。

他性众生相——迷于外界,迷于宇宙一如之理,面生贪嗔痴爱之心。

寿者相——妄计寿命之长短,望求福田,利益观想。

五蕴:

色——凡属物质有形象者,四大所形成之肉体,及五根之对境,由知识所成皆是色蕴行。

受——由意识而成,凡感受苦乐畅快之心,即感觉之感情,知觉所主动之蕴行。

想——亦由意识所成,凡己受之感觉,再加以思虑之心作用,如表象观念,概念,皆属想蕴行。

行——此亦由意识所成,即意志是也。凡对已观念之心作用,更起取舍之心作用者,即是行蕴行也。

识——亦由意识而成,即阿赖耶识,凡四蕴所成之行,至此蕴而起意识分别之作用,俗言即是心,或魂是也,此为五蕴中之最上者,而由此蕴中所生之了别作用,便是识蕴行。

按此五蕴,乃构成世界之万有,更成物心相关之情绪,此五者因受因缘之影响,由离合集散,遂成生灭变化之诸现象,此即有为世界之由来,诸行无常之生起,皆由此五蕴而造成的。

尘相:

色尘相——凡有功善,有我相之念头,功行喜住于色,贪住于他人之观瞻赞仰,谓之色尘相布施。

声尘相——凡着住外人赞仰之声,喜接受他人之称颂,以布施博取声誉者,谓之声尘相布施。

香尘相——虽有利人之功行,但贪图香花供养者,即谓之香尘相布施。

味尘相——虽有利人之功行,但贪受五味之享受,顺其所欲,乐意接受。

触尘相——虽有利人之功行,但图色身之荣耀与舒适,着住触欲之满足。

法尘相——虽有利人之功行,但存分别计较之心,怀人我之见,贪嗔不净,爱染不空。

八邪——酒、色、财、气、贪、嗔、痴、爱。

十恶:

身——杀、盗、淫。

口——恶口、妄言、绮语、两舌。

意——贪、嗔、痴。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六欲:

眼贪美色——堕卵生。 耳好听邪话——堕胎生。

鼻贪肉香——堕湿生。 舌贪五荤三厌——化生。

身贪淫无厌——卵生。 心贪财而无厌——胎生。

三毒(三尸神):

上尸名彭琚,管上焦善恶。

中尸名彭(王盾),管中焦善恶。

下尸名彭(王乔),管下焦善恶。

二障(修道上之障害):

烦恼障——心存昏烦不纯之念(如贪嗔痴爱等),不能发出妙明之真性,即见思二惑。

理障(又曰智障)——由无明之妄染,固执不化,以非为是,而障真智之发生,为事缘业因所系,致生死相继续,而无法解脱也。此皆为所知之法,障碍智慧之明也。

十苦——生、老、病、死、愁、怨、苦受、忧、恼、流转。

十种众生心:

心易轻举,飞扬远适,谓之卵生。

心常流转,习气深重,谓之胎生。

心随邪见,沉沦不省,谓之湿生。

心见景趣,迁变起幻,谓之化生。

执相修因,顿起邪思,谓之有色。

内守顽空,不修福慧,谓之无色。

滞诸闻见,系念染着,谓之有想。

静沉死水,犹如木石,谓之无想。

起生灭见,落两头机,谓之名︰非有想。非无想。

欲界︰

苦谛十恶——身、边、邪、取、戒、贪、嗔、痴,慢、疑。

集谛七惑——邪、取、贪、嗔、痴、慢、疑。

灭谛七惑——邪、取、贪、嗔、痴、慢、疑。

道谛八惑——邪、取、戒、贪、嗔、痴、慢、疑。

本章要项

1.善法由何生发?恶法由何生发?

2.毛病脾气最初由什么发端?

3.毛病脾气之重要项目?

4.何以必须万法皆空?


推荐阅读
修道程序1修道程序2 修道程序3 修道程序4修道程序5
修道程序6修道程序7修道程序8修道程序9修道程序10

欢迎分享:邀请您朋友圈关注+置顶「抢先看」

将不会错过我们的文章~感谢慈悲!法喜充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