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令人怦然心动的倾听法则

effieloves 爱予星球 2024-04-06


Courage is what it takes to sit down and listen.

——Winston Churchill


//

“当我开始只是听妈妈讲,然后对她说的话表示肯定,我没想到的是,我们两个到最后一起痛哭流涕。我之前从未有这样一刻感到和她的连接。”

 

“听完你的讲述,感受到你试图去照顾全世界。”说完这句话,对面的ta,眼泪无声流了下来。

 

“当我听完你们的描述,我感到Lincoln一直在试图靠近你,用你能够接受的方式理解你,和你沟通,他好像一直在用他不熟悉的那只手写字很久了。”听完这句话的我,眼泪再也绷不住了。

上面的三个场景,真实地发生在朋友,客户,和我自己的生活中。


最近和丹喵,乐乐一起为爱予星球的活动做研发,我们决定分别从自己的擅长之处出发,开始进行设计。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教练对话作为研发方向。当信心满满的我把教练对话中一些我能够想象到,分解出的技能分几个模块列出之后,却奇异地感受到胸中一股憋闷住的能量,耳边仿佛传来电炉上,焖煮的小锅里,蒸气顶起锅盖窸窸窣窣的声响。


卡住了。我想。糟糕。这是不是说明我想做的太多,或者根本方向不对,需要推翻重来呢?


每每在创造中到达这样的时刻,我就知道,再想下去,自己“强大”的大脑就会开始编织出各种各样的故事来使我产生挫败感,并贴上“你果然还是不行呢”这样的标签了。


于是,我诚实地把自己的顾虑分享给了伙伴们。喵喵给了很温柔的建议,她说,这些都很好呀,我们也可以想得简单点,不用一下子考虑这么全面。


叮叮!我脑袋里的小灯泡在听到她说“简单”的时候,立刻就亮了起来。


“我喜欢简单!” 带着雀跃的心,我回复道。


其实,我知道那一刻的自己,连接到的并不仅仅是表面的将事情简化的简单,而是一种状态(being)。


那是我在几年前最初接触到教练对话,并把所学在生活中运用之后进入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像羽毛一般简单、轻盈、却又美妙的不可思议。


它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它就是教练对话的核心。大道至简,教练对话里最核心的要求都是看上去极其简单的,比如说,我们在生活里都听过很多次的,倾听。


想到这个,我一边沉浸其中,一边在纸面上敲下了一行字:


令人怦然心动的倾听法则。


是的。倾听。


这无比简单的两个字,像魔法一样开启了我的教练之旅。它不仅向我打开了一扇与人深度链接的大门,更让我从一个自以为靠套路和技巧就可以学遍天下“武功”的傲慢之人,变成了永远充满好奇,充满动力的无限游戏玩家。至今,我也坚定地认为,这项我原本以为是与生俱来的能力,经过打磨后,可以点石成金,成为自己一项毕生的,关注他人,关注当下的修行。


一想到可以把这个魔法解构出来,分享给大家,我就犹如重获至宝的小孩一般雀跃。


下面,我会从倾听的三重境(听自己、听他人、听全局)开始,为大家揭开这个永远能够带你回到“当下”的神奇魔法。



(图源:自制)



01

倾听的第一重境:【听自己】


在爱予星球内测群里,我们曾发起过一次同理心倾听活动。活动初衷是为了让大家练习倾听他人。这时,就有小伙伴提出,如果我想倾听的人是自己呢?

 

当我们听自己的时候,通常会有两种声音:【评判之声】【真正的心声】

 

【评判之声】通常是对所处的境况、他人或自己的评判和否定:

 

  • “这个人撞到我了真讨厌!”

  • “我的生活也太糟糕了吧。”

  • “ta以为自己是谁?凭什么这样要求我,真的很过分。”

  • “我怎么可能坚持下去。”

  • “我果然还是不行。”


【真正的心声】可能是在一些生活的瞬间,忽然心里涌现出一股热流,有一种强烈的、直觉的、确定的感觉:

 

  • “哇这件事情好有趣啊,我也想要尝试!”

  • “谢谢你愿意这样帮助我,我真的很感激!”

  • “在这一刻我真的需要休息。我要去出去散散步,对自己好一点。”

 

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呢?为了便于大家区分,这里就要引入【生存系统】和【存在系统】的概念啦。

 

【生存系统】(survival mechanism)基于古老的人类本能:自我保护。它通常会在我们感受到威胁时被激活,帮助我们做出保护自己的行为。对大脑而言,保护的方式就是去判断,去筛选出有利于生存的,和不利于生存的情况。即使现在的日常生活里,我们很少受到真正的威胁,潜意识里这套【生存系统】也会在“可能”有威胁,比如说情况不顺利、做事有阻碍、别人侵犯边界时被激活……时时刻刻在对当下做出“评判”,向大脑传达负面的声音。

 

美国心理学家Rick Carson所著的《驯服你的小魔怪》(Taming Your Gremlin)一书中将这类声音比喻为“小魔怪”。每个人的“小魔怪”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都会带有自己的特色。在我的教练工作中,会邀请我的客户辨认这些声音,给予这些“小魔怪”具体的形象或真实的声音。

 

【存在系统】(being system)就不一样啦,它是我们最自然、最本真的状态。它通常是直觉的,正向、积极的,并能够给我们带来使人平静的能量。在一些心理学、自我成长读物中,你可能会听到诸如“内心的小孩”、“高我之声”、“内在领导(inner leader)”等等不同的形容。

 

如果我们日常总是让“生存系统”驱动的话,就很难听到“存在系统”的声音,需要借助刻意的练习,或者他人的反馈,来让我们意识到它的存在。

 

但“存在系统”下【真正的心声】,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强大的宽慰、平静的力量,是因为,它一直存在于你的心中,当它被听到的时候,会有一种“就是这样”和“本该如此”的感觉,会有种很自然而然的确信感,知道这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平衡和稳定。



(图源:自制)


这里再举一个小例子。

 

那是去年在一次十日Vipassana冥想营结束的那天,所有成员在十日的冥想之后聚集在一起社交。Lincoln兴冲冲地向我走来,告诉我他认识了一位冥想者也是一位人生教练,并且已经做了三十多年了,还曾经为联合国机构提供过教练服务。你要不要来认识一下?

 

看着他清澈、纯净的目光,我突然不知道要怎么回应了。我承认,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声音是“啊,算了吧。人家那么优秀,那么资深了,我去了要说什么,能说什么。”

 

还好在自己的教练工作中,作为教练对自己的“小魔怪们”还是很熟悉的。在这个念头出现的当下,我识别出了,这是我的一只叫做「骄傲的鸵鸟」的“小魔怪”。


(图源:网络)


「骄傲的鸵鸟」这只小魔怪,我可太熟悉了。它傲娇又可爱,既想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自己,又常常害怕被拒绝,有把自己“藏”起来的冲动。

 

它会出现在我遇到自认为比自己“优秀”的人的时候。既想要去认识,又怕被拒绝,继而感到受挫。真的认识了,又有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示自己的冲动。一面展示,一面又会想,啊,那对方会怎么想我呢,还要不要继续......

 

还有以前遇到有趣的活动邀请自己作为主讲人参加。第一时间是兴奋的,想要去展示的。可很快又会在准备的过程中打起“退堂鼓”:“哎呀,我也没什么好可以分享的,要讲的自有专家懂得更多,为什么要听我讲......”

 

它还会在我看到别人做出好的成就时,一面想要去主动肯定和连接,一面觉得,连接了又能怎样,比较之下万一暴露出自己“技不如人”怎么办......

 

相信你可以看到,我们脑海里的“小魔怪”往往具有能够迷惑人的“两面性”。它有时精神抖擞,大声驱动着我们去做事情,有时又会在耳边喋喋不休的说“你不行,算了吧”。这是因为,“小魔怪”是【生存系统】下的产物。当它认为一件事情有利于生存时,就会大声叫嚷,给我们提供驱动力。当它受到打击,觉得可能失败时,就是拼命拉住我们,劝我们不要去尝试。

 

说回我识别出“骄傲的鸵鸟”在说话之后,我轻轻告诉它:“嘿,我听到你啦,我知道你在这里。” 


这之后,那个声音就被一个新的声音取而代之了。它说“去啊,试试看嘛,认识一个新朋友!” 听到这个声音之后的自己,我感到手心微微发热,心里会有隐隐的兴奋之感。因为我知道,这是我的【存在系统】在说话啦。

 

因为长时间的教练工作,我经常会连接自己的【存在系统】。连接存在系统最关键的技巧,就是【回到身体】。当存在系统出现后,身体通常都会有明显的感受。

 

比如说,对我来说,存在系统的出现,是一种手心发热,身体微微前倾的感受。这代表我进入了“勇敢行动”的状态,可以去把一件事情付诸实践了。在我的教练工作中,客户也会跟我分享他们连接存在系统时,不同的身体感受:比如闭起眼睛,感到身体的扩张,或者呼吸速度放慢,等等。

 

【存在系统】的出现,也通常跟好奇、玩耍、有趣、有信心这些状态连接在一起。大家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回想一下,当你勇敢做出某个不一样的选择时,那一刻身体有什么样的反应呢?你会产生怎样的感觉?

 

于是,我和Lincoln一起去见了这位教练前辈,我对他的经历表达了好奇,他也非常友善的回应了我,我们约定了时间视频连接。在后来的沟通中,我从他那里学习到了如何将冥想以及与身体连接的技巧,运用在教练对话中。他也表达了对我从事双语教练工作的好奇,所以这场连接让我们两个人都很有收获。我也很感激自己当时没有被「骄傲的鸵鸟」影响,而是听到了自己的【心声】,才创造了这么一场真诚的、美妙的连接。

 

这个故事里,你可以看到,分辨【评判之声】和【心声】是一个完全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来精进的一项能力。就好像我们在健身房里锻炼自己的某部分肌肉一样,慢慢的通过练习,就会越来越熟悉,越来越运用自如啦。


02

倾听的第二重境:【听他人】


倾听的第二重境界,是去倾听他人。在生活中,面对他人时,我们虽然看起来在“听”,但头脑往往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比如说努力去“听”教授讲到的每一个知识点,伴随着你唰唰记笔记的声音;又或者在跟客服通话时,一边“听”一边想事情要怎么解决。

 

生活中的“听”,其实都是一种机械式的听。我们之所以会全力听别人说出的话语,往往是因为这些内容和自己息息相关。这种“听”,仅仅是一种头脑的信息输入,是为了明白自己要如何反应。

 

但我邀请大家练习的“倾听”,发心不是为了自己,却是为了理解对方。在“倾听”的时候,我们想了解对方的一切。不仅是要了解ta的话语中有什么信息,还要看看对方讲话的语气、表情、肢体语言,想要了解ta有什么样的情绪,ta处在什么样的生命状态等等,这些都在试图告诉你什么。

 

当我们不是仅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听”,而是去为了理解对方而“倾听”时,会发生什么?

 

(图源:pexel)


我和坤哥刚在一起时,坤哥承担了很大部分的家务,包括买菜、做饭等等。我只是负责清理和洗碗这些小工作。

 

那是在疫情居家隔离中的一天,我们两个都在家里对着电脑忙碌了一天。我还有一些收尾工作没有完成,眼睛直勾勾盯着电脑屏幕,键盘上噼里啪啦地敲击着。坤哥自然而然地开始做饭前准备工作,隔着电脑屏幕,我仿佛都能“看”到他在洗菜、切菜的样子。但是当时的心里是顾不上那么多的,只顾着把眼前的工作完成。

 

“饭做好啦,来吃吧!”坤哥摘掉我工作时带着的静音耳机,对我说道。

 

我嘴上说着好的好的,一边又查了一遍邮件和待办清单,想看看有没有什么疏漏。

 

终于,磨磨蹭蹭的我做到餐桌前开始品尝坤哥做的菜啦。今天是大盘鸡,坤哥的拿手好菜,我边吃边赞叹,真不错呀!然后又眼冒绿光地开始讲到想吃的别的菜。真真是吃着碗里的想着还未进锅的菜

 

这时,坤哥看着我,眼睛亮晶晶,有点腼腆的笑着说道,“希望有一天也能吃到你做的菜呀!”

 

听到他说这句话时,我的第一本能只是去“听”这些信息对我有什么影响,整个人都变得紧绷起来——什么?想让我做饭?可是我不喜欢做饭啊,做饭那么麻烦。再说我也不是什么都不做,为什么要让我做饭,是不是他对我们的家务分工不满意,是不是他嫌弃我太懒……那一瞬间,我处于【生存系统】下的,名为“居高临下的啦啦队长”的小魔怪编出一大堆理由想要反驳,这些理由加在一起任何人听了恐怕都会觉得天呐我怕不是受了天大的委屈!

 

可以想像,假如我停留在这里,选择让这位“小魔怪”主导我的表达,自然就会在“听”到他说的那句希望之后吃到我做的菜的话后,开始噼里啪啦地输出,输出的内容自然就是那些委委屈屈的自我防卫的故事,边说指不定还会掉下两滴猪泪配合我的“表演”博得同情因为在这位“啦啦队长”眼中,她的理由是最正确最充分的。

 

这样下去,局面大家也可以想到。一个擅长表达的伴侣,抓着对方的一句话就开始疯狂输出,我要是坤哥,我恐怕真的会想逃!

 

所幸,这样的事情不常发生,不然,这个家迟早要散。

 

于是我提醒自己,不要那么着急起反应,可以运用教练对话的技巧去“倾听”。坤哥到底想表达什么呢?他在跟我传递怎样的生命信息呢?我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到了他的身上,我开始……

 

  • 注意他的用词:“希望”吃到我做的菜

  • 注意他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平静的语气,眼睛直直看向我,面带微笑

  • 注意他的肢体语言:手部没有动,身体前倾

  • 感受他的情绪:没有特别的情绪波动

  • 想象说出这句话的他呈现出什么样的生命状态:平静的、带有希望的

  • 对他背后可能的需求感到好奇:会不会是希望我们的生活有更多的尝试和体验呀?

 

通过“倾听”,我在试图真正理解对方。无形中,这既尊重了对方的表达,又为我们的对话创造了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不再那么着急的去维护我自己的利益,而是先好奇他的生命需求,来开启一段深度对话。

 

我注意到在“小魔怪”影响下的自己,身体紧绷,呼吸加快,通常是我情绪即将上头,“啦啦队长”即将开始“表演”的征兆。当我将注意力放到坤哥身上,关注他的身体语言和生命状态,这股身体上紧绷的能量渐渐松弛下来。我明白,这时的自己,可以选择脱下“小魔怪”影响下的外衣,穿上一件叫做“好奇”的外衣为我们的对话注入正面、积极的能量。

 

于是,我深吸了一口气,问道:“听到你说希望吃到我做的菜,是不是希望我们的生活有更多的尝试和体验呀?” 我尝试问出我所好奇的坤哥的需求

 

当我问出这句话时,我感到自己的身体一下子就放松下来。大脑里也不再是那些咄咄逼人的,自我防卫的信息。我的【心声】让我知道,坤哥对我并没有什么评判和“嫌弃”,那都是我头脑自己创造的故事而已。他真正渴望的,也许不过是带着好奇与希冀,想尝一尝伴侣做的菜,从而开启一些新的变化而已。我进入了一种特别好奇的状态,真诚的看着他,想知道他是不是渴望在我们的关系里,开启一些新的变化。

 

坤哥在听到我的问题后,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露出一个大大的,温暖的笑容说道:“哈哈,对呀!”

 

这样的倾听,是自由和充满可能性的。它将你带出头脑编造的世界,回到你面前关注到的事实,对你面前的生命感到尊重和好奇。当你认真倾听对方,试图理解对方时,真正的深度连接就开始啦。




03

倾听的第三重境:【听全局】



倾听的第三重境界,其实就是第一和第二重的交互。即在听的过程中,既“听”对方的语言、情绪、生命状态,同时,也觉察到做为接收方的自己,随之而来的想法、情绪、身体反应和生命状态的微小变化。

 

在第三重的倾听境界里,我们还可以听到两个人各自的“小魔怪”和“真正的心声”,是如何像跳舞一样进行互动的,好像自己的双耳被赋予了一双翅膀,像鸟儿一样盘旋在高空,俯瞰对话中的两个人在交互中的状态。对抗、理解、连接、融合、创造……两个灵魂之间的碰撞,就在这些深度对话之中展开。

 

在那一天,我和坤哥因为“做饭”这个话题开启了深度对话之后,话题很快就从“我是否要做饭”,变成了“我们怎样能给关系注入一些新的能量”。我们聊了整整一个晚上。

 

在那晚的对话里,我进入了【听全局】的状态。

 

我穿着这件名叫“好奇”的神奇外套,和坤哥一起探索我们亲密关系中的可能性。

 

在这场对话中,我也得以看到他的“小魔怪”--是【生存系统】驱使的,一个既愿意主动付出,又害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认可的,名为“寂寞“的小太阳。小太阳一面孜孜不倦地发着温暖的光,一面又在自己热烈的燃烧中感受到寂寞。




(图源:网络


而我在此场景下出现的“居高临下啦啦队长“小魔怪ta在做什么呢?我看到ta一面竭尽全力想要为自己表达,一面为防止自己被误解而“居高临下”地主动评判对方的意图。



(图源:网络)


如果不加以觉察,坤哥在【生存系统】下本就不爱表达的“寂寞的小太阳”就要被我这个“居高临下的啦啦队员”挤压得没有生存空间啦!

 

所以,在第三重的倾听中,我一面关注着这两只小魔怪的能量交互对彼此带来的影响,一面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

 

我主动问坤哥,“我如果表达太多,你会不会觉得自己的感受没有机会表达呢?”

 

当我问出这句话,也就是在对他说,我看见你的‘小魔怪’啦,它也是在保护着你呀!

 

他看着我,笑了笑说:“其实也不是,我觉得我们俩已经磨合地很好啦,我在想是不是可以创造一些与他人连接的机会,可以让我们的关系得到更多的滋养。”

 

听到他说的这句话,我感到全身流过一层细细密密的小电流。我知道,这是他的【存在系统】在说话啦。我仿佛感受到了可能性带来的扩张的能量。这种能量,是真诚的,开放的,是他的【心声】对我的存在系统的召唤。他渴望和我,和我们之外更大的世界,连接。

 

我发现,虽然我们有着不一样的,甚至可能会侵占彼此空间的“小魔怪”,但我们共同的【存在系统】是一致的——我们都渴望与世界的连接,我愿意敞开自己,与世界和他人进行真诚的能量上的交换。

 

在这场对话中,我听到坤哥讲了很多想法,讲的过程中,他语速变快,眼睛发出温暖的光,我感受到他的激动和想要尝试的迫切。这是来自【存在系统】的想要“扩张”的力量。

 

于是我问他:“哇哦,你刚才讲话很快呢,感受到你强烈想要尝试的愿望。”

 

他回答我:“是啊,咱们明天就邀请朋友来家里一起吃饭吧,我们做麻辣鱼吃!”

 

这场对话到这里,我在接收方也持续感受到了那股蔓延全身的暖流。我觉察到,我之所以也这么激动,是因为感受到了坤哥想要一起尝试、一起创造的能量。我知道,我的【存在系统】和他共享着这股能量。回应这股能量,我也兴奋了起来,那是一种和爱人一起创造新体验的美好感受。

 

我说:“我好像看到我们一起创造的样子。”

 

他点点头说道:“是啊,好期待和你,还有朋友们一起创造新的体验!”

 

我们的亲密关系,也从这场对话开始,拥有了更多的向外扩张,打开的能量。我们不再只是局限于两个人的小世界,而是想着,都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将我们带离彼此缠绕的“小魔怪”,去创造其他的体验。

 

自那次谈话起,我们开始录制中英文的视频,和在疫情影响下不能面对面连接的家人、朋友们分享我们的生活,后来又尝试了“咖啡与茶的约会”的播客,以及邀请朋友们一起和我们录制播客等等有趣的尝试。

 

我们从只看见彼此,到与外界交互,通过交互的反馈来增加对彼此的新的“小魔怪”和“存在状态”的认知。这个过程,也许并不“舒适”,但却充满想象和创造力。

 

这就是三重倾听的深度连接带来的力量。

 

下面,根据惯例,我们来快速总结一下今天聊到的:倾听的三重境。


要点总结



第一重:【听自己】


在这一重境里,我们专注听来自两个系统的声音:

    • 生存系统:这个系统下的声音时时刻刻在对当下做出“评判”,向大脑传达负面的声音
      。为了识别这类声音,我们可以将其比喻为具有两面性的“小魔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小魔怪”们,代表我们在不同情境下,为了或真实,或假想的威胁作出的下意识的反应
    • 存在系统:它是我们最自然、最本真的状态。它通常是直觉的,正向、积极的,并能够给我们带来使人平静的能量。这个系统下的声音我们把它统称为“心声”。它一直存在于你的心中,当它被听到的时候,会有一种“就是这样”和“本该如此”的感觉




    第二重:【听他人】


    在这一重境里,我们把倾听的焦点真正放在对方身上。从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到真正【理解对方】。在听他人时,我们可以不要那么快的去根据自己的利益做出反应,而是去感受一下,对方做出表达背后的真正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对方的:

    • 用词

    • 说话的语气和表情

    • 肢体语言

    • 情绪

    • 呈现出什么样的生命状态

    • 背后可能的需求



    第三重:【听全局】


在这一重境里,我们需要平时在实践第一重和第二重倾听时的积累,不仅对自己可能有的“小魔怪”以及“心声”进行觉察,也对对方的这两种声音好奇。在彼此的沟通中,通过觉察来避免自己只通过“小魔怪”的声音来沟通,也能够看到对方呈现的状态中,哪些是【生存系统】下的发声,哪些代表ta真正的心声。当你选择去理解,去看见,并对觉察到的这两种状态下的交互进行勇敢的表达,用【存在系统】下的声音与彼此交流,从而实现双方的深度连接。


学了教练对话以后,我才意识到,“听”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词汇,背后居然蕴含着如此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我们的头脑被困在【生存系统】之中,在没有刻意训练的情况下,既听不到自己,也听不到对方。但“倾听”又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技术,它其实仅仅要求我们,在听到头脑里的任何声音,和在听到他人的任何话语时,都不要着急去“起反应”,而是问问自己:

 

  • 这是谁在说话?是小魔怪,还是心声?是生存系统,还是存在系统?

  • 在这一刻,我选择去听谁的声音,去让谁主导我的行为?

 

教练对话的实践让我发现,仅仅是在生活里使用“倾听”在这个技巧,我们就能越来越回到当下【存在系统】主导下最本真、自然、喜悦的状态。当我们能够越来越好的连接自己的“存在系统”时,也就更容易理解他人的“小魔怪”,也明白如何通过沟通促进两个“存在系统”之间的深度连接啦。

 

这样的“倾听”实践会渐渐让我发现,虽然我们每个人的“小魔怪”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但“存在系统”却是差不多的,都在渴望去连接、去创造、去爱、去体验……多多去“倾听”,也许你会发现,在千奇百怪的“小魔怪”背后,我们都是一体的(We are all one),是生生不息永恒连接在一起的人类生命共同体。

 

讲完了三重倾听是什么和它带来的神奇力量,在接下来的“人生教练干货系列”中,我们就会进入倾听的“技术篇”,用几个简单的倾听小技巧来帮助你在生活中也应用起来,一起向着深度连接的目标体验和探索。


那,我们下次见啦!



咨询Effie个人的教练业务,扫码并注明“教练对话”



想看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