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吴京也会为这部电影由衷点赞
春节档大四喜观看完毕,本来今天要聊聊《唐人街探案2》,但看了看票房情况,这部电影的排片有些被压制,作为四部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不能如此憋屈,打算先提它打打电话,反正《唐2》已经不愁卖了,有请《红海行动》!
我的观影结论很简单:非常非常好,看完神清气爽的舒服。我甚至觉得,如果撇开动作戏不谈,从剧情、场面、严谨性、格局、调度等多方面,《红海行动》已经不次于甚至超越《战狼2》,相信吴京也会为它由衷点赞,在这种你追我赶暗暗较劲的过程中,国产片的制作水准才会大幅提升,大大的好事情。
吴京打造的是一部很具娱乐性的商业电影,但林超贤在这之上,又有所提升,那是一种“风范”,类似于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这一点尤其难得。
我在周一做新片前瞻的时候,看到局座的一句评语:“从头打到尾”,我心一下就有点凉,生怕林超贤塞的太满,过犹不及。前年的《湄公河行动》就多少有这个毛病,最后那场水上枪战搞得很冗长,看的我有点烦。如果单纯的爆炸和大场面就能拍出好作品,那影史前五名应该是《变形金刚1-5》,怕就怕跟迈克尔贝一样沉迷于效果,而把故事弄成渣渣。
看完《红海行动》我知道自己多虑了,不过2年之隔,林超贤对于此类电影的把控有了质的提升,之前已经是高手了,现在则晋升为国手。
这次林导依然把剧情与枪战塞的满满当当,但我并没有感到冗长,为什么呢?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冗长,什么是饱满。我举个不是电影的例子。
我上学的时候有个同学喜欢看美式橄榄球(NFL),被他影响我也偶尔会看一下,特别是每年的超级碗总决赛必看。同样是三、四个小时的比赛,2014年野马对海鹰看的我昏昏欲睡,去年和今年的两场时间不变,却血脉偾张,不想错过一秒,那是因为每次攻守都有戏剧性,让观众提心吊胆。
所以说时间不是绝对的,而是个相对概念。
《红海行动》厉害的地方在于为每一场战斗都注入了强烈的戏剧性,在文戏很少的情况下,依然把每个人物都立了起来。观众知道每场仗为什么打,以及费多大劲才能解决问题,这就是饱满。如果观众不知道为何打,即使打得再热闹,也是冗长。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从框架上来看故事很工整,一开始打海盗算是热身,然后下面是一个撤侨的大任务,这个大任务又被分成两个小任务,正好契合故事的自然高潮,但在结尾我觉得有个瑕疵,一会儿再说它。
之前看到很多批评《战狼2》的评论,主要就集中在个人英雄色彩太重这一点上,这是类型决定的,《战狼2》从骨子里说还是一部动作片,调性上是英雄传奇剧,它对标的是《第一滴血》这种电影。
而《红海行动》走的是团队路线,更像雷德利•斯科特的《黑鹰坠落》,里面张译是队长,戏份略多,但更多的是统筹调度,出彩的反而是周边的几个队员,情绪泪点也没有放在他身上。《战狼2》就像拳击,看的是拳拳到肉,《红海》更像是踢足球,看的是配合与协作,这样就更加利于营造戏剧冲突,造成“每个人身上都有戏”的效果,缓解了主角的压力。
我不算是军迷,但我的观众里有很多大神。昨天还有同学给我留言说电影中特种兵实战的东西很到位,林超贤确实下了功夫。我也看不出美系欧系装备,就觉得挺专业,相信会让很多“硬核”军迷满意。
里面基本没有近身战,全是小组打配合。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踢球,有一次和个准专业队踢了一回,人家根本不带球,全是各种传切,散着步就把我们给玩死了,真正的专业实战里,个人英雄主义要不得。
《红海》另一个高明之处在于让角色与剧情时刻处于流动状态,也就是时不时给你个不稳定的伏笔细节,到后面再找时机把它解决掉,让观众时刻有念想。
比如序幕抓海盗的戏,除了抓捕本身,另一个重要的设计是让原先的狙击手受伤,不得已新调来一个叫顾顺的狙击手,蛟龙突击队原先是个稳定态,这时候来了个新人,就会打破平衡,构建冲突,类似于鲶鱼效应。接下来其他队员对他从不信任到信任,形成新的稳定态,每个人物在这期间也会经历成长,这就是所谓的动感。
还有那颗糖。
刚出来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细节有些突兀,啥也没交代,但后面却承接了最大的泪点,这就是希区柯克所谓的“桌底下的炸弹”。类似设置还有敌方狙击手为什么一开始只是耳朵受伤?因为后面还要打一场,这样就产生了一层“复仇”的意味,而不仅仅是“杀死你”,非常精彩的设计。
故事中最不好写的,是海清饰演的那个法籍华裔女记者。男人戏里加个女性角色往往是为了迎合观众的潜意识,因为上百年的电影史有条规范,必须要有男女主角,观众才会觉得电影正常。这就造成女性角色在男人戏中要不是花瓶,要不就可有可无,很难整的。
林导处理的不说完美吧,我觉得起码可以给个中上分数,难得的是没有强行的加入什么男欢女爱的东西,一路硬到底。
这个人物身上有下面两个作用。
首先就是彰显普世价值。
海清在里面是个类似“世界公民”那样的角色,开始特别像个白左圣女,一根筋的要去挖掘真相,有点不顾自己也不顾他人死活的意思。说实话我死烦白左那套“用爱发电”的傻帽理论,所以对这个女记者也没什么好感。
但发展到后来,她说出了自己的惨痛经历,让这个人物的深度一下子提升了,最后张译被她打动,没有等待上级命令去找“黄饼”(恐怖分子的核原料),这就让《红海行动》超越了国家主义,而有了普世意味。
很多人说《战狼2》里的民族主义太狭隘,好吧,我这次设计了一个“非中国人”,《红海行动》里没有像吴京那样把国旗绑在手臂上,唤起你的国家情怀,林超贤对国家做了冷处理,只是说要去救中国人,并说了几次“我是中国海军”,这样做反而更加是一种自信。
我们是一个大国,在保护本国国民的基础上,应该负担起大国的道义责任,这一点林超贤处理的比吴京要高明。
海清的第二个作用就是引出那条找“黄饼”的副线,并且在硬汉堆里表现了一次真实人性的软弱,当她要被处决而被张译就下来时,她边哭边说“对不起”,张译说“换做其他人也会这样的”,这个细节加的很巧,一下就把枪炮下人性真实的脆弱表达了出来。
下面再说一下《红海行动》中我觉得不够完美的一个点,就是结尾的设计。
好的商业片结局应该像一个“断头的胡同”,无论有几条线索,最终都汇聚到一个点上,而且尽量排除其他的可能,化学上有个词叫“充分燃烧”,你要在这个点上,一次性的把几个矛盾都释放干净,观众的情绪同时也达到最高。
而《红海行动》弄了个“不充分燃烧”,也就是设置了两个高潮解决点。主线救人与复线找“黄饼”没有一次解决,而是分成了两段,这就把观众的情绪给分散了,造成两个点都“不充分燃烧”的结果,当他们开着运输机离开的时候,我还纳闷:“这就完了”?情绪上有种一脚踏空的赶脚,完全可以在一个场景里把这两个矛盾一次性解决,剧本再磨一下就好了。
但是瑕不掩瑜,《红海行动》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是国产商业电影的新高度,我觉得在故事与视效上,并不比好莱坞同类电影差多少,一点儿不跌份儿。两个多小时,我竟然没找到什么尿点,可憋死我了。
不过还是提醒一下,片子里有些血腥场面,断手断脚什么的,如果你的孩子太小,那就要慎重点。但如果孩子超过10岁了,特别是男孩,我觉得也没啥。这是一群英雄的故事,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罪恶,这些罪恶不会自己消失,正义只有变得强大,才能压制邪恶,保护善良。
我们的儒家文化从来都明白武力的重要性,所谓的“凡文事者,必以武备之”,就像电影中蛟龙战队的口号:
“勇者无惧,强者无敌”。
愿每个孩子都能明白:你能够在这个国家和平健康的生活,并不是理所应当的,而是有人在为你披荆斩棘,流血受难。
这是多么好的人生教育啊!
明天《唐人街探案2》继续,回见。
近期新片杂谈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