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失望与希望

发条张 电影最TOP 2019-06-03

吃完除夕的年夜饭,我们全家在大年初一北上探亲,这两天在葫芦岛和锦州走亲戚,春节档的电影只能插空看,老舅说难得见一面,本来想用红酒白酒啤酒掺合着把我撂倒,可我说晚上要去看《流浪地球》,他很不高兴。


昨天看了两部,合一起简单说说,纯主观感受,毫不客观,供各位参考。


第一部,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



宁浩是当下中国电影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我身边的朋友,但凡说自己喜欢看电影的,对宁浩的印象都不错,他既有《疯狂的石头》这种不世而出的黑色幽默经典,又有《心花路放》这种纯娱乐公路片,同时他还有一部《无人区》,让自己带了些“体制悲情”的色彩。


这三部作品,基本把所有的观众类型都网罗到了,就算你是个对流量明星嗤之以鼻、对经典电影如数家珍的硬核影迷,也会愿意为宁浩买上一张票。



但看完了《疯狂的外星人》,我只能说,非常失望。


为什么我会喜欢宁浩?是因为他是中国影坛少有的、会把握“叙事”的导演,对观众的情绪落点有很好的判断,这在《心花路放》身上表现的最明显,一个很套路的公路片,他依然能在模式之内讲出些独有的韵味。


但《疯狂的外星人》把所有的宁浩调性都剥离掉了,我的观影情绪曲线一路走低,当开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交响曲出来的时候我很激动,卧槽这是致敬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宁浩这是要搞一部大作品鸭!没想到接下来是一路DownDownDown。


你要是让我盲猜,我不会想到这竟然是出自宁浩之手,某些屎尿屁段落我还以为是王晶的。



大家没有觉得这个剧本非常失水准么?整个故事的场景与人物极为静态,就是“人猴互耍加抢发箍,谁抢到了谁牛逼”,反反复复的倒腾这一个梗,就算你喷我装逼我也要说:全片我一次都没笑。(全场笑的最High的是几个十岁左右的孩子)


宁浩的标签是黑色幽默,那到底啥是黑色幽默?所谓的黑色,是对笑料做“冷处理”,主人公在主观上是没有搞笑意愿的理性人,他做了自以为聪明、但在观众全知视角之下很蠢的事,才营造出了笑点,这里面的前提是:大家都得来真的。


比如《疯狂的石头》里谢小盟换翡翠无形中把道哥耍了的情节,他们都觉得自己很聪明,却事得其反,从而衍生出荒诞感,这叫黑色——幽默。



而《疯狂的外星人》呢,人设都不是理性人,一开始那个与外星人交换基因球的二逼宇航员,他竟然在如此时刻拿着手机拍抖音....让观众怎么能认真对待这个故事?



里面的笑料真是一丁点儿黑色的影子都木有,都是杂耍式的,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可以用这种方式逗人发笑,但放到电影里就是种很低端的喜剧手段,而且全篇都是!



应该这么说,如果不是黄渤与沈腾这两个观众缘很好的笑星顶着,这部电影已经可以称得上是烂片了。


我觉的有个概念很多人会混淆,就是“荒诞”,荒诞指的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儿,而是一种更深刻的“现实主义”,是一种“应然”(应该这样)与“实然”(怎么会这样)的碰撞,只有很高明的设计才能焕发出荒诞感,《疯狂的外星人》只能勉强算“荒谬”。



除了剧作结构上的失败,“外星人”这个设定也离谱的很。


在前期的所有宣传物料里,外星人的形象都没有正面出现,我一开始以为这个外星人并不会是个实体,更多是一种神秘力量,其与两个男主的互动是“任务式”的,比如必须要借助他们去拿到什么东西回家之类。


没想到,变成了一出猴戏.....后面外星人附体拿起棒子打斗,这不就是大圣归来么?我一度以为今年的春节档不会有西游题材,看来还是我太天真。


其实这相当于一部外星人版的《捉妖记》,但这个外星人明显也不如胡巴讨喜啊,他到底为啥来地球,这些前情设定起码要认真交代一下,现在就只剩下三个人轮流耍宝了。(网上只有屏拍的图我就不展示外星人相貌了)


至于用东方耍猴技艺征服了美帝王牌特工,无非就是丑化逗闷子,讲实话我觉得挺没劲的。


当然,如果你说自己看了乐,春节不就图个乐么那我无话可说,宁浩不是毕志飞,我对他的起评分自然要高一些,而且我并不觉得贺岁档是降低品质的借口,去年的《红海行动》一个笑料没有,全是悲壮,照样逆袭夺冠军。


昨天才看的片子,我今天除了二手玫瑰主唱梁龙的那两首歌,也想不起啥了。宁导啊,你现在特别不缺钱,能不能拍些像点样的作品,哪怕你大胆尝试失败了也没事儿,逗小孩子乐的电影不需要你来拍,交给熊大和佩奇就好。


优秀的“疯狂系列”也不该以这样不伦不类的方式收尾。


第二部:《流浪地球》



出了电影院已经过了午夜,东北真冷啊,我特别想找个人聊聊,告诉他中国电影终于有了一部属于自己的硬科幻大片。


科幻电影一直是国产片的超级短板,其他的类型近些年都有一些佳作,但唯独科幻片,可以说是全军覆灭。


回想一下,让我印象深刻的国产科幻片只有三部,《霹雳贝贝》《大气层消失》与《错位》,前两部还是偏儿童向的,《错位》看过的同学可能不多,这片子很有想法,但更多的算个“黑色政治寓言”(用了机器人AI),并不需要多少电影工业能力。



所谓的科幻大片,除了要有特效与叙事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所谓“世界观”的架设,比如《星球大战》,乔治•卢卡斯将古罗马政体映射到银河系,创造了一个宏大的幻想世界。


我们之前零星的科幻片,并没有这种企图,而《流浪地球》做到了,这份功劳,首先要归于中国本土制造的世界级科幻作家大刘——刘慈欣。



具体他有多牛我就不多说了,请自行百度,大刘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文学拉到了世界水准,这句评语是获得广泛认可的。


我看大刘的第一部作品是《球形闪电》,然后才是《三体》,他的书基本是只要读上一两章就放不下来,《流浪地球》是他早年的一个中篇,比起《三体》的巨型框架,《流浪地球》显然更适合被改编成单体电影。


其实如果你读过原著,会发现故事已经被大幅度改动,但大刘对于“流浪地球计划”的设定被忠实保留,对科幻片来说,“设定”才是最最重要的,相当于营造格局,格局弄好,故事细节就更多的是技术性问题了。



这个大格局设定简单说就是:“人类要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去其他星系再造家园”。


在西方的科幻电影中,遇到灭顶之灾时,人类往往想的是如何逃离地球,而《流浪地球》是带着地球一起跑!这不就是星际版的“故土难离”嘛,这种对家园的依恋,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情节。



《流浪地球》的导演是郭帆,之前没有太成功的作品,我一度还比较担心他能不能把握好,现在看来处理的算不错,在大刘的格局设计下,结合了类型片的手法,没有让电影太“硬”,在大众接受与科幻尺度上取得平衡。


郭导大胆的把灾难片元素融入,可以这么说,这是一部罩着科幻外衣的灾难片,作为背负着本土科幻片起飞重任的《流浪地球》,一定要做相当程度的“妥协”,这里的妥协并非品质打折,而是要照顾到普通观众的接受度,一个救人的故事,远比一个绝望暗黑的故事要吸引人(如果照着大刘的原著拍),先把观众吸引到电影院,才能有第二部与第三部,科幻观影群体才会越来越大。



毋庸置疑,《流浪地球》的特效是迄今为止国产片里的顶峰,这没什么好争辩的,都摆在那儿,无论是人物光效还是场景搭建,都明显是下了大功夫,但有一点我不太满意,就是对于头盔的透光与反光处理,显得太“干净”,从而有些假。



具体的叙事基本遵循灾难类型片的手法,大小高潮加数次“最后一分钟营救”,有几个细节前后呼应的不错,比如之前父子的对话与点燃木星,这些都是好莱坞惯用的公式,但在之前的国产片里都是拙劣的模仿,这次是真正融入到叙事里,这些细节会让观众有“剧本认真盘过”的印象。



溢美之词我就不多说了,下面说些自认为不足的地方。


我这里要谈的逻辑不是“设定逻辑”,而是“生活逻辑”,比如一万个推进器能不能推动地球,点燃木星的爆炸力能不能线性传播等之类不在讨论之列(据说大刘计算过,说推力够),这些东西作为故事前提你必须接受,就像你不能去质疑雷神的锤子为啥那么牛逼,超人为什么会不死一样。


首先是人设上的问题,主要是男主刘启。



他被设计成一个叛逆中二青年,但并没有给观众以合适的说服力。父亲离开地球去执行任务与母亲死去,并不存在谁害了谁,那他对父亲的怨气到底是咋来的?而且他叫自己姥爷“老东西”,这种台词很明显是一种西方习惯(直呼名字),正常中国人就算再叛逆,也绝不会这么无礼的称呼长辈。这样强行亲情矛盾让人感觉这个人物性格是“拼凑”,而不是自然生发出来的。


其实我觉得可以刚好反过来,让吴京扮演的父亲更粗暴一些,让他是把慈爱包裹在钢铁外表下的战士,在大刘的原著小说里,人们经历了多年的地下城生活,心都变得很硬,偶尔才会有些温度(比如男主结婚生子的描述),这样会更符合末世社会的人性状况。地下城都要抽了签才能去,电影中的世界设定显得过于舒适了点。



除了刘启,几个配角也不是很出彩,李光洁稍微好一些,其他就偏功能化,不是很立体。


我判断这跟电影时长有关系,如果能再多20分钟,会对人物有更充分的塑造,不至于这么赶。但这是春节档,加时长无异于在排片上处于劣势。相信郭导也会觉得挺遗憾,看后期能不能出个导演剪辑版吧。


再就是剧情有断点,不顺。


在运送火石去杭州的行动失败后,女队员不知道咋的突然崩溃,把火石三两枪给毁了,还是刚才说的,这是末世,见惯了大规模的死亡,人们的神经会坚硬,不太可能死个把队友就崩了。


人肉推撞针那里让我有点跳戏,这里设定逻辑会失效,无论交代再多,观众还是会下意识的觉得用人力很难摆弄这么大一个设备。



再就是我比较疑惑那个联合政府的基地是在飞船上还是地球上,如果是在地球上,那最后告别的那段对话会不会有点太过冷静了,简直就跟AI差不多了。


说到AI,应该提一嘴,里面的莫斯是致敬Hal9000。



木星大气被引爆后,产生了巨大的、足以影响地球轨道的推力,而在这种逆天力量之下两个主人公居然在几乎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活了下来,这有些超出电影设定的范畴了。



大刘的原著小说是偏黑暗风的,还有骗局与反叛情节,电影中则走的是相对温情的路线,着重讲“希望”。某些科幻迷可能会觉得太绵软太俗,但我觉得这样改无可厚非,更能适合中国观众口味,3亿的投资,不能光考虑创作者的口味。


原著小说中有一段父亲的话我很喜欢,很遗憾没有出现在电影里,我抄在下面:


“你听着亲爱的,我们必须报有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


所以,虽然有一些不足与瑕疵,我依然愿意向每一位朋友推荐《流浪地球》,因为它完成了中国科幻片从0到1的跨越,是一种常年希望的落地,就算不完美,也是里程碑式的一步。


《流浪地球》也许比不上《星际穿越》、《黑客帝国》、《异形》、《银翼杀手》等经典科幻电影,但它里面有中国电影人的决心与价值观。


也让观众知道,中华文明中也可以有宇宙苍穹,也可以有星辰大海。


希望《流浪地球》只是个序言,接下来会有更秀彩的文章。


中国科幻电影,加油!





近期新片杂谈精选:


仗“贱”走天涯

今年的第一匹小成本黑马来了

为这部成人向的国产动画打个电话

包贝尔这是要翻身的节奏?

直击心灵的佳作,想看的抓紧

中国电影史上最离奇的口碑崩盘惨案

糟糕,是打脸的感觉

我要吹爆这部电影!!!

这才是真正的超级英雄!

DC可算扬眉吐气了一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