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舟平 | 天光云影共徘徊——第二期读书会原创作品赏析
图片来自网络
南宋朱熹在《观书有感》诗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的意思明白如话,无需多说,至少说明一个道理:人要心灵明澈,就得好好读书,只有不断读书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也有人会问:“读书能吃能喝?能买来房还是能买来车?”我要说的是:“读书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水喝,更买不来房、车,但你读书了,你会比不读书的人更懂得饭香水甜,买到房你会住得更安稳,开上车你会开得更安全。”如果不信,请你看看周围的人,当然我不是实用主义者,读书有用无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如果稍一留意坊间,老百姓门匾上雕刻的亘古不变的横额“耕读传家”和常说的一句话:“人家是书香门第”,便略知一二。 阅读人生,精彩自己,点亮别人,但愿这十二个字不仅仅是读书人生的一个标语或者口号!
静静听完六位朗读者的倾情诵读,我的心到现在还没有平静下来,我有话要说。
(一) 重嚼“真情实感”
读书人写作当然是古人所谓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其中之一境界了:立言。那么“立言”立什么言?对一个喜欢文学写作的人来说,无非是散文、诗歌、戏剧、小说的创作了。今天六位作者朗读的作品显然属于有关“人生”题材的散文了,一提起现代散文的特点,评论家一定少不了八个字:“真情实感,短小精悍”。这八个字不知是哪位大家先抽绎出来的,简直太经典了,极其简洁凝练地概括了现代散文的内涵和外延;也非常传神,高度提纯了现代散文的含金量——我想,甚至,它应该永远是我们散文创作者奉为圭臬的护身符。反观当今,这宝贵的护身符早已被漫不经心地丢到九霄云外了,这里且不论“短小精悍”早已被一窝蜂地变成中长篇的优劣与短长,只说这六篇散文,从“体量”看均为千字文,但迸发出的“力量”不亚于万言书,表露出的气质与体量不太成正比,称得上“短小精悍”。想当年朱元璋在看一大臣奏折时,看了半天还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气得朱皇上当众将那个大臣重杖三十,并告诫群臣:“以后谁敢再在奏折上废话连篇,不说正事,这就是下场!”可见“短小精悍”之重要,《人生秘语》就是这样,全文仅500字左右,但把人生的秘密全告诉你,令人唏嘘不已。再说“真情实感”:《那抹背影》叙述了一个黝黑、微胖的男子,在中考开考的一刹那给中考女生送来她弄丢了的考试资料的故事,男子“摇晃着身子出了考场”的“背影”定格为“女生”永生难忘的感动。整篇文字干净,采用白描手法,把监考老师的善良而又忠于职守、中考女生先是焦虑抹泪后又“安安静静”地答卷的坚毅“画”了出来,正如巴金先生所说:“说真话,把心交给读者”是的,真诚写作,真心对读者,总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就是《那抹背影》留给我们的思考。童年往往是美好的,波光粼粼的丹江无疑是孩儿们的水上乐园,宁静的村舍,可爱的白鹅,稻田里的草鱼,爱讲故事的外婆,这些田园牧歌式的乡愁已成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如今的故乡,白鹅、细柳不见了,沙滩变成了沙场,稻田在一步步变小,田野到处是机器轰鸣,作者忍不住泪流满面地哭喊:“我童年的天堂去了哪里?”由此引发、提出了一个严肃的社会考题。行文丝丝入扣,无不撞击着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读者的心与作者同频共振,这就是散文《寻找故乡》带给我们的养分。
(二) 再议“文化散文”
上世纪80、90年代,一批从事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研究的学者、作家,开始用文学的语言抒写对某种文化、文明、历史的反思,创作出具有深厚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被称为文化散文,一般分为学者散文、思想散文、史志散文三种,代表作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陈平原的《学者的人间情怀》;张中行的《负暄锁话》;韩寒的《大国小城》等等。之后,文化散文大行其道,蓬勃发展,我省的肖云儒、和谷、商子雍、王蓬等著名作家、文化学者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化散文作品。今天几位朗读的作品,我窃以为《一蓑烟雨任平生》、《知止,也能得》、《坚守生命的“金子”》大致属于文化散文之列。《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作者在历史与现实、现实与理想之间,纵横捭阖地进行了富于时代意义的思想驰骋,雅致而灵动的文字描写,语言在抒情中融注着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透露着生命哲理。意大利文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是啊,当你看不懂历史就看看现在,当你看不懂现在就看看历史。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林语堂对苏东坡有一段生动而准确的概括:“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林语堂还认为:“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画出苏东坡的全貌”,但我们已经从中感受到苏东坡特有的人格魅力,他给我们一个突出印象是:在社会与艺术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特有的精神风采,融可爱与伟大于一身。苏东坡在这个享有与创造美好过程中,给后人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成为萦绕在我们心头的一种具有永恒魅力的理想的生活方式、人格模式。“一蓑烟雨任平生”就是苏轼豪放一生的生动写照。《知止,也能得》更是一篇思想散文,方寸文字之间阐释了一个发人深省的人生大道理:“知进,能得!知止,更能得!”全文引证丰富,立论高远,结构匀称,落笔如行云流水,舒卷之间灵性激溅。有人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电影《阿甘正传》中 阿甘母亲有句最为经典的话:“生活就像一颗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一起同行的朋友有真有假,看到的风景有美有丑,经历的事情有善有恶,这世界看似复杂多变,而应对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怀揣真诚,懂得感恩,真诚和感恩,就是我们生命中的“金子”,路遥先生的小说《人生》中的高加林就因为丢掉了“巧珍”这块“金子”,才一步步导致了他的悲剧人生,这就是本次朗读的散文作品《坚守生命中的“金子”》给我们的启示。通篇语言富有张力、弹性、质感,文采,把散文的形散与神聚结合起来,散而归一,杂而不乱。
李清照有诗曰:“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文化散文就像“雨”来的门前风景,就像袅袅娜娜的旗袍美人在雨巷撑把好看的油纸伞,使散文更加美好,更加精致,更具韵味,更加耐看,更富文化气息,更加具有养分,更能引人回味、遐想、思考。但愿更多的写作者、读者爱上文化散文,但愿文化散文春色满园
(三) 渴望“惊鸿留痕”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王巨才说:“在众多文学样式中,散文是一种最讲情理、文采、最能充分表达作家对时代生活的真情实感,也最能发挥作家艺术修养和文学功力的文体。”《文心雕龙》讲:“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扬,此立文之本源也。”毋庸讳言,情有健康晦暗之分,辞有文野高下之别,写作者的使命,就是用健康思想内容与完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作品感染人、影响人、塑造人,进而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纵观六位作者的作品,尽管个人经历不同,创作风格迥异,甚或个别作品立意有待升华,文字尚需打磨,结构尚需调整,但共同的是:都怀有对文学的敬畏之心,对读者的负责之情,竭力以精美的精神食粮奉献大家。有人说:真诚的写作,一定会收获读者真诚的问候!难道不是吗?!
在今天这个“消费时代”里,在“快餐文化”“碎片化电子阅读”“消遣文化”“浅阅读”日复一日的浸淫中,有人说:“读书是闲人的忙事,是忙人的闲事。”黄庭坚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我觉得说的都有一定道理,而写书其实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但凡麻烦的事做成了,就成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一个怕麻烦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言别人所未言,闯别人所未探过的路,应该是每一个写作者毕生的追求,可这又谈何容易?人类漫漫,历史绵绵,历史睡了,时间醒着。哪怕迈开一跬步,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衷心渴望“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的美文,渴望每位写作者“惊鸿”一瞥,“留痕”永远,心香一瓣,读者自然会暗香盈袖,体味岁月静好!
如果硬要我点评,以上就是我的心得,愿分享给大家,不妥之处,见谅!
作者简介
杨舟平,陕西凤翔人,基层法官,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凤翔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从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40余万字,著有散文集【岁月随想】。
精彩悦读
〖时光捡漏〗读书会简介
『时光捡漏』微信公众号创建于2016年5月,历时两年的成长,在凤翔作协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在广大文学爱好者与读者的支持下一路走来,已经成长为本地区颇有影响力的原创文学平台。现拥有以宝鸡地区为主,涉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六十余位签约作者。坚持以原创为主,紧扣时代发展主旋律,累计推发文章三千余篇,致力于打造文学爱好者成长的平台,为繁荣县域文学创作事业的新辉煌而奋发前进!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时光捡漏』积极寻求有效途径,2018年6月24日举办第一期读书会,社会反响热烈。筹备组团结协作,第二期读书会得以顺利地在7月15日如期举行。
在此,对长期以来支持和关注『时光捡漏』读书会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读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读书会因你们而美好,凤翔因读书会而更具文化内涵!让我们携手并肩,为共同开创凤翔文化事业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杨舟平 | 以文学的名义相聚 ——写给『时光捡漏』首场读书会
责任编辑丨 辛 克
文字审核丨 濯 尘
公号维护丨 魏晓兰
『时光捡漏』读者群
长 按 进 群
捡拾生活点滴,留存美好记忆!
欢迎加入『时光捡漏』读者群。
编辑部将于8月上旬举办第三期线下读书会。
敬请关注,欢迎参加!
投稿邮箱:sgjltougao@sina.com
编辑微信:google19820728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