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舟平|漫话县城

时光捡漏 您生活的笔记本 时光捡漏 2021-07-31


您生活的笔记本

点击悦读更多精彩

关注




写在前面的话:就在本文刚写好初稿,文友老刘和我电话聊天,当问及最近创作情况时,我说:“正写一篇有关县城的小文。”老刘说:“我从微信朋友圈看到一篇名为《混在县城》的文章,写得不错,我转发给你,或许对你的文章有启示!”很快,手机微信就收到老刘给我转发的《混在县城》一文,这篇署名为“小北政经”的文章出自一位80后之手,看后我很佩服这位年轻人的勇气和才气,洋洋洒洒的文字,把县城众生相刻画得入木三分,好多观点与我不谋而合,在此聊表谢忱!





我的童年在乡下度过,那时非常渴望住到县城,因为城里孩子白净,没有红脸蛋,穿着洋气,吃饼干,住洋楼,还会说普通话,而乡下孩子一口土话,方音很重,还爱讲脏话、粗话、骂人的话,尤其在公众场合一说话令大人很尴尬。城里孩子见到乡下孩子有一种明显的自我优越感,乡下孩子见到城里孩子则感到莫名的自卑。

打我知道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后,就暗暗发誓: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要到这些大城市工作、生活。由于我志大才疏时运背,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往往很骨感,虽在大城市求学,但最终还是分配到了县上工作,自然家也就安在了县城。县城生活的悠悠岁月、风风雨雨,把我由一个毛头小伙熬到了两鬓华发的知天命之年。

刚生活在县城那些年,我很忌讳这个“县”字,这不光有我羡慕大城市生活的虚荣心,还在于县城和大中城市生活的差别,首先是交通不方便,整个县城一天就那么几趟班车通往外面的世界,又不通火车,出趟差或出趟远门要倒几次车,极不方便,至于坐飞机就更不敢想了,机场离县城更远,何况那年头坐飞机要凭介绍信和职务级别。另外县城的商品种类也不是很丰富,好多东西县城商店根本没有,干急没办法。还有诸如医疗、教育、文化、见识等,县市差别就多了。虽然我从文献上知道:县的渊源要比市的渊源早不知多少年,但社会在发展,历史在演变,时代在变迁,这些都在县城里烙下了深深的印痕,县是一个农业概念,市则是一个工商业概念,我也终于直观地知道了人为什么爱往高处走,向往大城市的原因了。

近些年,县城摊大饼式在扩张,街道在拓宽,一栋栋高层拔地而起,一幢幢大型商城如雨后春笋般露脸,县城也通了高速,城内公交、城际公交不断来来往往,高铁开通在即,机场建设也纳入规划,五颜六色的汽车行驶在大街小巷,一不小心也会堵车,互联网经济正冲击着县城的角角落落,走在街道的大多数人你分不清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是大城市人还是小县城人,总之县城很有了城市的面目,大城市有的诸如肯德基等洋店县城也有了,大众品牌如海澜之家、阿迪达斯等也开了几家,小众品牌如鄂尔多斯、阿玛尼等高端专卖店也入驻了,99元店、10元店满大街都是,影院、咖啡屋、瑜伽房、健身中心、游泳馆也能找到。有的人不吃肉是为了减肥,有的人不吃肉是因为买不起肉,这在大城市也是如此,县城尤其明显。如今县城人口在减少,但房价一个劲不回头地往上蹿,县城生活正在向大城市靠拢,县市形式上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因为网络已将地球连成了一个村。而我现在却又常常回味、留恋老县城的味道,人就是这么怪:渴望的得到了却又很失落。

我所在的县城目前常住人口大概有15万左右,且不说县城悠久的历史,光人口数放在欧洲这已是一个标准的城市规模了,但在我国,大的县城一般才能比同五线小城市。生活在县城,少了些大中城市的冰冷,多了些乡土的热情,县城是一个熟人社会,走在街上不时可以碰见熟人,彼此点个头打个招呼、握个手或递根烟并且执意给你点着;早上吃个豆花泡馍常常也能碰见熟人,为给对方付饭钱争先恐后、争来让去也是常见的事;有时两个陌生人见面东拉西扯的聊天也能引出一系列亲戚的连带关系,顿时这两个陌生人也成转折的亲戚关系了,相互留了电话,至于日后联系不联系谁也说不清。 

县城的发展就如生活在其城内的人们一样,在尴尬中前行,在徘徊中过渡,在急躁中奔跑,比如所谓的“广场”文化,每当夜幕降临,一群中老年妇女偶尔也有年轻女子和男人,她(他)们放着高分贝的音响,很忘情地跳起广场舞,你喜欢她或厌恶她,就是制止不了她。还有“随礼”文化,这种红白色“支付令”已成为不少人苦不堪言的人情债:你家有红白事叫我去,我有红白事请你去,如此循环往复,虽然公职人员收敛了,但规矩对社会上人没有约束,他们的红白事规模越来越大,越办越排场,甚至相互较劲攀比,你排斥或敷衍她,就是精简不了她。再说“饮食”文化,一个县城像样一点、味道好的酒店就那么几家,经常光顾的人就那么几层人,有人竟然做过统计:不超过400人。这家酒店门庭如市了,那家酒店肯定冷清,兴旺一家踢死一家是常态。“手机”文化也是大行其道,县城人结束一天最后一件事是看手机,早上起来开始的第一件事还是看手机,这些大城市的通病在县城照样已深入骨髓。节庆文化,尤其是春节文化,县城人讲究大团圆,弄得在外工作的县城人的子女携家带口逢春节南北大迁徙,回老家探亲,引起各大饭店爆满,外地车牌小车数不胜数,交通一时拥堵,成为回乡者和留守者最大的聚会节日,彼此都累不堪言,但彼此都苦乐不语,你怀念她还是批判她,就是躲避不了她。在县城,关系往往大于规则,关系到位,事情就不会搁置,人脉决定成败,大城市的关系问题可能会令你望而却步,输得心服口服,而县城的关系问题却令你啼笑皆非,咬牙切齿却无能为力。县城有明显的“圈子”文化,同阶层、同级别、同喜好的人是一个圈子,不同级别、不同阶层、不同喜好的人想进入“圈子”除非你有官员或富商背景,否则很难融入他们的圈子甚或酒场、牌场。县城生活的人普遍把安稳和踏实作为立身之本,追求的是一眼就看到头的现实生活,很少幻想,缺乏梦想。县城人包容心不足,尤其50、60后,谁家孩子大龄了还不结婚或者结婚后不立马生孩子,特别是有头有脸的人的子女婚事备受人们私下议论,品头评足,总之一句话谁要是不按常规生活,会很快被打入另类。有人说:北上广是中国的幻想,县城才是中国的底色,这话真的没错,县政府除没有国防外交等职能外,其他职能国务院有的县政府几乎都有。古人也说:“郡县治,天下安。”

在县城,有门道的人从子女上初中开始,就把孩子弄到地级市甚至省城名校上学,他们有的早早在省城、市上买了房,以备孩子上学或者以后自己养老用;乡下有钱人则把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弄到县城上小学,上初中,只图过程,不问结果,导致县城小学、初中学校学生爆满,乡下小学、初中校舍虽漂亮,但门可罗雀。至于县城的各种兴趣班、提高班与大城市毫无二致。县城人的孩子大学毕业后普遍不愿回到县城,即使独生子女,即使父母在县城给子女买好了大房子,规划好了未来,他们仍然不愿意回县城工作、生活,在大城市哪怕租房住,哪怕不停地换地打工,收入比县城差,但这些孩子们却心甘情愿,父母往往表现出很无奈,很不理解,所以县城出现了年轻女公职人员找对象难的现象,尤其近几年,考中省考的年轻女公务员明显高于男生,这不能不说与大城市的虹吸效应有关,县城人口已出现明显的负增长。

在县城,你能感受到与别的地方唯一不同的是人们的口音和地方小吃,这也许就是县城地域特色最明显之处;在大城市,人们普遍说国语,到处是川菜、粤菜、鲁菜馆、海鲜城,而且千城一面,你一时半会分不清这是哪个城市。人们常说:去不了的地方叫远方,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是家乡,生活在县城的人,县城就是家乡,老街道的古槐树就是乡愁,如此看来县城人是应该为子孙后代着想,造福的时候了,确实应少些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

自从女儿结婚后,女儿、女婿常常埋怨我和夫人不来省城,说实话,年轻时向往大城市,但现在像我这年龄已不太喜欢大城市:人多车多,到处是人,到处喧嚣,开个车为找个车位急得人满头大汗,加上交通又十分复杂,就是按导航走一不留神也会走错路。坐地铁、坐公交得紧盯站牌,生怕坐过站或坐反方向;打的吧,半天不见一辆出租车,即使见了也不停车,手白招了;叫滴滴,又不会操作,到处微信、支付宝支付,手机里又不敢多存钱,总担心骗子会盯上,常常分不清东南西北,出门那才叫累。不像县城,开车到处乱窜,都是熟路,等红绿灯也只等30秒,到处都有熟人,停车基本方便,出租车招手就停,公交车也通到角角落落。肚子饿了,哪家馆子好,哪家小吃可口,如数家珍。想买东西,哪家超市商品放心,哪家店主老板心黑,心里都有一本帐。要看医生不用发愁,就那么几个医院几个好大夫,心中有数,甚至还有大夫电话------。

当然,我也为目前的县城深深地担忧:县城人尤其好面子,面子之重甚至超过生命,一生为面子奋斗,为面子所荣为面子所毁,面子文化塑造出来的人,往往不能老老实实做人做事,爱慕虚荣和虚假,比如县城建设中的面子工程,中看不中用的大广场,疯狂拆迁、举债建设,杀鸡取卵式发展等乱象,都是急功近利的“面子”心理在作祟。县城人认熟不认生,人熟了就把办事原则置之脑后,潜规则大行其道,遵守明规则则被认为迂腐不开窍,导致遇事不是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找关系通融。市井市侩文化蔓延,有眼前而无长远,有精明而缺智慧,重利益而轻情怀,见权贵摇尾乞怜,见弱小盛气凌人!由此衍生一种小农意识,只求温饱,满足自我,画地为牢,固守私利。还有很迫切的诸如一切被房地产绑架问题、失地农民进城生活艰难问题、县城无业人员生活无着问题、一味城镇化带来的治安问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住院一床难求问题、假冒伪劣食品充斥市场问题,贫富差距在逐步拉大问题,官商勾连问题、环保整治扩大化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如不实实在在逐一破解,处于社会神经末梢的县城则会出现“基础不牢”,甚或“地动山摇”,但愿这不是杞人忧天。

城市有大地方的优势,小县城有小地方的方便。我总以为:大城市不宜再大了,否则城市病会接踵而来;小城市稳步发展,这是发达国家的成功之路,就像一棵树的成长一样,不急不慢,顺应规律,遵从天道。不因居住县城而固步自封,自卑或自大。做井底之见,不论身居何处,发自内心融入这个地方,适应这个地方,你会发现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这个地方,不论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只有稍安毋躁、安静生活,才能感知生活的原汁原味。







作者简介   


杨舟平,陕西凤翔人,基层法官,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凤翔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从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40余万字,著有散文集【岁月随想】。


精彩悦读


杨舟平 | 望鲁台前思燕伋

杨舟平 | 始皇陵前错杂谈

杨舟平 | 仰望雍山

杨舟平 | 千年古刹净慧寺

杨舟平 | 始皇雍城加冕

杨舟平 | 豪放的苏轼

【凤翔作家】杨舟平 || 带上八旬父亲逛北京

杨舟平:悼红柯先生

杨舟平 | 以文学的名义相聚 ——写给『时光捡漏』首场读书会

杨舟平 | 棣花记

杨舟平 | 新疆万里行之一:油城克拉玛依

杨舟平|新疆万里行之二:布尔津印象

杨舟平|新疆万里行之三:北疆之北

杨舟平|新疆万里行之四:人间净土喀纳斯

杨舟平|新疆万里行之五:走进吐鲁番

杨舟平 | 新疆万里行之六:美丽天池

杨舟平 | 我和车的故事






〖时光捡漏〗读书会简介

『时光捡漏』微信公众号创建于2016年5月,历时两年的成长,在凤翔作协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在广大文学爱好者与读者的支持下一路走来,已经成长为本地区颇有影响力的原创文学平台。现拥有以宝鸡地区为主,涉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六十余位签约作者。坚持以原创为主,紧扣时代发展主旋律,累计推发文章三千余篇,致力于打造文学爱好者成长的平台,为繁荣县域文学创作事业的新辉煌而奋发前进!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时光捡漏』积极寻求有效途径,2018年6月24日举办第一期读书会,社会反响热烈。筹备组团结协作,第二期读书会得以顺利地在7月15日如期举行。

在此,对长期以来支持和关注『时光捡漏』读书会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读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读书会因你们而美好,凤翔因读书会而更具文化内涵!让我们携手并肩,为共同开创凤翔文化事业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责任编辑丨  辛   克

文字审核丨  李   强

公号维护  魏晓兰



捡拾生活点滴,留存美好记忆!

欢迎加入『时光捡漏』原创文学平台,编辑部将于9月下旬举办第三期线下读书会,敬请关注,欢迎参加!

投稿邮箱:sgjltougao@sina.com

编辑微信:google1982072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