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务员不敢对群众负责,老师不敢对学生负责,医生不敢对病人负责,这是社会的悲哀!

景来律师 2023-12-24

来源丨新乡土

(关注本号:法律人有益加强交流,共襄民主法治;

当事人可以后台留言,免费咨询法律问题)


人人都防着对方,社会也就失去了活力。

 

一个社会,如果大家相互不信任,尤其是对政府和那些通常意义上的精英——在现代社会,往往也是专业人士,如医生、教师、公务员——失去了信任,肯定是没有效率的。

 

因为,所有人做事,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保护自己,不被人误解,事情做得好不好,倒是其次的。

 

公务员履职,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避责,做到形式上无瑕疵,在“万一”出事的情况下经得起倒查。

 

因此,要处处留痕,时时注意。

 

面对群众的事务,再好的事情,如果有风险,最好不做。可做可不做的事,最好不做。因为,多做多犯错,不做不犯错。

 

老师教书,首先考虑的是保证自己的安全,而不是教学效果。比如,明明有个调皮捣蛋的学生需要惩戒,但这个尺度不要把握,万一被学生和家长举报,总说不清,干脆不管算了。

 

明明是出于“好心”严格要求学生,布置作业多了一点,改作业也认真了些,万一被个别差生举报增加学生负担,那也不行。

 

医生也是,给病人看病往往也是慎重又慎重。哪怕是很简单的病,稍微有点风险,基层医院的医生也要请病人去大医院看看。卫生室不让挂瓶(因为有风险),乡镇卫生院,稍微有点情况,就让病人赶紧到县医院。

 

很多医生拿着检查单,和病人商量治疗方案,从来不给个定准,似乎病人可以自己给自己决策,就怕有个“万一”有个无尽麻烦。

 

公务员不敢对群众负责,老师不敢对学生负责,医生不敢对病人负责,这是我们社会的悲哀。

 

都说社会很卷,形式主义严重。平心而论,那些做实事的人,又有多少人愿意搞形式主义?

 

一部分形式主义是邀功型的,比如,有些基层领导想要政绩,要出风头,耗费各种人力物力去包装各种事情。一分成绩,可以吹成十分成绩。这些领导是自己愿意这么干的,有好处嘛。

 

但更多的形式主义其实是避责型的。

 

暑假了,很多老师天天忙着防孩子溺水,每天要家长打卡,这是他们愿意的么?老师搞教学,课程设计精确到每一节课、每几分钟,讲什么内容,举什么例子,都要明确,否则就是不规范。给学生做课外活动砌长城,灰砖都不让用,非要用红的,都不知道是哪来的道理。

 

某地有一个信访的暑假高潮,原因是群众的农活基本上干完了,有时间去上访了,干部忙得不行,这是他们愿意的么?

 

医生看个病,各种档案和资料,繁琐不已,记录得非常到位,否则就吃不了兜着走。做档案的时间比看病的时间还多,这是他们愿意的?

 

我们这个社会,似乎经不起任何意外了。任何一个小概率事件,都如临大敌。

 

某地出了一个安全事故,遥远的他处也得全面排查。“一人生病,全家吃药”。

 

某地为了防“意外”,发展出了极其精细而臃肿的体系。在村里,有专职的防火员、安全员、网格员等等,五花八门;在乡镇,政府组建了几十上百号人的应急消防队伍。

 

为了防止意外,被上级追责,基层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习惯了。

 

为了减少交通事故,干脆禁止各种电动车,全然不顾这些车是农民上街和到地里干活的交通工具。

 

为了保持整洁,干脆要农民圈养各种家禽,全然不顾跑步鸡也是农民所需。

 

为了环保,秸秆禁烧,全然不了解大多数地方,秸秆不烧就没去路的事实。

 

同样为了环保,很多地方把猪舍一拆了之,全然不管农民生计。

 

为了非粮化,把池塘填了,果树和茶树拔了,全然不顾这也是农民的血汗。

 

为了防止村干部腐败,很多地方都规定村里零招待,连一包茶叶、一瓶矿泉水的开支都没地方出,逼着各村制度性违规,想着办法解决必要的招待费用。

 

确保安全,确保一点意外都不发生,本来是一个愿景,却成了一个工作要求。只要有事故,有意外,必定要有人负责。

 

连群众都有一个心理,路上摔一跤,还得找政府麻烦,说是路没修好。

 

小心谨慎,如临大敌,已经成了一些地方“正常”的社会氛围。

 

笔者在某市出差住酒店,保安要我开包检查,有客人来访谈事,也得刷脸刷身份证。且不说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保安有没有这个权力,就纯粹从社会运行效率看,合适么?

 

有些地方为了接待领导,尤其是重要领导,都要反复踩点、彩排,确保领导视察不出意外。这种形式,不仅蒙骗了领导,糊弄了群众,还浪费社会资源。

 

一禁了之,一拆了之,一管了之,一包了之,几乎到了“不管不顾”的程度。什么事都可以上升到无比之高的高度,都拿无比正确的话来压服基层,压服群众。

 

很多部门,“一刀切”政策成了习惯,成了显示自己权威的不二法门。基层但凡是出了一点意外,就有无尽的麻烦。所以,基层为了防那个“万一”,“一万”的群众不满意,那也不管。

 

在多数情况下,群众就是沉默的大多数。但是,沉默并不意味着心里没意见。

 

笔者在基层调查多年,很多基层领导干部都感叹,现如今,群众工作是越来越难做了。其实,群众又不是傻子,政府做了那么多浪费资源,做无用功,甚至还与民争利的事,怎么可能没想法?

 

第一次,群众可以这么想,这么做和自己无关。第二次,群众可能会在心里喟叹一下,怎么这么瞎搞啊?第三次,群众可能就无感了——无感的意思不是事不关己,而是无可奈何,彻底漠视。

 

前些年,笔者在调研时,群众看着地方政府如此折腾,花那么多钱做那么多无意义的事,都会解释一句,“国家有钱”“国家真有钱”。这两年,很多地方债务暴雷了,群众都不知道怎么解释了。

 

今天,干群之间,上下级之间,看上去都很和气,确实没什么大纠纷、大矛盾了。但,人人心里都装着小心谨慎,尽量不要让对方抓住把柄,尽量不出意外。

 

社会冲突的反面往往不是和谐,而是冷漠,以及连带而来的不信任。人人都防着对方,大家就会有很多做无用功,社会也就失去了活力。

更多推荐
“塞班赌王”纪晓波涉恶案的背后
企业破产清算后拒不提交会计账册等资料,法定代表人获刑两年
慈禧炮击11国大使馆65天,没炸中一个洋人
配偶婚外有私生子,能否认定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应当准予离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