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民【說文解字】系列(A)
閱讀往期:陶傑【妙語】輯錄(E)
閱讀往期:陶傑【妙語】輯錄(D)
閱讀往期:陶傑【妙語】輯錄(C)
閱讀往期:毓民(視頻)歷史幾乜都有
閱讀往期:趣談粵語,弘揚廣府文化; 論殘體字,完美古今辭海!
閱讀往期:陶傑【妙語】輯錄(B)
閱讀往期:陶傑【妙語】輯錄(A)
閱讀往期:(獨家首發) 黃霑 親手筆跡【珍藏版】
閱讀往期:21世紀【訴衷情】
說文解字【10】「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宋神宗時代的呂本中所著的《官箴》(做官的戒規):「然世之仁者(官員),臨財當事,不能自克,常自以為不必敗;持不必敗之意,則無所不為矣。然事常至於敗而不能自已。故設心處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借使役用權智,百端補治,幸而得免,所損已多,不若初不為之為愈也。」司馬子微《坐忘論》云:『與其巧持於末,孰若拙戒於初?』此天下之要言。當官處事之大法,用力簡而見功多,無如此言者。人能思之,豈復有悔咎耶?」唐朝的司馬微先生在《坐忘論》中說:『與其在最後出蠱惑補救,不如當初老實守規。』這是當官者處理事務的基本法則,費力少而見功多。人如能夠一開始做事而深思熟慮,就不會事後悔莫及了。」北宋太宗的告誡百官的十六字的「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說文解字【09】「清官與貪官」。
中國專制帝皇時代,人民期待清官的出現,包拯、海瑞等著名清官千古傳頌,這種人民的「清官信仰」甚至形成一種文化。人民期待清官的出現,只不過因為貪官太多。人民對現實不滿,對貪腐官員不滿,自然渴望有真正的「父母官」出現,可以讓他們可以訴冤有門!清官是指那些為官清正廉潔、剛正不阿、鐵面無私、體恤民情的「青天大老爺」。所謂「人存政舉,人亡政息」,在專制帝皇時代,人民的「清官文化信仰」,只是是期待被好人管治,這當然不是法治。 晚清小說家劉鶚在《老殘遊記》如是說:「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為了支持這個講法,他在書中塑造了玉賢和剛弼這兩個以清廉自居但同時又剛愎自用、濫施重刑、草菅人命的酷吏形象,他們更製造了許多冤假錯案。 「小則殺人,大則誤國」!
說文解字【08】「枉法」!
枉,有彎曲、扭曲之意;法即法律、法治。枉法即是「違法曲斷」。常見的成語有「貪贓枉法」、「徇私枉法」。什麼人會「枉法」呢?擁有公權力的人最容易「枉法」,有因貪腐而枉法,有因姑息而枉法,有因人情而枉法,也有因為愚蠢而枉法。先秦時代法家韓非(子)說:「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韓非子-有度》)意思就是說執行法律的人依法行事,國家就強大,執行法律的人違法亂紀則國家一定衰弱! 法治加速衰敗、沉淪!
說文解字【07】「一元復始」。
語出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一元者,大始也。」《公羊傳、隱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至於「復」字,《易經》「復卦」有「來復」之意;「復卦」上一卦是「剝卦」,是「剝落」之象,這也是成語「剝極必(而)復」的由來,寓意惡劣的情況到達極點之後,必定會轉好,即是「否極泰來」。 新年的第一天為什麼叫做「元旦」呢? 前面說過「元」是開始,也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元旦」即是「初始的日子」,即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 中國最早稱農曆正月初一日為「元旦」,在專制帝王統治時期,每個朝代每個皇帝的年號,都是單獨的紀年,即是陰曆紀年。
說文解字【06】「一言九鼎」。
「一言九鼎」這句成語出自《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戰國時,秦國攻打趙國,首都邯鄲被圍,情況相當危急。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求援,想聯合楚國來抵抗秦國。平原君要從門下食客選二十個人一起去楚國,但挑來挑去只挑到十九人,有個叫毛遂的人便自我推薦,「毛遂自薦」,平原君就接納他。到了楚國,平原君一直不能說服楚王援助趙國。毛遂向楚王分析情勢,痛陳利害,令楚王答應與趙國訂立盟約。平原君完成任務回到趙國後,讚賞毛遂說:「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我們趙國的地位大大提升,比九鼎大呂還要有份量。毛先生的口才,真是比百萬軍力還要強大。」那就是毛遂講的話扺得上九鼎重,很有份量。自此之後,人們便用「一言九鼎」來形容一句說話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很有影響力,或者形容說話很有信用。 毛遂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楚王援趙,也可以說是「政治傳播學」中的出色的「政治遊說」。
說文解字【05】「以德報怨」、「以怨報德」。
「以德報怨」這句話出自《論語-憲問篇》。原文是: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譯成白話就是:有人問孔子:「以仁德回報仇恨,可以嗎?」孔子說:「那我們用什麼東西回報別人的仁德?應以正直回報仇恨,以仁德回報仁德。」 孔子的意思很清楚,「以德報怨」即是非不分,所以要「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是二千多年前孔夫子教導弟子如何對待恩怨情仇的標準,但到了廿一世紀人際關係錯綜複雜,而且道德淪喪的今天,「以德報怨」或「以直報怨」可謂?無麟角,絕無僅有;「以怨報德」則取代了「以德報德」,恩將仇報已成常態! 「以德報怨」並不是什麼寬容大量或具仁厚之風,而是姑息養奸,特別是在公是公非問題上, 更不能縱容罪惡;「以怨報德」則是百分百的小人行徑! 《孟子-離婁章句下(三)》有一段講君臣之道的話: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翻譯成白話就是:孟子在與齊宣王的一次會面中提到:「若國君將臣子當作是自己的手足般愛護敬重,臣子也會將國君視作親近的人,竭盡心力的保護,不使國君受到傷害。若國君將臣子當作替自己工作的犬馬般漠不關心,臣子也會將國君當作是過路的人一般視若無睹。若國君將臣子當作是爛泥、雜草般的任意踐踏、污辱,臣子也會將國君當作仇敵般的憎恨。」 孟子這段?話也可以補充孔子「以德報德」的講法。 曾經有人問我:有恩必報,是不是等於有仇必報?我的看法是,如果你是一個恩怨分明,是非分明的人,快意恩仇,自然是有恩必報、有仇必報。因為有仇不報的人,就會有恩不報,即是忘恩負義;有仇不報,代表他是一個沒有是非之心的人,就不會捍衛公義!我這種看法是從公領域的角度出發,「國仇家恨」,當然是「國仇」先行!儆惡懲奸,替天行道,對付邪惡,不可手軟! 除了宗教,沒有人會教你「以德報怨」,如果學校老師教你「以德報怨」,他多半是偽君子一名。至於「以怨報德」,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人,雖然滿佈街衢,但也有警世的意義,因為可以教你識人之明,避之則吉!
說文解字【04】「自由自在」。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先生一首詩《畫眉鳥》: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這首詩說明了雖是鳥類也酷愛自由,當它飛翔在山中的時候其鳴聲是悅耳的,當它被鎖籠內,其啼聲是帶著哀傷,怨恨,十分渴望可以從金籠中飛出去。鳥類的「自在啼」,即是人類的「自由講」,也就是說「自由自在」!
說文解字【03】「邏輯」。
邏輯 (Logic) 或曰理則、推理、推論,屬於哲學範疇的思考方法或工具。 即使不從學術層面去「講邏輯」,在現實生活中的日常語言也有諸如:「你這樣講不合邏輯」,「他講的話沒有邏輯」…。所以人們對邏輯這個常用詞語並不陌生。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有趣的所謂邏輯思考問題。 邏輯思維(logical thinking) 屬於抽象思維,有別於「形象思維」,即藉概念、推論、判斷去反映現實。 先秦時代百家爭鳴,「名家」以「辯者」而聞名,「辯者」詮釋「實」與「名」來闡釋觀點,形成一套邏輯理論,是中國邏輯學的基礎。嚴復就是以「名學」二字譯稱西方邏輯之學。
說文解字【02】「群己權界論」
「使真理事實,雖出之讎敵,不可廢也。使理謬事誣,雖於君父,不可從也。」出處是嚴復翻譯穆勒《論自由》On Liberty 一書,他將此書譯作《群己權界論》,「群」代表社會;「己」代表自己,社會與自己之間的權力界限,此書英文原名為《On Liberty》,後來多翻譯為《論自由》。在英國,十八世紀中期 John Stuart Mill (穆勒)寫的一本書,嚴復將它翻譯〈譯凡例〉是什麼意思呢?即是有關翻譯此書的說明,凡例即說明。 在〈譯凡例〉內有一段文字,講什麼叫做言論自由真正言論自由的意思是什麼?其中有兩句說話我認為很重要的,使真理事實,雖出之讎敵,不可廢也。如果講是真理、是事實的,而講的人是我的仇人,我都不能夠因人廢言,不可以因為說話的人是我的仇人,而認為真理不是事實,事實上他講的是真理事實;第二句是使理謬事誣,雖於君父,不可從也。「理謬事誣」道理是很荒謬的,「誣」是假的意思,不是真理,講說話的人即使是那個時代是皇帝,因為這本書是一九0三年翻譯的,仍然是滿清時代,「君」用當今說話來講,即皇帝或領導人或老闆;「父」即我父親,如果這說話不是事實,是「理謬事誣」既不是真理,又不是事實,即使講說話的人是我父親、我上司、甚至領導人,我都不能夠依從、不能夠順從及不能夠聽從。這個就是嚴復翻譯這本書,在<譯凡例>當中的其中兩句,這在今天亦有時代意義。你會否在判斷是非的時候會考慮到人情呢?關係呢?這個是我老友,他講的說話是真的;他是我仇人,所以他講的說話即使是真的都變成假的,會否這樣呢?這真有時代意義,有時我們判斷是非,真係親疏有別。 講到此處,想到另一段說話,大家可以看看螢光幕。比嚴復還要早期,明代的一位儒家家及思想家呂新吾,我很喜歡看他的一本書《呻吟語》,《呻吟語》其中一篇叫做「友道」,即朋友之道。其中一段說話「無論事之善惡,以順我者為厚交;無論人之奸賢,以敬我者為君子。躡足附耳,自謂知心;接膝拍肩,濫許刎頸。大家同陷於小人而不知,可哀也已!是故物相反者相成,見相左者相益。」這句說話很有意思,與「理謬事誣,雖於君父,不可從也」,「真理事實,雖出之讎敵,不可廢也」 意思相近。講交友之道,意思是不理這件事是對與錯,這個人「順」的便是我的好朋友;無論這個人是奸是賢,敬我者便是君子。這便是大家同陷小人而不知也。呂新吾與嚴復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
說文解字【01】「政治就是談論」
今天要說的是政治就是談論,英文是 Politics is talk,原本出處是美國一位政治傳播學者,他擅長研究政治游說及政治說服的一位政治傳播學者,他提出的一個講法,Politics is talk,這位學者是Dan nimmo 寧謀。另外,有一位政治學者認為至少有三種方式的談論是具有政治意義的。這種說法未必針對Politics is talk這種講法而做一個深入解釋。而這位學者David V.J.Bell 貝爾,他在一九七五年出了一本書,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的一本書,書名為《Power, Influence and Authority》,版社位於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PP.15-69。他認為最少有三種方式所謂談論具有政治意義: 第一種:權力談論(Power talk),第二種:影響談論(Influence talk),第三種:權威談論(Authority talk)。 權力談論(Power talk)的意思,你會使用威脅甚至乎發出一種重要承諾,企圖去支配其他人的行為,這種叫做權力談論,譬如:最近的Donald John Trump 與北韓金正恩的「口水戰」,你會發現其中有些說話,相方講的說話,有所謂Power talk味道,用一些言詞警告對方,或者,接下來會做出那些行動,這些言詞有所謂Power talk味道;第二種:影響談論(Influence talk)的意思,講說話的人本身有其聲譽及地位,可以影響其他人,譬如舉一個大家都明白的例子,你父母親對你供書教學,又要養育你,父母經常會對你說,勤力讀書,DSE考高分,你就可以考入好的大學,這種所謂的影響談論,大家都會明白的。因為他是你父親,有影響力,供書教學,比錢你用,養育你的,他這樣說便有影響力。將此推廣其他例子,如:意見領袖,說的話亦有影響力,你偶偶像的說話亦有影響力,我們稱之為影響談論。在政治上,有許多這些例子。第三種:權威談論(Authority talk),意思有一種命令式的,用命令語氣,不是同你商量,譬如:影響談論會與你商量,沒有一個命令語氣。如果有命令語氣去支配其他人的行為,這種叫權威談論。
閱讀往期:陶傑【妙語】輯錄(E)
閱讀往期:陶傑【妙語】輯錄(D)
閱讀往期:陶傑【妙語】輯錄(C)
閱讀往期:毓民(視頻)歷史幾乜都有
閱讀往期:優品匯 (粵語)臻品
閱讀往期:趣談粵語,弘揚廣府文化; 論殘體字,完美古今辭海!
閱讀往期:陶傑【妙語】輯錄(B)
閱讀往期:陶傑【妙語】輯錄(A)
閱讀往期:(獨家首發) 黃霑 親手筆跡【珍藏版】
閱讀往期:21世紀【訴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