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人物与科研】武汉大学孔望清教授课题组JACS:可调控的1,2-重排实现含氟生物活性分子骨架的发散性合成
导语
通过碳-碳键的裂解和重组来改变分子连接性的骨架重排反应是复杂分子组装中一种基本而有力的策略。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方法来控制不同基团的迁移能力,控制此类重排反应的选择性一直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近日,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孔望清课题组通过修饰金属镍催化剂上的配体并改变金属的氧化态(金属中心的电子密度)来精准调控不同基团的迁移能力,从而实现了Csp3-Ar键与Csp3-C(O)键的选择性活化与重组,从相同的底物出发,实现了多种含氟生物活性分子骨架的发散性合成。相关成果以“Switchable 1,2-Rearrangement Enables Expedient Synthesis of Structurally Diverse Fluorine-Containing Scaffolds”为题发表于J. Am. Chem. Soc.(2022, DOI: 10.1021/jacs.2c02487)。
孔望清课题组简介
http://wqkong.whu.edu.cn/。
孔望清教授简介
前沿科研成果
可调控的1,2-重排实现含氟生物活性分子骨架的发散性合成
孔望清课题组聚焦于镍催化的还原环化反应来高效构建含季碳中心的杂环化合物。近年来,该课题组利用镍独特的性质(原子半径小,易于氧化加成而难以β-H消除;拥有更加广泛的配体适用范围,在催化反应的选择性控制方面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实现了一系列镍催化配体调控的区域发散性环化反应(J. Am. Chem. Soc., 2021, 143, 10282−10291;Angew. Chem. Int. Ed., 2022, e20220157)。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该课题组通过改变配体和金属镍的氧化态(金属中心的电子密度)来调节6-exo环化的关键金属中间体M的反应性,控制不同基团的迁移能力,从而实现了Csp3-Ar键与Csp3-C(O)键的选择性活化与重组,从相同的底物出发,实现了多种含氟生物活性分子骨架的发散性合成(图1)。
图1. 镍催化配体和金属价态协同调控的碳碳键选择性激活与重组(来源: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作者成功合成了对水和氧气都极其敏感的σ-烷基镍(II)络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证实了其结构。在当量还原剂Mn存在的条件下,化学计量的络合物与三氟甲基烯烃反应,可以得到相应碳碳键断裂和重组的产物,证实了6-exo环化形成的σ-烷基镍(II)络合物是该反应的关键中间体。但是在不存在还原剂Mn的条件下却不能得到目标产物。这些结果清楚表明二价的σ-烷基镍物种必须被还原到一价,碳碳键的断裂和重组才能进行(图2)。
作者进一步与南京大学王敏燕教授合作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 (DFT) 计算,探索了不同配体对碳碳键的断裂和重组的选择性控制,佐证了该反应的机理。
图2. σ-烷基-Ni(II)络合物的合成和机理研究(来源: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总结:武汉大学孔望清课题组利用配体与金属价态协同调控的策略,实现了碳-碳键(Csp3-Ar键与Csp3-C(O)键)的选择性激活与重组。空间位阻大的iPrPDI 配体促进了1,2-芳基/镍dyotropic重排,而三联吡啶配体促进了1,2-酰基/镍的dyotropic重排,从相同的底物出发,实现了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含氟骨架的发散性合成。该策略为未来开发更具选择性的催化系统打开了大门,并助力了合成化学中对可调控的1,2-dyotropic重排反应的长期探索。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J. Am. Chem. Soc.(DOI: 10.1021/jacs.2c02487)上。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为武汉大学博士后平媛媛和博士研究生潘琪,通讯作者为武汉大学孔望清教授和南京大学王敏燕教授。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和湖北省博士后基金等的支持。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关于人物与科研
今天,科技元素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重视,中国迎来“科学技术爆发的节点”。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耕耘。在追求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化学领域国际合作加强,学成归国人员在研发领域的影响日益突出,国内涌现出众多优秀课题组。为此,CBG资讯采取1+X报道机制,携手ChemBeanGo
APP、ChemBeanGo官博、CBG资讯公众号等平台推出“人物与科研”栏目,走近国内颇具代表性的课题组,关注研究、倾听故事、记录风采、发掘精神。欢迎来稿,详情请联系C菌微信号:chembeango101。
●河南农业大学董玉涛教授、郑州大学张建民教授:缺陷硫宿主材料CoxSy/MnS/NC@NC在锂硫电池中电催化活性研究
●南开大学谢建华教授课题组Org. Lett.:推测结构(+)-Fimbricalyxoid A的首次全合成
●南通大学姚勇课题组:基于柱[5]芳烃功能化金纳米粒子和空心聚苯胺杂化BiOBr异质结的超灵敏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癌胚抗原检测
●河南师范大学郭海明教授课题组JOC:电化学铑催化(杂)芳烃/6-芳基嘌呤核苷C-H键烷基化●湘潭大学邓国军教授课题组J. Org. Chem. :无金属催化无溶剂条件下高效合成咔唑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