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与科研】河南师范大学郭海明教授课题组Org. Lett.:铑催化6-芳基嘌呤核苷和炔烃环化构建荧光多环嘌呤盐
导语
近日,河南师范大学郭海明教授课题组报道了一种铑催化的6-芳基嘌呤和炔烃环化合成多环荧光嘌呤盐。该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具有优异的官能团兼容性和区域选择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简单的取代基的改变可以有效的调控其吸收和发射波长,为进一步开发具备理想光物理性质的核苷类生物荧光探针并研究其应用铺平了道路。
(图1,来源:Org. Lett.)
前沿科研成果
铑催化6-芳基嘌呤和炔烃环化合成多环荧光嘌呤盐
(图2,来源:Org. Lett.)
作者对嘌呤碱基的底物适用范围进行了考察。嘌呤9位可以兼容甲基(5a、5b、5c)、乙基(5d)、丙基(5e、5f)、丁基(5g)、苄基(5h)、丙酮基(5i)等各种烷基。
(图3,来源:Org. Lett.)
接下来作者对一系列炔烃底物进行考察。二苯基乙炔对位可以兼容烷基(6b-6e)、烷氧基(6f)、卤素(6g)、三氟甲基(6h)等基团,间位可以兼容烷基(6i)、卤素(6j)等。7位去氮嘌呤,在标准条件下也可顺利得到产物(6k、6l)。当使用非对称芳基-烷基炔烃时,反应表现出较好的区域选择性,产物中来自炔烃的苯环选择性生成靠近嘌呤氮原子一侧(6m、6n),一些不对称的二芳基炔烃也被用于该反应,并观察到中等至优异的产率(6o/6o' 84%和6p/6p' 80%)。根据1H NMR光谱分析,两种区域异构体产物的比例为1∶1。这表明不对称二芳基炔烃上的不同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影响不大。天然产物或药物活性分子衍生的炔烃,在标准条件下也可高效得到产物(6q、6r、6s)。
(图4,来源:Org. Lett.)
考虑到阴离子在调节杂环季铵盐的物理化学性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例如溶解度、导电性、密度、熔点、粘度和荧光性质等,接下来作者对一系列阴离子进行考察。将添加剂Zn(OTf)2更换为相应的阴离子金属盐,作者得到了八种不同阴离子的嘌呤盐化合物,并通过X-Ray单晶衍射证明其结构。
(图5,来源:Org. Lett.)
作者做了一系列的机理实验来研究该反应的机理。氢氘交换实验证明该反应碳氢键断裂此步可逆;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值约为1.8,表明碳氢键的断裂可能涉及该反应的决速步;作者合成了环状铑络合物8和9来研究金属铑的催化模式。铑络合物8和9作为催化剂可高效催化该反应,说明8和9是该反应中可能存在的中间体。另外,络合物9在氧化剂下可以定量得到产物,证明该反应是经历还原消除之后再氧化的一个过程,并进一步证明了铑络合物9是该反应的中间体。
(图6,来源:Org. Lett.)
基于以上研究,作者提出了该反应可能的机理。铑催化剂A和底物发生碳氢键活化生成五元环铑中间体B,之后中间体B和炔烃发生配体交换生成中间体C,然后炔烃迁移插入碳铑键生成中间体D,中间体D快速还原消除生成一价铑夹心络合物E,然后在氧化剂作用下释放产物,铑催化剂循环再生,进入下一轮催化循环。
(图7,来源:Org. Lett.)
接下来作者简单研究了该类多环嘌呤盐类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由图8所示,这些化合物的荧光发射峰处在436-587 nm范围内,斯托克斯位移在30和222 nm之间变化。在紫外灯的照射下(365 nm)下,不同的多环嘌呤盐根据取代基的不同显示出蓝色到橙色的荧光。通过调节嘌呤环上的取代基,该类化合物发射波长表现明显的红移。其中,产物3k的发射波长为587 nm,有望进一步应用于细胞成像研究。
(图8,来源:Org. Lett.)
综上所述,郭海明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铑催化的6-芳基嘌呤核苷衍生物和炔烃环化合成多环荧光嘌呤盐的方法。该方法底物适用范围广泛、官能团兼容性好,机理研究透彻,丰富了荧光核苷类似物的种类。详细的光物理性质研究,细胞成像实验以及掌握其结构与性能的规律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该项工作以“Rhodium(III)-Catalyzed Synthesis of Diverse Fluorescent Polycyclic Purinium Salts from 6-Arylpurine Nucleosides and Alkynes”为题发表在Org. Lett.(DOI: 10.1021/acs.orglett.2c01546)。课题组博士后杨启亮与2019级硕士研究生刘颖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郭海明教授和杨启亮博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郭海明教授简介
杨启亮博士简介
关于人物与科研
今天,科技元素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重视,中国迎来“科学技术爆发的节点”。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耕耘。在追求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化学领域国际合作加强,学成归国人员在研发领域的影响日益突出,国内涌现出众多优秀课题组。为此,CBG资讯采取1+X报道机制,携手ChemBeanGo
APP、ChemBeanGo官博、CBG资讯公众号等平台推出“人物与科研”栏目,走近国内颇具代表性的课题组,关注研究、倾听故事、记录风采、发掘精神。欢迎来稿,详情请联系C菌微信号:chembeango101。
●云南民族大学黄超课题组OL:Cu(I)催化碱促进2-硝基查尔酮与脂肪族伯胺进行[5+2+1]级联环化反应构筑嘧啶并吲哚骨架
●中山大学周磊课题组Org. Lett.:可见光促进炔基重氮化合物的1,3-双官能化合成四取代联烯
●西南大学刘堂林教授课题组ACS Catal.:铑催化的转移烯基化和转移二烯基化反应研究
●南开大学汪清民课题组Green Chem.:可见光诱导SO2保留的自由基Smiles重排:高效构建烷基砜衍生物
●中山大学罗勇课题组Organic Letters:铜/光氧化还原双催化烯烃与磺酰亚胺的氢磺酰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