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dracocephalone
A(1)、(-)-cyclocoulterone(2)和(+)-komaroviquinone(3)是于2003年从灌木Dracocephalum
komarovi(治疗炎症疾病和高血压的传统药物)中分离出的二萜化合物(Figure 1)。初步研究发现,灌木D. komarovi的提取物对上鞭毛体虫具有较强的体外杀锥虫活性。受此启发,研究人员对从提取物中分离出的成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2和3的最低致死浓度(MCLs)分别为200、20和0.4 μM。随后,科研人员相继分离出三种新型的类似二萜类化合物:(+)-dracocequinone
A(4)、(-)-dracocequinone B(5)和(+)-komarovinone(6)。前两种化合物具有杀锥虫活性(4和5的MLC分别为12.5和25 μM)。尽管已经实现了二萜2和3全合成,但其相应的降松香烷同系物(1、4和5)的合成仍未报道。
由于化合物1、4和5结构的复杂性及其潜在的生物活性,近日,美国贝勒大学John L. Wood教授课题组报道了(±)-dracocephalone A(1)和(±)-dracocequinones A(4)和B(5)的首次全合成。相关成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DOI: 10.1002/anie.202210821)。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逆合成分析如Scheme
1所示,作者设想天然产物1、4和5衍生自相同的中间体7,其中的[3.2.1]氧桥环可以经后期的Suárez氧化获得。化合物7能由[2.2.1]氧桥环8发生硅缩酮断裂和脱羧反应得到。8中氧杂双环可由内酯9经串联的异苯并呋喃生成/Diels-Alder环加成组装而成。内酯9将由醛10和苯甲酰胺11经串联的Snieckus邻金属化/亲核加成以及随后的内酯化构建。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基于逆合成分析,作者首先着手制备醛10和苯甲酰胺11两个片段(Scheme 2)。醛12经连续的Horner-Wadsworth-Emmons烯基化、四正丁基氟化铵脱硅基保护和Dess-Martin氧化三步反应得到亲电试剂醛10。紧接着,溴化物13经卤锂交换,再与N,N-二乙基氨基甲酰氯加成获得片段11。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偶联片段11在Snieckus开发的条件下进行定向的邻位金属化,随后与醛10加成得到中间体醇,其经对甲苯磺酸处理以中等收率形成内酯9。在LiHMDS和TBSCl作用下,9转化为相应的甲硅烷氧基异苯并呋喃14;待反应升至室温后,14顺利进行所需的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形成甲硅烷基缩醛8。得到中间体8后,作者筛选了多种促使甲硅烷基缩醛断裂的条件,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缩醛8中C-C键的断裂几乎都优先于C-O键,主要产生了不想要的螺内酯15,而非相应的十氢萘产物。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作者推测中间体15的酯基经脱羧形成烷基阴离子可能会重新构建C-C键进而合成十氢萘。然而,作者尝试了大量水解乙酯的条件都以失败告终。于是作者设计并优化了合成路线,首先制备得到数十克的烯丙基酯18。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中间体18中酯基经钯介导的脱烯丙基化得到相应的羧酸19。随后在改良的Hunsdiecker条件下,19顺利进行脱羧碘化得到烷基碘20。碘20在t-BuLi作用下进行金属-卤素交换,然后快速地引发酯基的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形成反式萘烷21,其经碘苯二乙酸酯(PIDA)和I2处理,顺式甲基进行选择性跨环氧化生成醚7,从而完成[3.2.1]氧杂双环体系的构建。经过多种条件筛选,作者确定硝酸铈铵(CAN)可将7转化为瞬态醌中间体,该中间体经连二亚硫酸钠还原后会生成dracocephalone A(1)。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在获得1之后,作者试图将此策略扩展到芳构化和进一步氧化的同系物4和5。在催化量的对甲苯磺酸处理后,7高效地进行环芳构化得到萘酚22(Scheme 6A)。在DDQ氧化剂作用下,22转化为醌中间,进而跨环醚化产生23。酚23经酰化得到保护的萘酚24。最后,使用CAN将三甲氧基芳烃氧化为其相应的对醌,然后原位脱除乙酰基获得dracocequinone
A(4)。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为合成产物5,作者用乙酰氯选择性地保护萘酚22,随后对中间体乙酸酯进行Dess-Martin氧化,以两步92%的收率得到醛26。在标准Pinnick条件下氧化醛顺利转化为羧酸27。在Wohl-Ziegler溴化条件下,中间体27可能经瞬态溴化苄的SN1型取代形成所需的内酯28。最后,经萘酚的CAN氧化和乙酰基脱除一锅得到dracocequinone B(5)。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总结:作者从已知原料开始经10步8%的总收率首次实现了(±)-dracocephalone
A(1)的全合成。利用同样的策略,作者分别经13和15步成功地完成了(±)-dracocequinones A(4)和B(5)的首次全合成。这是C-20 nor-abietane天然产物的首次全合成。该路线简洁高效,能以克级规模制备中间体,这为后期天然产物的活性鉴定以及天然类似物的合成打下了基础。
Total Syntheses of
(±)-Dracocephalone A and (±)- Dracocequinones A and B
Taehwan Hwang,
Joseph P. Tuccinardi, Alexandra A. Beard, Amy C. Jackson, Min J. Jung, and John
Wood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2210821
CBG资讯一直致力于追踪新鲜科研资讯、解读前沿科研成果。如果你也对科研干货、高校招聘、不定期福利(现金红包、翻译奖励、实验室耗材优惠券等)有兴趣,那么,请长按并识别下图二维码,添加C菌微信(微信号:chembeango101),备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