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化】化学研究所汪铭课题组发展细胞选择性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

化学研究所 CBG资讯 2023-03-20

CRISPR/Cas9是源自细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在化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及基因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CRISPR/Cas9技术使用引导RNA(single-guide RNA,sgRNA)识别靶标基因,并招募Cas9核酸酶对基因组进行切割、编辑等操作。然而,由于sgRNA识别基因组存在非特异性结合作用,现有CRISPR/Cas9技术应用于基因编辑时存在一定的脱靶效应,且缺乏对疾病细胞的选择性,限制了其在化学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在科技部、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化学所活体分析化学院重点实验室汪铭课题组围绕可控及细胞选择性CRISPR/Cas9技术开展研究,发展了酶诱导的CRISPR系统(enzyme-inducible CRISPR, eiCRISPR),实现了细胞选择性基因编辑。eiCRISPR由三部分组成,包括Cas9核酸酶、自封闭失活的引导RNA(bsgRNA)以及化学修饰的脱氧核酶DNAzyme,其中DNAzyme可特异性降解bsgRNA的自封闭区进而激活CRISPR系统。为了实现可控及细胞选择性基因编辑,他们通过设计优化DNAzyme磷酸骨架的化学修饰,抑制了其降解bsgRNA自封闭区的能力。而外源性光信号、内源性化学微环境(如细胞内活性氧、NQO1酶)等可选择性触发化学修饰DNAzyme的脱笼反应,激活DNAzyme并降解bsgRNA的自封闭区,进而激活eiCRISPR系统。进一步,研究人员利用课题组发展的可降解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系统,实现了细胞及活体层次eiCRISPR的高效递送和在体激活。研究发现,eiCRISPR可在肿瘤组织中被选择性激活,并编辑、敲低人乳头瘤病毒18(HPV18)E6基因,从而用于潜在的肿瘤治疗。该方法为解决CRISPR/Cas9技术中面临的基因编辑脱靶效应以及缺乏疾病靶向性等挑战提供了新策略。该研究工作近期发表于J. Am. Chem. Soc.2022, 144, 22272-22280),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蔡玮琦,通讯作者为汪铭研究员。

图.  酶促反应激活的细胞选择性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C菌微信(chembeango101)。

沈阳药科大学程卯生、刘永祥课题组:天然产物neobraclactone C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

河南大学李盼课题组:光催化烯烃、亚硝酸叔丁酯和偕二卤代烷的[2 + 2 + 1]区域选择性自由基环化反应

郑州大学张恩课题组EJMC:双芳香族核连接抗菌肽模拟物的开发:取代基位置显著影响抗菌活性和溶血毒性

遵义医科大学陈永正、韩文勇团队:方酸二甲酯在钯催化[2 + 2 + 1]串联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许家喜课题组:烷基(苯基)次膦酰氯与α,β-烯酮的[2+4]环化反应:立体选择性合成δ-次膦内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