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新闻】将来不用打针了?科学家找到了吃药替代注射的方法

CBG资讯 2023-03-20

将来不用打针了?科学家找到了吃药替代注射的方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治疗,常常要涉及终身注射。但对针头、注射相关的感染以及疼痛等因素的恐惧,会导致许多患者逃避治疗。科学家也一直在探索新的给药方式。最近,在一项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的研究中,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口服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新方法。

科学家使用名叫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的益生菌,作为口服药物的给药平台,在动物模型中测试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情况。如果想将这种给药方式带入临床阶段,还需进行更多研究,不过科学家们预计它将来能够帮助到更多的患者。

来源:领研
研究发现纳米抗体能够抑制基孔肯雅热病毒复制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陆家海团队领衔联合中外团队,发现可以抑制基孔肯雅热病毒早期复制的特异性纳米抗体。研究人员从羊驼天然噬菌体库中筛选出了多个针对CHIKV病毒nsP2抗原的特异性纳米抗体,研究发现纳米抗体能够抑制病毒早期复制。抗体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CHIKV nsP2功能,开发治疗药物等奠定了基础。来源:科学网
人鼠混合大脑类器官首次对视觉刺激做出反应!

斯坦福大学帕斯卡团队在Nature上发表的一篇重磅论文。该文以《Maturation and circuit integration of transplanted human cortical organoids》为题,报道了一种人鼠混合大脑类器官,为大脑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了新的策略。

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进步,源自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hiPSCs)的脑类器官已成为疾病模型中的热门话题。脑类器官有望为药物筛选、精准医学、神经修复等领域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来源:生物谷
在月球熔岩管内建造基地科技日报记者从重庆大学获悉,《空间科学与技术(英文)》期刊刊发了重庆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谢更新团队与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究员果琳丽的联合研究文章,该文章探讨了将月球熔岩管用于人类居住的可行性,并提出利用地球溶洞模拟地外熔岩管的方案设想,这一方案可行性得到国际认可,并将选择重庆的喀斯特溶洞作为模拟场地,开展相关研究和试验。来源:科技日报
遗传发育所在黍子的基因组研究中取得进展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明生团队构建了一个异源四倍体黍稷栽培品种“晋黍7号”的全基因组精细序列图谱。由于黍稷的二倍体祖先目前还未确定,其亚基因组的鉴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该研究基于进化距离的方法,以黍稷二倍体近缘物种Panicum hallii基因组作为参考,将黍稷的18条染色体区分为A和B两套亚基因组。通过对其亚基因组间同源基因对的同义替换率和转座子的分歧度的估算,黍稷两个二倍体祖先的分歧大约发生在480万年前,而黍稷的异源四倍体化大约发生在48万年前,表明黍稷是相对较新的异源四倍体。对两个亚基因组的比较分析发现,B亚基因组比A亚基因组更大,这是由于两个亚基因组的祖先发生分歧后,B亚基因组祖先中积累了更多的LTR反转录转座子。同时,该研究发现,富含转座子的B亚基因组中,与转座子相关的偏向性突变的积累导致其发生了更多的基因丢失。尽管在黍稷亚基因组间的同源基因表达上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亚基因组优势,但研究发现,在二倍体近缘物种P. hallii中表达较低的基因,在黍稷的二倍体化过程中往往会优先丢失。这些结果表明,异源四倍体黍稷处于二倍化的早期阶段,亚基因组优势正在建立,这一过程中的突变可能更多地发生在标记为较低表达水平的基因上。 
来源:中国科学院


年终投稿回馈!打开一探究竟……

杭师大邵欣欣、卢华/南工大郭凯Nat Commun: 烷基碘化物经卤原子转移的自由基胺化反应

Nelson组和Houk组Science:IDPi催化乙烯基碳正离子不对称分子内C-H插入反应

西北大学和媛/曼彻斯特大学金轶ACS catalysis:细菌GH20糖苷酶特异性降解硫酸化糖链分子机制

研究发现抑制乳腺肿瘤转移的潜在治疗靶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