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水浒20| 古代文人眼里的浪漫战争

老凤1974 圣谛 2022-04-10


中土传统爱好军事者甚重,但民间军事传统实际上已经失去太久太久太久了。在各种话本小说里描写的战争场面,基本都跟戏台子上唱戏差不多。基本都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之类,写水浒的施耐庵,在文人里面已经算得上见多识广的角色,据说他还当过张士诚的幕僚,然而你要看他的书去想象古代战争,也跟看京剧差不多。


比如这一出戏,完全就是唱戏啊。


在水浒传  第七十七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两赢童贯里,基本就是中土文人的想象,然后通过小说变成了群众的集体想象,以为打仗就是这样唱戏,旗帜都快成道具了。


童贯中军立起攒木将台,令拨法官二员上去,左招右,一起一伏,摆作四门斗底阵。阵势才完,只听得山后炮响,就后山飞出一彪军马来。童贯令左右拢住战马,自上将台看时,只见山东一路军马涌出来:前一队军马红旗,第二队杂彩旗,第三队青旗,第四队又是杂彩旗。只见山西一路人马也涌来:前一队人马是杂彩旗,第二队白旗,第三队又是杂彩旗,第四队皂旗,旗背后尽是黄旗。大队军将,急先涌来,占住中央,里面列成阵势。远观未实,近睹分明。正南上这队人马,尽都是火焰红旗,红甲红袍,朱缨赤马。前面一把引军红旗,上面金销南斗六星,下绣朱雀之状。那把旗招展动处,红旗中涌出一员大将.....


你看这是不是在唱戏,戏服颜色还分了五行。然后再说阵势:


那座阵势非同小可,但见:明分八卦,暗合九宫。占天地之机关,夺风云之气象。前后列龟蛇之状,左右分龙虎之形。丙丁前进,如万条烈火烧山;壬癸后随,似一片乌云覆地。左势下盘旋青气,右手里贯串白光。金霞遍满中央,黄道全依戊己。四维有二十八宿之分,周回有六十四卦之变。盘盘曲曲,乱中队伍变长蛇;整整齐齐,静里威仪如伏虎。马军则一冲一突,步卒是或后或前。休夸八阵成功,谩说六韬取胜。孔明施妙计,李靖播神机。


童贯打了败仗,他的两员大将给他出主意,应对也是阵法:


“枢相休忧,此寇知得官军到来,预先摆布下这座阵势。官军初到,不知虚实,因此中贼奸计。想此草寇,只是倚山为势,多设军马,虚张声势,一时失了地利。我等且再整练马步将士,停歇三日,养成锐气,将息战马,三日后将全部军将分作长蛇之阵,俱是步军杀将去。此阵如长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皆应,都要连络不断,决此一阵,必见大功。”


当然,没啥卵用一样被打的一塌糊涂。其他的也不用多说,基本都是这个套路,两军摆阵,大将单挑,然后手一挥对方就兵败如山倒。这样的玩法也不知道还要士兵做啥,不如摆个擂台两边各出几个人打打算了,何苦让一堆炮灰跟着送死。


对军事斗争停留在想象,是从啥时候开始的呢?恰好就从宋,因为这个时代科举士大夫占据了统治阶级的主流,军事家们由于很容易犯忌讳,在统治集团里忝居末流。实际上,战国和秦汉时期,基层老百姓有许多,是有军事经验的。比如秦末大乱的时代,刘邦手下那些平民出身的大将们。


以汉高祖的功狗樊哙为例,史记上的记载就真实了许多: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复东定沛,破泗水守薛西。与司马枿战砀东,卻敌,斩首十五级,赐爵国大夫。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复常从,从攻城阳,先登。下户牖,破李由军,斩首十六级,赐上间爵。从攻围东郡守尉於成武,卻敌,斩首十四级,捕虏十一人,赐爵五大夫。从击秦军,出亳南。河间守军於杠里,破之。击破赵贲军开封北,以卻敌先登,斩候一人,首六十八级,捕虏二十七人,赐爵卿。从攻破杨熊军於曲遇。攻宛陵,先登,斩首八级,捕虏四十四人,赐爵封号贤成君。从攻长社、轘辕,绝河津,东攻秦军於尸,南攻秦军於犨。破南阳守齮於阳城。东攻宛城,先登。西至郦,以卻敌,斩首二十四级,捕虏四十人,赐重封。攻武关,至霸上,斩都尉一人,首十级,捕虏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


战斗中能杀死十多个敌人,估计这个数据还要加上他的随从,就已经是大功劳。斩首24级就能获得重重的封赏,可见杀人并非易事,这都是血战得到的大功。


再看高祖的车夫夏侯婴:


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上降沛一日,高祖为沛公,赐婴爵七大夫,以为太仆。从攻胡陵,婴与萧何降泗水监平,平以胡陵降,赐婴爵五大夫。从击秦军砀东,攻济阳,下户牖,破李由军雍丘下,以兵车趣攻战疾,赐爵执帛。常以太仆奉车从击章邯军东阿、濮阳下,以兵车趣攻战疾,破之,赐爵执珪。复常奉车从击赵贲军开封,杨熊军曲遇。婴从捕虏六十八人,降卒八百五十人,得印一匮。因复常奉车从击秦军雒阳东,以兵车趣攻战疾,赐爵封转为滕公。因复奉车从攻南阳,战於蓝田、芷阳,以兵车趣攻战疾,至霸上。项羽至,灭秦,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婴爵列侯,号昭平侯,复为太仆,从入蜀、汉。


抓住了68个敌人,逼迫800多敌人投降就是绝大功劳,想想这在小说水浒里算个什么事。李逵哪次打仗不杀个百十号?而前者是国战,后者是近似乡村械斗的治安战,他们之间的真实水平差距犹如地球到月球,然后真实战争给人的感觉好像没啥看点,反而是水浒中的战斗,每一次的精彩程度都要超越巨鹿之战。



实际上,用封建性强弱的眼光看,就明白了。


战国时代的人民,并没有彻底被编户齐民,民间武力时常有用武之地,汉初对付边境也只需要“良家子”就可以地域匈奴的袭击。这还是在秦始皇收天下之兵铸金人12之后的事,也就是说军事传统并未彻底灭绝。



随着改朝换代不断汲取统治教训,阻止民间武力就成了一代又一代的传统玩法。北宋尚且有民间的弓箭社,在金人南侵的时候还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而到了明代末年清人入关,江南人并非不想抵抗,而是毫无军事知识和传统,根本无法组织任何有效抵抗了。


比如明末爱国志士夏完淳父子都起兵抗请,但在那些久经战阵的军事家眼里几乎就跟儿戏一般。


崇祯17年,农民起义军席卷北方,完淳自称 “江左少年”,上书40家乡坤,请举义兵为皇帝出力。弘光元年,清兵下江南,完淳年十五,随父、师在松江起义抗清。失败后,夏允彝投水自殉。乃追随陈子龙与太湖义军联系,参谋义军领袖吴易军事,继续从事抗清救囯活动。不久,太湖义军被包围消灭。完淳泅水脱险。抗清意志坚定不移。因痛心国事,作《大哀赋》。文采宏逸,情词哀惋,见者无不感叹惊佩。


并不是无人反抗对吧,只是他们实在毫无军事经验了,写文章倒是一把好手,打仗是真不行。江南士大夫组织的义军木有战斗力,那么农民军有吗?


农民军有,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有军事经验,而是“幸存者偏差”。在不断的淘汰中,能活下来的就是“老营”,大多数被携裹的流民,都会死在毫无技术含量的首次或者第二次对战中。


最终活下来的,是在一次次的战斗中获取了真正军事经验的人,他们跟本来就有军事传统和经验的战国遗民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丧失军事传统的中土,最终只好在小说中胡言乱语,误导一代又一代的国人了。弄的很多人都以为,打仗就跟唱戏差不多,弄点计策就能赢。另外一本名著《三国演戏》里,也充斥着类似桥段,什么火烧连营,什么空城计,把战争变成了戏剧。


既然是戏剧,那么对战争的看法就多半很浪漫了,看法越浪漫,结局越惨烈。或许,这也是万物的一种平衡吧。


(完)

往期阅读


读水浒1| 流民社会中的一股清流:鲁智深

读水浒2| 流民社会也要讲基本法

读水浒3| 一把火烧了庄子再走

读水浒4 | 顺民林冲

读水浒5| 修罗杀场中的杀神武松

读水浒6| 流民社会的两面人宋江

读水浒7| 当知识用于恶,就吴用了

读水浒8 |  变态石秀

读水浒9 | 杨志为什么那么衰

读水浒10| 为何梁山上没有真 “英雄”

读水浒11 | 大宋朝廷的人渣军官团

读水浒12 | 动物李逵

读水浒13| 扁平阶级中弱者的恶毒

读水浒14| 中土自发秩序的样板,揭阳镇

读水浒15| 师爷黄文炳,传统文化中的阴面

读水浒16| 女土匪能有多美?你想多了....

读水浒17 | 祝家庄与曾头市,民间武装组织小考

读水浒18 | 晁天王,你是个贼啊还真想玩忠义?

读水浒19 | 梁山如此流沙,为何连战连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