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和刘震云:文学让更多倾听者坐到无足轻重的人身边
题图来自网络
正如作家所说的那样,文学作品就是要负责任地为后来的人完整记录下这个时代。文/杞航
最近,央视9频道《特别呈现》栏目,制做了一档子节目叫《文学的故乡》。
完全是巧合,我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文学的故乡》的第一集,节目是访谈与纪实形式,确切地说是自述。因为节目中除了作家叙事或谈话外,自始至终没有主持人和记者出现。
图片来自网络
这也使得整个节目更加贴近生活且自然流畅,给人的感觉也相对真实一些,于是就接着看下来。每一集采访一个作家。依次为:贾平凹、阿来、迟子健、毕飞宇、刘震云、莫言。
节目运用纪实的手法,无论是从哪里开头,很快就切入主题,——从作家的故乡开始谈文学创作,很随意也很凌乱,但却揭示了作家沿着故乡的小路,走向创作、走向社会、走向人生大舞台的原始动力与心路历程。
节目中的六位作家几乎都生在农村或小城镇,他们是实实在在的从社会基层走出来的作家,故乡童年的生活和普通人的境遇带给作家深刻的思考。同时,这些经历又化作无尽的营养,滋润和培育了作家的成长,点燃了作家的创作灵感和热情,也奠定了日后文学创作的生活底蕴,成为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并为之一生付出的动力源泉。
作家在文学创作之初,几乎都经历过一段迷茫,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文学创作的根基在哪里?于是,又重新回到生养过自己的血地,故乡那熟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让作家找到了文学创作的基点。
故乡曾经发生的每一个故事,都跟自己息息相关,写自己的故乡,其实也是在写自己,那里有自己生活的影子,有自己身边人的影子,更有自己梦想的影子。
故乡背景和事件的真实呈现,犹如山间的股股清泉,在作家的笔下涓涓不断,永不枯竭。这种生活的自然已成为作家生命的底色,也成为文学作品的底色。
节目中,贾平凹把自己的文学创作的经历概括为从最初的故乡商洛,扩大到陕西,直至整个秦岭地区。他说,年轻的时候翻过秦岭到西安,站在世界上的视角回望故乡,现在又从老家这个角度上看这个世界。写作成了自己一个生存方式,也是我生命的表现方式。
贾平凹,图片来自网络
阿来在谈到文学创作时说,文学艺术,如果你不是一流的,它就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对读者来讲,那些一流的东西就够了。所以,那个时候自己就背个背包,带上相机。从对故乡实地调查开始走向文学创作之路。
迟子健用作家的视角这样评说自己的故乡,当我童年在故乡北极村生活的时候,我认定世界就北极村那么大。当我成年以后,到过了许多地方,见到了许多的人和更绚丽的风景之后,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
毕飞宇说我是一个家族缺失这样的人,做为一个作家,为什么不能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回过头来写写那块土地,为什么不能回过头来写写自己的祖辈?通过小说写作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一个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这个是我至今精神上的一个目标。
刘震云出身河南延津,毕业于北大中文系,节目中,他始终给人留下了自信、诙谐、真实的感觉,节目的背景从河南的小村庄到国外的作者见面会现场,地域跨度比较大,增加了屏幕的跳跃性和空间感,展现了大场景大画面的同时,也折射出作家的视野和境界,节目始终将观众置身于视觉享受和轻松和谐的气氛之中。
刘震云,图片来自网络
刘震云受邀在北大毕业生典礼演讲时说,我在北大有很多特别好的导师,我在另外一个学校也有两个特别好的导师,一个是我的外祖母,一个是我的舅舅,是个木匠,他小时候种过天花,脸上留下了麻子,所以,大家都叫他刘麻子。
晚年我和他有个炉边谈话,他说他就是打心眼里喜欢木匠,比如说,看到一棵松树,想这要是哪家闺女出嫁打个箱子柜多好。杨树不成材,最多只能打个小板凳。最后,我送在座的师妹师弟两句话:种树要种松树,做人要做刘麻子。
是啊,有多少人一生中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又有多少人坚持下来呢?
在概括和评价自己文学作品特点时,刘震云说,大家说我的作品是现实魔幻主义,其实我真的不想把现实魔幻,仅仅因为我作品里的人物就生活在这样真实而魔幻的世界里。
当这些人的心事无处诉说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倾听者坐在了他们身边,当我把他们的肺腑之言,通过文学告诉中国读者和其他许多民族读者的时候,更多的倾听者也坐到了这些在生活中无足轻重的人的身边,这就是肺腑之言的力量,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莫言,图片来自网络
莫言做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中国迄今为止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低调的莫言无论何时何处都谨言慎行,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节目中,采访了曾经做为解放艺术学院主考官的老作家徐怀中,评价莫言在军艺学习期间创作的第一篇小说时曾坦言,我当时一看非常惊讶。
节目中让我感动的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一位法国的女翻译家,谈到莫言获奖时用汉语说,我看到瑞典国王把获诺贝尔文学颁给莫言时,我就想到他小时候,冬天耳朵都冻出了疮,我就哭了。
第二件事:莫言在瑞典获诺奖即将回国的早晨,下榻酒店的房间礼貌的走进几位工作人员,有男有女,他们身着白色礼服,手捧点亮的蜡烛,恭敬地站在客人面前,轻轻吟唱送别之曲。那么真诚,那么自然,那么友善,这一幕让一向沉稳内敛的莫言眼含热泪,为之动容。
我一直在想,让莫言感动的点在哪里?是感受到了人性的善良?是习惯性的礼节?是良好的教养?还是对人起码的尊重?
《文学的故乡》为作家提供了一个讲述的平台,配上故乡的背景,在现实与过去的不断切换中,提高了节目的观赏性和画面感。作家通过对社会深刻的思考和文学创作的回顾,诠释并与观众一起分享了文学的故乡与文学创作千丝万缕的联系及其深刻的内涵。
当今的作家将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文学创作这一严肃的课题?正如作家所说的那样,文学作品就是要负责任地为后来的人完整记录下这个时代。作家的作品应该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写出时代的气息。而写好这个时代就是作家的责任。
作家通过叙述自己童年的记忆与梦想,走上文学之路的偶然与必然,创作的初衷与背景,逆境中的挣扎与感悟,成就和挫折中的思考与彷徨,进而毫不掩饰的与观众倾心交流,坦诚相见。
使电视机前的每个人都能亲身感受到作家探求人生的轨迹和思想深处的呈现,并与作家一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分享创作心境与成功体会的同时,也让自己的思绪踏着作家文学的故乡之路继续前行,在回味中不断思索与探寻。
“二湘空间”视频号开播了
欢迎扫码关注
作者简介:
赵雷歌声里的成都六十一年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如何得以破茧而出黑领噪鹛挤啊挤的快乐生活
《云中记》,阿来《尘埃落定》之后又一部力作
大家:黄永玉 刘瑜 苏童 野夫 严峰 杨振宁 樊锦诗 艾芬 林青霞 刀尔登专辑:方方记录 方方读者日记 武汉故事 大家 时评 大学 疫情之后 人间事 万花筒 菊子 侠非侠 小草专辑 二湘专辑二湘的七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