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穿越手记(五)|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浪奔,浪流 右满舵山海经
2024-08-24
(项目发起,可跳转直接查看)


回顾起来,这次的“穿越平潭海峡”之行真是太幸运了,我们遇上了它最温和的时候,所做的应急预案,一丁点都没用上,这对于这六名老队员来说,不算是很大的挑战。相比于世界上许多更大的海峡,或许这次的行动真的微不足道,但是我们对于同时代的青少年来讲,这样的行动所累积的经验和整个过程推进的节奏弥足珍贵,最后一天也带大家用“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看问题,去思考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

(穿越平潭海峡回顾,右满舵制作)



还记得第一天孩子们写下的预测和期待吗?


这次我们没有如约在最后一天打开孩子们的秘密,而是在全部活动结束后,大家都回去了,再开启:

  • 遇到强对流天气,下雨;

  • 船被渔网勾住;

  • 遇到礁石;

  • 遇到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特别期待海豚);

  • 船上的细绳掉了;

  • 翻船落水;

  • 高手还说只有他一个人完成穿越;

  • 期待终点的渔民和光饼,以及海岛上露营;

    ......

看来孩子们比我们想象的要充分,他们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我们的运气实在好得不得了,不仅顺风顺水,而且一路的航程上雨带都跟我们保持距离。穿越全程的唯一一场暴雨发生在我们在民宿睡觉的晚上23:00—05:00。孩子们所设想的困难并未出现。其实在漫长的海上时间里,一人一艇,加上驾驶的难度不是很大,最大的挑战可能是“无聊”,这也是航海需要克服的困难,就如同环球航行中,如果你经过无风带,最需要学会的就是“等待”。

(这次的风浪对孩子们来说挑战并不大)


用航线来回顾和总结

第五天大总结的时候,孩子们对航线已经非常熟悉了,因为多次看不同比例尺的海图,大家对海峡之间的岛屿也熟稔不少,所以最后一天大家自己绘制所走过的航线。

(最后一天,孩子们需要绘制出自己的航迹图)


从长乐的十七孔花蛤养殖港池出发,先顺风(东北风)自西北向东南前进(A航段),这一段大家有序出港,浪不大,太阳不晒,又是顺风南下,刚开始精神饱满,轻松悠闲。 

(一些手记)


在东洛岛海域风向转南,我们横风自西向东前进(B航段);这段其实孩子们已经开始累了,不仅太阳出来比较晒,海里的浪也起来了一些,大家不能那么悠闲,需要专注的去控制自己的小船,给大家大量补给了水和士力架,大家伙的距离也开始逐渐的拉开。

(抵达大练岛海域后开始风力加大了一些)


此后我们又经历了无风区,被水流带着走以及绕圈圈,我们不得不将船连接在一起修整(C航段);这一段大家被更不熟悉的流所控制了,随着流在海上漂,有的也困到睡着了,有大船经过,教练紧急的提醒;也开始有点变天了,我们预测风带和雨带都会过境我们这里,结果都没出现。

(风雨离我们都不远,都做好了预案,但是都没用上)


随着东北风的到来,我们又搭上了顺风车,直抵大练岛的月举湾沙滩,但是接近的时候,OP帆船轻松进港,我们的保障渔船被防浪堤所阻挡,只能用快艇衔接物资和科研组相关人员(D航段);

(终于看到了希望,从五点起床开始准备到下午三点,真的累了)


第二天从大练岛到平潭岛又碰上了好天气,西偏北的风向让大家继续顺风车,我们用竞赛的方式奔赴白青乡的玉堂村码头,鞭炮响起,成功穿越(E航段)。


(孩子们独立绘制的航线图)

(GPS所记录的航线图)


从整体和系统去看这个世界

从第一天对海峡没什么概念,到第五天我们可以一起聊季风、洋流等话题,其实这里有一个对挑战者们的“刻意引导”。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大家充分的用“系统”和“整体”的视角去看问题、去思考和辩论。航程中没有哪一阵风是“空穴来风”,万事万物都有它的触发点以及诱因。很有趣的是,在和初中生的对话过程中才知道,原来他们在学习地理的时候更多的是记住知识点,而不是去理解。这次在探讨“信风”、“季风”的时候,大家终于把命名法则搞懂了,最好的学习就是沿着最简单的路径去深究,然后展开连接,从而让你脑袋中的知识系统不断完善起来。

(不断连接的知识点,引成线索,连成系统)


随着风的步伐,我们反溯线索到气压的问题,正好是台风即将过境,我们一起看了西太平洋海面上的热带低压做带动的风场,风力流向一目了然后,对气压有了整体的印象和概念,我们又追溯到温度如何影响到气压的问题。陆地和海洋在不同季节储存和释放热量的快慢导致了海陆的温差,孩子们说“比热容”三个字反正是不懂,但是我已经能理解这个科学词汇所要表达了意思了。

(windy图示下,西太平洋的风场)


我们用了更广域的地图,从平潭海峡到西太平洋和亚欧大陆的范围,海陆季节的温差自然造成了冬夏的气压中心的反转,这不就是“季风”吗?是啊,我们又回到了风,这就是一个有趣的循环。

(当我们用整体的视角看季风,可以很快速从“记忆”到“理解”)


对于洋流的推演大概如风那样不断的建立链接。大家说,下次把物理也一起讲了吧,因为我们今天看到和分析的这些都是“能量”,要是我们把地球的能量之源“太阳”给召唤出来,那么故事就更长了。(下面这个视频值得看6遍)

(洋流的形成机制及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反思:“决策权”给少了

回顾这次全部的行程,挑战太少固然有我们极其幸运的原因(天气给力),但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长老和教练下放给孩子们的“决策权”还不够。比如【穿越日的第一天我们要求大家五点起床并告知是因为六点半的时候是潮水位最高我们可以最省力】、【因为看到windy和“台风路径”等气象数据,长老和教练开了个会,然后告诉大家我们穿越的时间要从4-5日改成3-4日并告诉大家是天气的原因让我们加快了步伐】,这样的做法咋一看似乎没太大问题,这些大的决断似乎就是大人们应该做的。殊不知,6位孩子都是老队员,他们看得懂潮汐,更对天气是有感觉的,形成这些决策之前,我们应该更多的把最新的气象数据、潮汐数据资料提供给他们,更多的环节让他们来做决断。最后一天我们在做整体梳理的时候,几位大的孩子说,弄清楚了这些关系和联系,下次的参与程度肯定要更高的。

(在筹备的时候,规划航线就表现明显的积极性)


(回顾历程 ,每个人都相当专注


(我们的下一程,又将是哪片星辰大海


回忆过往的日子,每天都行程满满:

穿越手记(一) |  用实战演练开启筹备日

穿越手记(二)| 一阵风加快了我们所有的进程

穿越手记(三)| 精彩的一天只需用最纯朴的流水账记录

穿越手记(四)| 成功登陆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右满舵山海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