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入驻医疗领域,带来了什么?(一)
?(一)
中卫护研院资讯小组
翻译| 曾剑英 刘艳
大数据的出现,使得所有患者的重要生命体征都清晰呈现在电脑屏幕上,医护工作人员能够时刻关注到体征数据的变化,进而可以对同一患者的病情演变做出判断,也可在不同患者中准确识别出高危患者。这些数据能提供给他们新的临床视角,以便于提高医疗水平。
”
以VitalPAC为例,每一个病人的重要生命体征都被收集、自动分析并呈现在一个称为上。护士们日常工作中通过便携设备录入数据,算上所有应用VitalPAC系统的医院,其数据库总量已超过1亿。
以最常见的生命体征之一——呼吸节律为例,其改变可明显提示病情变化。然而,传统的护理监测却忽略了这点。忽略的原因是这项工作耗时较长,对于正处于巨大时间压力之下的护士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简而言之,人是会犯错误的。而自动监测设备的应用所带来的便利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值得关注的重点之一是在大数据入驻医疗领域时寻找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的契机。世界上的每一个健康机构或组织都忙于应付日益增长的慢性病疾病负担,比如糖尿病、癌症、心脏病和中风;世界上的每一位卫生部长都希望能预防,或者至少能延缓这些疾病的进展。而这些疾病的关键在于对人们日常行为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和认识,许多研究提供了答案,但将健康数据同其他不直接相关领域的信息结合起来却是开创了一条先河,它将使我们进一步接近全人类健康的目标,让我们维持一个良好的健康状态并持续终身。
我国的医疗服务制度正在不断变革,同时还有另一股无法阻止的潮流,我们称作“大数据”潮流。大数据横扫各个产业,,它几乎能改变所接触的任何事。随着这两股力量的碰撞,是否能利用后者的力量促进变革?又如何才能让两者相得益彰?本文聚焦大数据,介绍什么是大数据,为什么有所不同,同时也思考了利用大数据促进医疗卫生改革的可能性。
为阐明大数据的含义,美国高德纳咨询公司借用“3V”来描述大数据的与众不同之处:容量、速度、多样性(volume, velocity & variety)。大量数据对容量的需要直接冲击了传统IT领域及其结构,要求更大规模的容量和分散式处理方法。管理数据的速度意味着控制数据的增长,即控制数据流入速度、变化频率,控制数据的整合速度,处理数据爆炸性的变化不是可预测的或者恒速的。
大数据最有趣(也最具挑战性)的一面就是其多样性(variety)。数据的来源是非常多样的,包括社交聊天网络、网络服务器日志、交通流量传感器、卫星影像等等。这些多样化的来源所具有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流已远远超出传统数据处理系统的能力,将数据管理和治疗的重要性提到了空前高度。
现在我们不妨看看数据有多少?通过多代的测量并借助其他来源的记录结果进行粗略的估计,从文明诞生到2003年有5个艾字节(即二的六十次方位元组)。到2013年,上述数字仅等同于我们每天创造的数据的量,并且这种增长呈指数方式进行。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物联网(IoT)的诞生,无论身在何处,我们总能看到许多传感器在收集着各式各样的信息。如今的物联网规模粗略计算可达20亿(其中智能手机独占鳌头),但到2020年,专家预测该数字可突破260亿。这些数据主要来自于手机、健康监测设备和家庭管理系统,其中每一样都能产生大量的数据。
为避免我们描述数据的术语跟不上实际的变化,一些地方甚至对如何称呼大数据进行学术讨论。如今,尧字节(2的80次方字节)是我们最大的测量单位,也是当前规模的“尽头”。但接下来会出现什么呢?Ninabyte和brontobyte已经出现。下一位候选者也许是hellabyte!
近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