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如何看待死亡---国学六法(26)

2016-09-07 赵士林 赵士林文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1308i2z5pg&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但是问题来了。中国人再热爱生活,再留恋这个人间世界,他也要离开这个世界呀!好死不如赖活着,不管好死赖死,人都要死。不死的死终将夺去有死的生,面对死亡,人类感到格外惶惑,格外恐惧,因为他是有理性的存在,他意识到死亡而活着,他是走向死的生。

一次,一位古罗马统帅率领着他的百万大军行进。百万大军的行进,场面该是何等壮观!任何大片恐怕也很难描绘这个壮观场面。但是这位统帅看着行进中的大军,突然落下了眼泪。旁边的下属问他:“您是这百万大军的统帅,世界上还有比你更威风的吗?怎么还伤心落泪呢?”

这位将军回答:“100年后,这百万大军都在哪里啊?”

这位将军在百万大军的无比壮观的场面中,分明看到了死亡的无可抵御的阴影。

古希腊有个耐人寻味的神话:太阳神阿波罗和牧羊人伊达斯都看中了少女玛尔珀萨。两位争的不可开交,就来到众神之王朱庇特面前,请他裁决。朱庇特说:“还是让这位少女自己来选择吧!”少女选择了谁?她没有选择英俊的太阳神阿波罗,而是选择了放羊的凡人伊达斯。她为什么这样选择?请听她的理由:阿波罗是神,神是超越时间的,不死的,他会永远这样年轻,而我呢,总有一天会变成个老太太。那时候还怎样和他在一起?我不如嫁个凡人,和他一起慢慢变老吧!

不朽属于神,人注定要走向衰老,走向死亡。

因此大文豪歌德感慨:“岁月给我们送来了昨天、今天和明天,但有一天他不送了,他给我们带走了昨天、今天和明天。”

尽管也有不尽的忧伤和感慨,但是死亡问题对于虔诚的宗教徒是一个多少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前面说过,他将在另外一个超越的世界,在天国获得永生。任何宗教的重要功能都是解决死亡问题,也就是所谓的“终极关怀”。什么是终极关怀,就是对人生最后一个问题的关怀。人生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死亡。宗教通过天国的设定,解除信徒的死亡恐惧,让他们相信死后有一个美好的永恒的世界等待着他,信上帝,就意味着不朽。

那么对于不相信另外一个世界的中国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由于缺乏虔诚的宗教情怀,中国人面对死亡,更是充满无尽的悲哀。古往今来,最惊心动魄的就是感叹人生短暂的死亡诗篇。

因此。孔子首先喊出:“死生亦大矣!”

是啊!人生大事就是两件:一个生,一个死呀!

你读《古诗十九首》:“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你瞧那墓地中,风刮过白杨树,飒飒响;松柏在道两旁,阴森森。下面就埋着那死去的人。死者面前,漫漫黑夜无尽头……

你读陶渊明:“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这样一位伟大的隐士面对死亡也不能超然,仍不能解脱生命的慨叹。

就连曹操这一世枭雄,也不能不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短。”

老百姓呢,谈到死亡同样充满无奈的感伤。你瞧下面这首打油诗:

城外土馒头,

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

莫嫌没滋味。

过去城里人死了抬到城外去埋。坟墓的形状像一个土堆成的馒头,因此叫土馒头。里面的尸体是城里人,因此说“馅草在城里。”

有人可能要问,怎么馒头还带馅儿呢?古代的馒头就是今天的包子,带馅的。你读《水浒传》,哪位好汉进了酒店坐下来大喊:“要二斤牛肉馒头”,那不是说来二斤酱牛肉再加几个馒头,就是二斤牛肉馅包子。

“一人吃一个”,每个人都得吃一个,意思是每个人都要死。

“莫嫌没滋味”,没滋味也得吃,怕死也得死。

你瞧,中国人特有的幽默、调侃中透着无奈、感伤。

那么,面对无可逃避的死亡,中国人怎么办?前面说了,宗教徒在神的怀抱里解脱死亡,获得永生。不信这一套的中国人呢?他又如何解脱死亡的恐惧,获得永生。他不在神的怀抱里,不在天国,就在人世间,就在这一个世界里,完成生命的不朽。


中国人对神的态度---国学六法(25)

中西方宗教差异---国学六法(24)

四海之内皆兄弟---国学六法(23)

眼前人生最可贵---国学六法(2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