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小刊|规划行业信息精选(2020年10月下)

导读

本文原载于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规划小刊》,内容为近期的法规动态、新闻广角栏目,以供参考。欢迎大家订阅和咨询,订阅方式请查看文末。


北京:首次编制专项规划 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

北京市加快完善顶层设计,首次编制《专项规划》,统筹各方面国际交往功能需要,完善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体系,拓展新兴承载空间,确定了“一核、两轴、多板块”的空间布局,擘画了未来15年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蓝图。“一核”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开展国家政务和国事外交活动的首要承载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两轴”为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国际交往功能的集中承载区。“多板块”包括东西南北四个地区,是拓展丰富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的承载空间。

按照《专项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35年,北京将建设成为承担我国重大外交外事活动的首要舞台、引领全球科技创新和交流合作的中心枢纽、展现中国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重要窗口、彰显我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国际交往之都。

《专项规划》强调加强国际社区、涉外教育、医疗服务、防疫检疫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方位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构建辐射区域、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支撑保障。着力打造重大国事活动运行保障、国际高端要素集聚等六个功能平台,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加强政策创新和基础保障等机制建设。

编制《专项规划》的同时,北京市还出台《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2年)》,明确了48项硬件项目和30项软件任务,形成了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北京:发布《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规划设计标准》

为倡导绿色出行,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创造安全、良好的交通环境,北京市发布《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规划设计标准》,并将于2021年4月1日起实施。标准将各级城市道路两侧设置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等作为强制条款,并强制性规定既有道路不得通过挤占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方式拓展机动车道,已挤占的应恢复。设计速度大于每小时40公里的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必须设置安全隔离设施。隔离设施应优先选用绿化分隔带。在空间秩序上,标准提出不仅要保证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还要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优美的景观和良好的空间秩序。同时,标准提出了完整林荫道的建设标准,规定各级城市道路应强化高大乔木的种植力度,建设完整林荫道,为市民提供连续的树荫。为解决自行车停车空间不足问题,标准规定轨道交通车站、交通枢纽、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等自行车停车需求较大、地面空间不足的,首先应取消周边50米至100米范围内占路机动车停车泊位,用来设置自行车停放区。仍无法满足需求的,应建设立体停车设施。


重庆:出台关于建立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做好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意见

近日,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建立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做好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意见。意见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建立重庆市统一规范、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空间治理能力。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全市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审批体系,逐步建立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完成全市、区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应编尽编,同步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完成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到2025年,健全全市国土空间规划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到2035年,全面提升全市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江苏:四部门合力创建绿色出行城市

近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印发通知,开展绿色出行城市创建行动。通知明确,以省会城市、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其他城区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为绿色出行城市创建对象,鼓励其他城市及周边中小城镇积极参与,因地制宜组织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到2022年6月,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让绿色出行在公众出行中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

江苏还将结合“美丽江苏”建设和“交通强国江苏方案”要求,围绕“强有力的出行保障、丰富的出行产品、美好的出行环境、高效的出行服务”4方面,提出路网通行提效工程、小微堵点疏通工程、公交专用道成网工程、公共交通用地保障工程、智能城市交通大脑支持工程、常规公交提质工程、出行新业态融合发展工程、绿色出行碳积分激励工程、慢行环境治理工程、无障碍设施改善工程、公交站台便民工程、绿色文化宣贯工程、公共交通提速工程、客运走廊提速工程、一站式出行工程15项绿色出行城市创建行动示范项目。


河北:7部门联合印发《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服务规定(试行)》

近日,河北省民政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司法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服务规定(试行)》,从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民生服务、物业管理、智慧社区等方面作出详细部署,提出要推动构建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楼门长、综合服务站等“六位一体”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快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规定要求,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准入、教育培训、薪酬待遇、管理考核、激励保障、职业退出等制度。原则上以1500户常住居民为基准,每增加300户左右增配1名社区工作者。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实行网格员+居民小组长+楼门长网格治理模式。业主可以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规定还对智慧社区建设作出安排部署,提出开发面向居民生活的智能化应用场景,推进“互联网+党建+社区+服务”,打造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包含智慧党建、智慧安防、智慧家居、智慧养老、垃圾分类、环保监测、社区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社区平台。


湖北:启动国家湿地公园评估试点

10月9日,湖北省林业局公布《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评估办法(试行)》,正式启动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评估试点工作。《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评估办法(试行)》规定,评估每3年开展1次,围绕湿地生态系统、湿地保护与修复、管理能力建设、科研监测、科普宣教、合理利用6个评估内容26个指标进行,科学准确评估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属性、建设、管理、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状况。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单位依据评估指标首先开展自评,省林业局组织专家实地考察评估,评估结果认定为Ⅰ级到Ⅳ级。省林业局将把评估结果作为考核一个地区湿地保护指标得分的重要依据,对评估结果达95分以上的授予示范型国家湿地公园称号,中央、省级湿地保护资金分配优先安排示范型和Ⅰ级国家湿地公园;对评估为Ⅲ级的予以通报,对评估为Ⅳ级的约谈当地政府及部门主要负责人。


黑龙江: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通过审议

9月24日,黑龙江省政务常务会议正式通过了《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制定该预案是推进黑龙江省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解决省内各类自然保护地存在的交叉重叠、范围划定和功能分区不科学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科学建立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定位准确、边界四至清晰、区划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预案》主要包括: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地概况、存在主要问题、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影响和效益评价、相关建议等内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知要求推广应用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指导图册

为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指导图册》,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推广应用工作,有效减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产生和排放。

图册包括总体要求、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策划、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分类、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源头减量、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分类收集与存放、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就地处置、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排放控制7部分内容,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对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相关要求进行了图文并茂的展示。


国家发改委公布《海南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9月2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海南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期限为2020年至2025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

根据《规划》,到2025年,高速环岛、海口和三亚之间1.5小时快速通达,高速铁路客运量4000万人;公路通车里程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00公里,“丰”字型+环线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达到80个,“四方五港”分工格局更加完善;民用运输机场达到5个,建成以海口、三亚、琼海等机场为核心,其他机场和通用机场为补充的综合机场体系,成为通达全国,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航空枢纽。基本建成内通外畅、服务优质、功能完备、智慧低碳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框架,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覆盖率达95%,一体化运输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对海南自贸港、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支撑引领能力明显增强。

展望到2035年,海南将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运输服务能力和质量全面升级,国际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更好服务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近日印发实施。

《规划》共8章,分别是:总体要求;推出大运河文化艺术精品力作;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大运河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培育大运河文旅融合精品线路和系列品牌;促进大运河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规划实施保障。《规划》着力体现《纲要》关于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建设的总体部署,在主要思路、重大举措、重要表述等方面与《纲要》保持一致,紧扣资源融合、产业融合、服务融合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大运河沿线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规划》提出了12项重点工程,作为规划实施的重要抓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公布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名单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草原保护,规范草原合理利用,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实现路径,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精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开展了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根据各地推荐情况,经研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在内蒙古敕勒川等39处草原开展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并提出如下要求。

一、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利用、高效管理”的原则,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

二、试点单位要研究编制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方案及总体规划,组建管理机构,在严格保护好草原生态的前提下,逐步建立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的保障机制,维护相关利益者的权益,依法科学开展生态保护、科研监测、生态旅游和文化宣教等活动,总结试点经验,为全面推进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打好基础。

三、有关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辖区内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的指导和监管,高标准开展试点建设工作,坚决防止违法开发破坏草原行为。


国家统计局: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持续提升

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是监测京津冀区域发展变化的重要指标。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9年度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测算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持续提升,比上年提高7.59个点。其中,共享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是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上升的主要因素。

在2019年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中,共享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分别为259.78和164.65,比上年提高11.51和17.81个点;创新发展指数和开放发展指数分别为162.99和128.51,比上年分别提高4.72和3.34个点;协调发展指数为122.66,比上年提高0.58个点。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将进入收官阶段

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将于10月底前形成初步数据成果并进入全面收官阶段。据悉,自然资源部近日召开“三调”工作调度视频会议,要求10月底前形成“三调”初步数据成果。目前各地正积极开展核实整改。自然资源部要求各地对照发现的问题,持续纠正调查错漏,确保一次性整改到位,达到国家复核要求。

作为耕地保护的重要措施,耕地资源质量分类被纳入“三调”。自然资源部要求把耕地资源放在自然地理格局中分析,摸清耕地资源宏观地域分布规律,突出耕地资源自然本底条件、摸清耕地资源最重要的基本特征,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摸清耕地资源生态环境状况。此次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工作将重点开展耕地生物多样性调查,首次摸清基于县级行政区域的耕地生物多样性基本情况。

以上信息内容有删减,完整版可查看《规划小刊》

欢迎大家咨询和订阅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规划小刊》


推荐阅读


规划小刊|规划行业信息精选(2020年10月上)

规划小刊|规划行业信息精选(2020年9月下)

规划小刊|规划行业信息精选(2020年9月上)

规划小刊|规划行业信息精选(2020年8月下)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我国城乡规划工作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致力于制定城市规划执业规则、推广规划相关行业标准、搭建行业研究交流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