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小刊|规划行业信息精选(2021年7月下)

导读

本文原载于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规划小刊》,内容为近期的法规动态、新闻广角栏目,以供参考。欢迎大家订阅和咨询,订阅方式请查看文末。


城市体检是什么?

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城市病”问题,和我们人的体检一样,城市也需要定期开展体检,发现病灶、诊断病因、开出药方,通过综合施治解决短板和矛盾,做到“防未病、治已病”,提前防止大病隐患、及时治疗小病小患,确保城市在转型发展中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充分认识和自觉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要求健全社会公众满意度评价和第三方考评机制。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时,要求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践行新发展理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体检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的改革任务,全面推动开展城市体检工作,指导天津、上海、重庆、成都、长沙、武汉等59个样本城市,以城市体检为抓手,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动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

城市体检的主要内容是由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8个方面、65项指标构成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围绕各项指标采取城市自体检、第三方体检和社会满意度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城市自体检由样本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以官方统计数据为主要依据,对城市体检各项指标测算分析,查找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第三方体检和社会满意度调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对城市体检各项指标测算分析,综合评价样本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全面了解群众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满意度,查找突出问题和短板。

城市体检工作包括数据采集、分析论证、问题诊断等环节。在数据采集环节,以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现场采集数据和互联网大数据等,建立城市体检基础数据库。在分析论证环节,针对城市体检各项指标,根据采集的各类数据,按照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原则分析论证,综合评价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查找城市建设和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问题诊断环节,对于底线指标,不达标的,列为严重城市问题;对于导向指标,根据指标测算结果与目标值的差异,确定城市问题的严重程度。


上海:率先启动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科研布局

上海市科委6月23日发布2021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专项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率先启动科技支撑引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低碳科技攻关布局。

此次指南坚持“战略统领、系统谋划、需求导向”原则,针对上海特点,围绕前沿/颠覆性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新型能源技术、工业/产业低碳/零碳技术4个专题,面向上海全市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开展项目征集。

同时,上海市科委正按照科技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部署,稳步推进上海市科技支撑引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制订和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编制,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大力推进人才培养,在为上海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的同时,努力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做出贡献。


上海:将实施千座公园计划 完善城乡公园体系

为实现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目标,上海市将贯彻《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实施千座公园计划,建设环城生态公园带,完善城乡公园体系,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公园城市,以绿化软实力助推城市核心竞争力迈上新台阶。总体目标:到2025年,上海的公园与城市更加开放融合,公园城市建设取得突破,全市各类公园数量增加到1000座以上;“一大环+五小环”环城生态公园带体系基本形成,“一江一河一带”公共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到2035年,上海市公园城市基本建成,优美环境人人共享,生态价值高效转换,生态空间占比达到60%以上,力争建成公园2000座;以外环绿带为骨架,向内连接10片楔形绿地,向外连接17条生态间隔带,与“五个新城”环城森林生态公园带密切衔接的宜居宜业宜游大生态圈基本建成。


天津:高水平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7月6日,天津市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天津市规划资源局主要负责同志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德高分别汇报了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编制情况。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李晓江就完善规划提出建议。与会同志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讨论。

会议指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空间用途管制和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天津未来城市空间布局发展总的规定。高水平编制天津市国土空间规划,对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天津落实落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各项部署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眼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局,进一步做好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修改完善和深化细化工作,努力编制引领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总体规划。一是充分彰显时代特色;二是以生态空间统领统筹农业、城镇、海洋等生产生活空间;三是增强国土空间规划约束力;四是走高质量集约的发展路子;五是坚持制造业立市发展战略。


重庆:推进云阳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建设

近日,重庆市林业局调研指导云阳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工作,调研组深入云阳县普安乡老君村了解了恐龙化石群发现和挖掘地的保护以及恐龙化石陈列等情况,并与县、乡政府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深入交流。

调研组指出,云阳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是基于世界级的侏罗纪恐龙化石群遗迹进行建设,现已发现的恐龙化石种类十分丰富,具有非常高的科学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云阳县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各项标准和要求,对标对表,引入高水平专业技术团队,采用遥感探测、5G等高技术手段,科学组织开展地质遗迹调查及勘界工作,如期完成规划编制,建好恐龙博物馆等科普教育配套设施,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福建:整治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

近日,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下发《整治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地要根据各项任务的具体分工和进度安排,对2020年7月3日全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之后新增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应自发现之日起2个月内处置到位。

《方案》强调,各级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要与司法机关建立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处置联动机制,严肃追究监管不力、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深挖彻查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背后的滥用职权、利益交换、收受贿赂等问题;要进一步强化信息化监管,充分运用卫星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及时发现并排查违法图斑信息。


江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截至6月底,江西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020年计划任务1506个小区已完成1481个,完工率98.34%,惠及群众31.38万户;2021年计划任务1277个小区已开工改造959个,开工率75.1%,惠及群众29.58万户。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关乎人民群众能否安居乐业,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近年来江西省老旧小区改造各项数据持续排在全国前列:2019年至2021年,江西省纳入中央补助资金支持计划的老旧小区3469个、惠及群众102.24万户,三年改造惠及户数总量居全国第八位。其中,2019年计划任务686个小区在2020年底全部改造完工,2020年计划任务1506个小区在当年全部开工改造。今年4、5月底,江西省2021年计划任务开工率在全国分别排名第五、第九位。一大批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安徽:加强草地保护修复实施意见出台

安徽省绿化委员会近日印发《安徽省加强草地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到2025年,安徽省草地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草地面积保持稳定,草地退化趋势得到遏制;到2035年,安徽省草地保护修复制度体系更加完善,退化草地得到有效治理和修复,草地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退化草地得到全面治理和修复,草地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意见》从开展草地资源调查、编制草地保护修复利用规划、加大草地保护力度、健全草地监测评价体系等7个方面落实草地保护修复工作措施;从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草地监督管理、加强队伍管理建设等4个方面做好保障工作。


河北:印发《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

日前,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是:通过新建、联建、改造提升、综合整治等方式,到2025年,完成村庄建设、人居环境治理,农村住房体现新特色,整体风貌展现新变化,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2021年河北省成线连片建设2000个美丽乡村;到2025年,河北省建成1万个以上美丽乡村。

《指导意见》在健全乡村规划体系、实施农村住房建设品质提升工程方、扎实推进“空心村”治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重点任务责任分工。


青海:将全面实施“三区一村”改造

青海省近日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明确,青海省将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通过提高城镇住房保障水平、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等,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

据介绍,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青海省将在老城区重点推进以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三区一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15万套,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100部。在有条件的地区改造一批老旧街区,并探索改造一批老旧厂区。因地制宜将一批城中村改造为城市社区或其他空间。


广西: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在全面普查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和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根据《通知》,到2023年,广西完成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运用城镇地下管网普查工作成果,梳理设施产权归属、建设年代、结构形式等基本情况,运用调查、探测等手段摸清设施功能属性、位置关系、运行安全状况等信息,掌握周边水文、地质等外部环境,建立设施危险源及风险隐患管理台账。2025年年底前,广西将基本实现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全覆盖,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更加健全,建设效率明显提高,安全隐患及事故明显减少。

《通知》要求,各地要同步开展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安全隐患台账,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制定限期整改计划;统筹采取拆除重建、改造、维修维护等措施,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治。


陕西:文物基本数据(2021版)发布

陕西省文物基本数据(2021版)日前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陕西省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其中,古遗址23453处、古墓葬14367处、古建筑6702处、石窟寺及石刻106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213处、其他255处。全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0处、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09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90处。根据公布的陕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全省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75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1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9个点:长城(分布于铜川、渭南、延安、榆林、韩城5市17个县市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丝绸之路7个点(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城固张骞墓)。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6处33个点:党家村古建筑群(山陕古民居)、西安城墙(中国明清城墙)、靖边统万城遗址、神木石峁遗址、西汉帝陵(11座)、唐代帝陵(18座)。全省备案博物馆(纪念馆)329座,包括文物系统165座、国有行业60座、非国有104座。其中,一级9座、二级16座、三级22座。陕西省还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7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3个、国家传统古村落11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3个、历史文化名村11个、历史文化街区3个、省级传统村落429个。


武汉:出台构建高起点规划体系工作方案

7月2日,《武汉市构建高起点规划体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

《方案》指出,强化核心职能,提升城市能级。加快“四副做强”,规划建设光谷、车谷、临空经济区、长江新区四个副城,突出“板块化”空间组织,按照100万至200万人“大城市”标准,建设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用地集约、生态良好的综合节点城市。打造重点功能区,实施“五个中心”建设。明确主体功能区规划体系,统筹规划“五个中心”建设空间。强化枢纽支撑,打造交通强国示范城市。构建武汉城市圈1小时通勤、长江中游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客运出行网,以及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货运物流网。构建蓝绿交融的生态网络,提升环境品质。打造东湖绿心世界级城中湖典范、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和“九真山—九峰山”东西山系生态人文廊道。


全国首个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印发

近日,浙江省委科技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印发《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这是在全国率先出台的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初步构建全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抢占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到2030年,着眼碳中和战略目标,绿色低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抢占碳中和技术制高点。

《行动方案》分为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组织保障三大部分。统筹考虑经济发展、能源安全、碳排放、居民生活,系统分析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四个指标,聚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科研攻关机制,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和产业迭代升级,抢占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高质量引领支撑全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1版正式启用

近日,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2021版正式启用,全面更新了在线服务地理信息数据,首次发布高清版地图,推出了使用更为便捷的新版地图网站和搜索服务,平台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进一步增强。

天地图2021版实现了全国31个省级节点、263个市级节点与国家级节点的数据融合更新。更新优于1米分辨率影像389万平方公里,覆盖总面积64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67%,24个省份实现高分影像全域覆盖。实现了基础地理信息与海岛地名、海底地形、近海等深线等海洋地理信息的融合,有效更新了电子地图、地形晕渲地图服务内容,为后续基于天地图发布更多自然资源专题奠定了基础。2020年天地图新增应用超4万个,累计支撑各类应用超7.3万个,日均地图瓦片请求响应超5.28亿次,在疫情防控、“三调”、全国人口普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地理信息支撑保障作用。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7月16日在福州开幕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7月16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本届大会为期15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首次以在线形式审议世界遗产议题。审议内容包括,2020、2021两个年度的45项《世界遗产名录》待审项目和258项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大会期间,各国将举办一系列配套活动和边会,包括中国和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的世界遗产青年论坛、世界遗产地管理者论坛及中方主办的8场边会。

目前,我国共有55项世界遗产,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一。我国自然遗产保护主要依托自然保护地进行融合管理,不仅保护了总面积达7.05万平方公里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还保存了200多个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更为遗产地每年带来超过140亿元的旅游收入。


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力争经过5-10年努力,基本形成组织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服务行为规范、全产业链覆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明确了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六项主要任务。一是推动共同发展。不同服务主体各具优势、各有所长,要推动各尽其能、共同发展。二是拓展服务领域。在重点做好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和关键薄弱环节服务的基础上,推动服务领域向果菜茶等经济作物、养殖业拓展,服务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三是创新服务机制。鼓励服务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等服务模式,大力推广“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服务主体+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组织形式,采取“农资+服务”“科技+服务”“互联网+服务”等方式,促进技物结合、技服结合。四是推进资源整合。以盘活存量设施、装备、技术、人才及各类主体为重点,探索建设多种类型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围绕农业全产业链提供农业生产经营综合解决方案。五是提升科技水平。推动服务与科技深度融合,引导服务主体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农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六是强化行业指导。通过健全服务标准、加强价格监测、强化合同监管、规范服务行为、建立行业自律组织等,促进规范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首推18项制度创新成果

7月13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举行制度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指出,今年上半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聚焦“8+1”重点领域,推出18项具有突破性、首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集中在规划管理、生态保护、项目管理、要素流动、公共服务和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1、水乡客厅城市设计方案及开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2、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审批机制;3、“一河三湖”等主要水体的环境要素功能目标、污染防治机制以及跟踪评估制度;4、生态环境首批统一标准;5、示范区重大建设三年行动计划;6、示范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同城化建设机制;7、示范区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机制;8、示范区知识产权跨区域联保共治和管理服务一体化机制;9、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兑试点工作机制;10、示范区联合职称评定机制;11、示范区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工作机制;12、上海公积金异地还贷机制;13、示范区“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服务机制;14、示范区医保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工作机制;15、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机制;16、示范区教师一体化培训机制;17、示范区执委会党建工作机制;18、示范区执委会干部管理制度。


《北京公园红色旅游地图》正式发布

《北京公园红色旅游地图》日前正式发布。地图标注了香山公园、颐和园、陶然亭公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等15家保存有革命史迹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公园,市民可在陶然亭慈悲庵、香山双清别墅、颐和园景福阁、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北京的发展壮大的历程,追寻革命者留下的足迹。

公园红色文化资源将以图文刊物形式在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让人们多维度体验红色历史。同时,北京市公园结合自身特色,通过线下展览馆、展示厅以及线上纪念馆、博物馆、VR实景体验等丰富展览形式,开展“沉浸式”红色主题教育、情景党课、场景重现舞台剧、短片等各类纪念活动,不断拓展党史学习教育途径,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广东出台全国首个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案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了五大方面24项任务,从释放公共数据资源价值、激发社会数据资源活力、加强数据资源汇聚融合与创新应用、促进数据交易流通、强化数据安全保护等方面着力,大力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行动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制度性创新举措,包括在全国率先开展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建立公共数据资产确权登记和评估制度,探索建立“数据海关”和数据经纪人资格认证和管理制度等。

预计到2021年底,广东将初步构建起统一协调的公共数据运营管理体系;到2022年底,初步构建起权责清晰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规则和组织体系,在数据要素市场流通的运营模式、交易模式、技术支撑、安全保障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理念先进、制度完备、模式创新、高质安全”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和市场化配置改革先行区。

以上信息内容有删减,完整版可查看《规划小刊》

欢迎大家咨询和订阅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规划小刊》


推荐阅读


规划小刊|规划行业信息精选(2021年7月上)

规划小刊|规划行业信息精选(2021年6月下)

规划小刊|规划行业信息精选(2021年6月上)

规划小刊|规划行业信息精选(2021年5月下)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我国城乡规划工作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致力于制定城市规划执业规则、推广规划相关行业标准、搭建行业研究交流平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