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小刊|规划行业信息精选(2021年11月上)

导读

本文原载于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规划小刊》,内容为近期的法规动态、新闻广角栏目,以供参考。欢迎大家订阅和咨询,订阅方式请查看文末。


北京:发布韧性城市建设指导意见

11月11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北京要坚持以防为主、平战结合,研究把握首都城市和超大城市运行规律,把韧性城市要求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之中,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全方位提升城市韧性,实现城市发展有空间、有余量、有弹性、有储备,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

《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到2025年,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建成50个韧性社区、韧性街区或韧性项目,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韧性城市建设典型经验。到2035年,韧性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抗御重大灾害能力、适应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显著提升。


安徽:城市更新行动将实施十大工程

近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该省将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镇棚户区改造、城市危旧房及老旧厂房改造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等十大工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5年,安徽省城市更新行动要取得重要进展,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市结构、功能、布局逐步调整优化,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加快转变,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治理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到2035年,城市更新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城镇体系更加健全,城市结构、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全面转型,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城市病”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城市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海南:出台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0月27日,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年版)》(以下简称《清单》)。

《清单》明确,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禁止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低端制造业发展。《清单》围绕海南省总体生态环境管控要求、全省要素类普适性管控要求、五大片区生态环境管控要求、各市(县、自治县)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总体准入要求、陆域各市(县、自治县)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准入要求、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准入要求等6大方面,细化具体管控目标等内容。

针对海南省总体生态环境管控要求中关于空间布局的约束,《清单》明确数项禁止开发建设活动的要求,其中包括严格禁止污染严重、破坏性强、超出工程区承载能力的围填海造地项目建设,防止对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贵州: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一是稳步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加快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出台实施支持“强省会”35条政策措施,争取和安排各类资金200多亿元推动落实“强省会”。城区新增人口“3个100万”工作全面推进,上半年全省城区常住人口新增35万人。二是着力提升城镇品质。以城镇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三改”为重点,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截至8月底,新开工棚户区改造32.3万户、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6.2万户、背街小巷改造933条。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镇公共服务能力,1至8月新增市政道路284.22公里,建成社会公共停车位2.86万个、保障性安居工程5.7万套。持续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规模1000吨/日、污水处理能力2万吨/日,新增公园绿地面积282.44公顷,建设城市绿道体系120.25公里。三是不断增强城镇经济。1至8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1.56万人。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总量达377.05万户、同比增长15.7%。开展“数字贵州·乐享消费”专项活动,新增品牌连锁便利店878家,城镇消费增长13.3%。四是持续提升城镇治理能力。提升“一网通办”服务质效,完成37个国家垂直系统、27个省直系统与贵州政务服务网整合应用,电子营业执照等19类电子证照在全省推广应用。强化综合治理水平,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日趋完善。


陕西:对省级传统村落实施挂牌保护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印发通知,决定统一设置陕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标志(以下简称“保护标志”),对省级传统村落实施挂牌保护。

保护标志由陕西省传统村落徽志、主题词、村落名称、二维码、监制单位、公布日期6部分组成。其中,陕西省传统村落徽志、主题词、监制单位按统一样式及内容制作,村落名称、二维码、公布日期根据每个村落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内容并按统一样式制作;村落名称为公布列入陕西省传统村落名录的具体村落名称;通过扫描二维码可查看到具体村落信息;公布日期为公布该村列入陕西省传统村落名录的具体年月。

通知明确,陕西省传统村落标志牌(以下简称“标志牌”)为悬挂匾牌,可用于室内或室外悬挂展示。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供标志牌样式,各地可根据当地特色选择木、石、金属等适宜材质制作,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放大制作成碑状标志牌,但文字、内容等应与保护标志要求一致。


陕西: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

近日,陕西印发《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十四五”期间,陕西省将在建制镇范围内择优选取10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试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乡村建设升级版,把乡村振兴示范镇建成高水平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和全省小城镇建设的示范样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方案》明确遵循党建引领、系统思维、产镇融合、生态宜居、分类推进、共同缔造六条基本原则,并提出通过五年建设,实现百镇投资五百亿元以上、人均收入突破两万元、示范镇产业结构得到根本优化、乡村实用人才门类齐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美丽宜居乡村特色鲜明、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完善等建设目标。


湖北:打造“数字住建”四大板块

“十四五”期间,湖北省将打造“数字住建”,更好、更快实现城乡安全、高效运行,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

去年,1.1亿多网友“云监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造,展现了湖北数字化建造的概貌。“十四五”期间,湖北省将加快构建“1+1+4”(一中心、一平台、四板块)工作体系,即住房和城乡建设大数据中心、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数字建设、数字城管、数字住房、数字建造四个板块,在城市体检、城市安全、数字建造、市政公用、社区治理、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等方面形成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的“数字住建”应用平台。面向公众与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管理人员,分别提供网站、新媒体公众服务和“数字住建”综合办公、移动政务入口,可实现数字建设等四个板块的相应业务。


山西:“十四五”重点构建“三屏四群五区”国土绿化体系

日前,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新闻通气会公布,截至2020年,山西省森林面积达5542.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3.57%,如期实现“十三五”规划森林覆盖率约束性指标。

“十四五”期间,山西将重点构建“三屏四群五区”国土绿化体系,即黄河和黄河流域生态防护屏障、环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中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太原、大同等4个城市群林草生态建设体系;黄河流域北部生态修复区、黄河流域中部生态治理区、汾河上游华北水塔生态重建区、太行山北段生态建设区和太行山中段生态恢复区,持续绿化的同时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推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王凯: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工作 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市

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解读新闻通气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指出,该《意见》非常全面系统地从区域、城市、社区、乡村、绿色建筑,将对全空间层次多要素地对中国城乡绿色发展,会起到非常重要积极的促进作用。

王凯解读表示,城乡建设绿色发展需要提升整体性,促进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协调;同时,应提升系统性,统筹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统筹资源的配置,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体系化水平。

此外,还应提升包容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共进的关系的形成,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补齐城市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

“归根结底,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要回应三个基本的需求: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的安全永续、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王凯说。

王凯指出,近年来城市体检工作则是助力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市。他表示,“城市病”是各界都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城市病的病症包括多个方面,比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不高、城市基础设施等问题。

“客观地讲,‘城市病’就是说传统的城市发展当中,承载人口过多、基础设施不堪负担、交通拥堵及污染等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城市病’。”王凯说。

他表示,近年来“新城市病”开始涌现。

王凯举例称,比如以郑州大雨为例的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以新冠疫情为例的公共卫生领域问题,这些都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新的挑战。

而针对这样的“新城市病”,王凯表示,我国推行的城市体检工作便是针对此的举措。其中包含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等8方面65项指标。

“在我看来,城市体检和‘城市病’的关系,是通过一个系统性对城市发展中建设运营的规划管理方面的一些具体的难点和痛点,在指标层面做一个衡量,在对‘城市病’‘开药方’。”王凯表示,只有这样“对症下药”才能对“城市病”的治理和城市的发展健康有序起到积极的作用。


13部门联合印发《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 将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纳入城市体检指标体系

日前,中国残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细化了“十四五”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率、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居家适老化改造等6个指标,提出要加快推进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法;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工作机制;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政策和标准体系,制定实施无障碍认证、公益诉讼、《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等政策和全文强制性标准;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同时提出,要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无障碍建设水平。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工作中统筹开展城乡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将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纳入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开展体检评估。严格落实新(改、扩)建道路、公共建筑、绿地广场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加快既有设施无障碍改造,提升社区无障碍建设水平。加快推广无障碍公共厕所。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等公共交通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提高无障碍设施规范化、系统化水平。推进人行道净化专项行动和人行道建设,结合轮椅通行需求加强人行道改造,清理违法占道行为,完善盲道等无障碍设施。开展乡村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加快补齐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短板。


中共中央 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11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韩正主持大会。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57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137项;授予8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

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包括9方面30项举措,包括推动大城市加快发展老年助餐、居家照护服务,力争五年内逐步覆盖80%以上社区;支持城市利用社会力量发展托育服务设施等。

《意见》强调,要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加强城乡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并动态调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做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扩大普惠性生活服务供给,在“一老一小”等供需矛盾突出的领域,多种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发展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的普惠性服务。大力发展社区便民服务,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探索社区服务设施“一点多用”,探索建立社区生活服务“好差评”评价机制和质量认证机制。

《意见》提出,从规划管控、产权激励、资源利用、财税支持、金融扶持等多方面释放政策红利,通过生态保护修复与资源开发利用相衔接、资源有偿使用与产权制度安排相结合等政策措施,创新产权激励、释放关联权益,给予财税支持,发挥政府投入带动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构建“谁修复、谁受益”的生态保护修复市场机制。


我国将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

从《湿地公约》第三届特别缔约方大会上获悉,《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于2022年11月21日至29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这是我国首次承办该国际会议。本次会议主题为“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审议公约发展战略等重大事项。

《湿地公约》于1971年2月2日签署,1975年12月21日正式生效,现有172个缔约方。中国政府于1992年加入公约,成为第67个缔约方。加入公约以来,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在应对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等全球性挑战方面采取了积极行动。通过推进湿地立法、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指定国际重要湿地、发布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开展湿地调查监测和保护修复工程等措施,全面强化湿地保护管理,不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

目前,我国已建立64处国际重要湿地(其中含香港1处)、29处国家重要湿地、602处湿地自然保护区、1693处湿地公园,全国湿地保护体系初步建立,湿地生态状况总体良好。


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6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后,特别是7月22日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32个省级党委或政府负责同志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作出批示,或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大多数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党委或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把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促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推动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一是进一步完善了住房保障体系。二是将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十四五”期间住房建设的重点任务。三是充分利用《意见》明确的土地支持政策,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注重实现职住平衡。四是注重把握好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的政策导向,坚持小户型、低租金、面向新市民和青年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各地要落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科学确定“十四五”时期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目标,落实好意见明确的土地、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建立健全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领导小组等工作机制,完善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出租和运营管理的全过程监督。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体育公园成为全民健身的全新载体、绿地系统的有机部分、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

《意见》提出要科学布局服务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身场地及配套设施,推进健身设施有机嵌入绿色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打造运动场景,把建设体育公园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确保人们既能尽享体育运动的无穷魅力,又能尽览自然的生态之美,促进全民健身回归自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1年CIM学术交流会”召开

11月5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委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遥感应用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家联合主办了“2021年CIM学术交流会”。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汇聚了业界专家和试点城市代表,部分地方省(自治区)、城市行业主管部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CIM行业标准编制组成员,CIM辅导教材编制组,相关企业和专家等各方代表近千人(线上),系统交流了CIM基础平台的科研攻关成果、试点实践经验、政策和标准进展等内容。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三年取得重大成果

11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三年来已取得重大成果,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丛亮介绍说,长三角地区创新策源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从2018年的24.1%提高到今年前三季度的24.5%,对全国经济贡献率持续提高;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已推出两批八大类73项一体化制度创新;推进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成效显著,数字经济新优势正在为加快动力转换提供重要牵引;以率先突破、集中落实、系统集成为重点的更高起点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特征的更高层次对外开放加快推进。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闭幕

10月28日,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闭幕。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代表27国与会者发布《关于共同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倡议》(以下简称《倡议》)。

《倡议》提出,亚洲各国合作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守护亚洲文明成果、推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凝聚亚洲发展共识、激发亚洲创新活力,以文化遗产共塑亚洲未来、携手应对风险挑战,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闭幕会上,“亚洲文化遗产数字展”“北京中轴线数字展”“北京海淀三山五园数字展”上线。

以上信息内容有删减,完整版可查看《规划小刊》

欢迎大家咨询和订阅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规划小刊》


推荐阅读


规划小刊|规划行业信息精选(2021年10月下)

规划小刊|规划行业信息精选(2021年10月上)

规划小刊|规划行业信息精选(2021年9月下)

规划小刊|规划行业信息精选(2021年9月上)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我国城乡规划工作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致力于制定城市规划执业规则、推广规划相关行业标准、搭建行业研究交流平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