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科学》封面:纳米级清晰度看大脑是怎样一种体验?(附视频)

学术经纬 学术经纬 2019-01-22

▎学术经纬/报道

如果你喜欢“学术经纬”的内容,记得给我们投上一票哦~


今日对于研究大脑的科学家们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在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上,由麻省理工学院(MIT)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的科学家们领衔的一支团队,成功对果蝇的完整大脑进行了成像,清晰度达到了纳米级!这让我们能够看清大脑中,不同的神经细胞,乃至蛋白质在空间上的相对分布,对基础科研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这一重磅研究,也登上了本期《科学》的封面。



婴儿尿布与大脑研究


本研究的通讯作者之一是MIT的知名科学家Edward S. Boyden教授。他最初因在光遗传学上的研究而闻名于世,最近几年则在大脑成像领域有着诸多突破性的贡献。2015年,他获得了有“科学界奥斯卡”之称的“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2018年,他也获得了有诺贝尔风向标称号的盖尔德纳奖。


▲Edward S. Boyden教授是本研究的通讯作者之一(图片来源:Edward S. Boyden教授课题组)


在2015年左右,Boyden教授团队向解析大脑的高清结构发起了冲锋,目标是理清大脑在细胞、乃至蛋白层面上如何进行组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看起来很有趣的研究方法:他们首先往大脑组织样本中注射一种胶状物质,随后让这些凝胶吸水膨胀,把大脑撑开。


从原理上看,这和婴儿尿布中的材料吸水膨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种看起来简单的方法,在解析大脑结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长、宽、高的维度上膨胀扩大2倍,整个体积就会扩大8倍。由于膨胀后的大脑组织更为松散,对其进行显微观察就成为了可能。更关键的是,大脑样本中的这些神经细胞,相对位置被凝胶所固定,并不会发生变化。


▲果蝇大脑的扩大过程(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正是因为这一突破,针对特定的大脑细胞或小型大脑区域,我们已经获得了不少“高清地图”。


两种显微技术的合力


在体积较小的大脑样本中取得的成功,并不一定能被复制到大型脑组织里。这是因为样本的体积越大,就越难对深埋其中的特定部分进行成像。如果单纯为了“点亮”而增强光源,还会破坏用于做标记的荧光蛋白。可以说,这是一个两难。


此外,大型脑组织在膨胀扩大之后,如何对整个结构进行快速的扫描成像,也就成了一个难题。“我们需要能够快速成像,不会带来太多光褪色(photobleaching)效应的显微镜”,本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Ruixuan Gao博士说道。而他们知道,HHMI的Eric Betzig教授课题组中,就有这么一台高级的显微镜。


▲本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Ruixuan Gao博士(图片来源:Edward S. Boyden教授课题组)


Betzig教授的显微镜叫做“晶格层光显微镜”(lattice light-sheet microscope)。它每次只会照亮超级薄的一层样本,将对样本的损害降到了最低。此外,它也能快速对样本进行成像,这正是研究人员们所需要的技术。


顺便一提,由于在显微成像技术上的突破,Betzig教授曾获得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Betzig教授是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方网站)


这名诺奖得主起初并不相信他的显微镜能提供多少帮助,但他依然大度地邀请研究人员们前去尝试。


Ruixuan Gao博士与另一名共同一作Shoh Asano博士带去了一些经过膨胀扩大的小鼠大脑组织,在晶格层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通过结合“扩大显微技术”和“晶格层光显微技术”,他们看到了神经元上的许多树突棘结构。这种微小的结构看起来就像是蘑菇,有着庞大的头部,以及细长的根部。过去,树突棘的成像一直是一个挑战。然而在两种显微技术的合力下,研究人员们连“最细小的根部”都可以看到。


▲研究人员们看到了树突棘的“森林”(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我简直不敢相信数据的质量,” Betzig教授说道:“用一根羽毛,你就可以把(震惊的)我推倒。”


畅游果蝇的大脑


在惊人的图像质量面前,两支科研团队迅速达成合作。在两年多的时间里,Ruixuan Gao博士与Shoh Asano博士,以及其他生物学家,显微镜专家,以及计算机专家一道,拍摄了大量的图片,并对其进行分析。


“我们就像是复仇者联盟。” Ruixuan Gao博士这样评论他们的合作关系。


▲看清大脑结构,一直是科研人员们的梦想(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这些研究带来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对完整果蝇大脑的成像分析。从每个果蝇大脑中,科学家们都获得了大约50000个立体图像。随后,计算机就像是做三维拼图一般,把这些立体图像拼成一个完整的果蝇大脑。


研究人员们说,他们研究了超过1500个树突棘,观察了保护神经细胞的髓鞘,标出了所有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并数清了整个果蝇大脑中存在的突触。


以下是研究人员们给我们带来的一段精彩影片,让我们在果蝇的大脑中飞翔。影片里,每一个小球都代表一个突触。


视频来源:VIDEO FOOTAGE COURTESY OF HHMI, POSTPRODUCTION BY UC BERKELEY


这些图像的清晰度高达60纳米,成像过程不超过3天。随着效率不断提高,将来,我们有望在一天之内就对10个果蝇大脑进行立体成像。


“我们能用极快的速度,对非常大体积的样本进行分析,获得高清的图像。”Boyden教授说道。


这一研究为神经科学带来了极为重要的研究工具。它让我们可以理解不同的神经环路如何组成,性别对大脑有怎样的影响,疾病又会怎样破坏大脑。


对研究神经科学的生物学家来说,这可能是最好的时代。


参考资料:

[1] Ruixuan Gao et al. (2019), Cortical column and whole-brain imaging with molecular contrast and nanoscale resolution,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aau8302

[2] How to rapidly image entire brains at nanoscale resolution, Retrieved January 17, 2019,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01/hhmi-htr011119.php

[3] Mapping the brain at high resolution, Retrieved January 17, 2019,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01/miot-mtb011519.php

[4] Three-day imaging captures hi-res, cinematic view of fly brain, Retrieved January 17, 2019,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01/uoc--tic011619.php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微信团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文章底部留言。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癌症突破

抗癌疫苗 | 癌症地图 | KRAS | 酒精 | CAR-T 2.0 | 单细胞CAR-T | 外泌体 | 白血病免疫疗法 | 膳食纤维与肝癌 | 中年危机 | 液体活检 | 化疗与癌症转移 | 抽烟喝酒要不得 | 癌症转移 | 癌细胞变脂肪


智慧之光

大脑逻辑 | 母爱 | 脑细胞 | 阿兹海默病血检 | 孤独 | 可乐 | 生酮饮食 | 阿兹海默病毒假说 | 大脑抗衰老 | 麦克阿瑟天才奖 | APP蛋白


热门前沿

膳食纤维 | 人工智能 | 耐寒 | 维生素D | 脂肪治疗 | 细菌耐药 | 性别逆转 | 延年益寿 | 细胞分裂 | 减肥新方 | 单染色体酵母 | 吃不胖的方法 | 精准医学 | 单性生殖 | 胚胎发育 | 基因疗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