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无问西东
不忘初心,无问西东
文/ 李淑贤
2012年8月,带着憧憬,带着朝气,带着激情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我成为松滋教育人,成为了马峪河林场小学一名英语教师。
学校南靠大山,北枕长江;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然而,山青水秀的风景与简陋落后的条件形成鲜明的对比。初来乍到,让我的幻想差点在一瞬间破灭。现实的残酷让我失落、也让我困惑,是什么信念支撑这里的老教师们扎根几十年?
呆的时间久了,懵懵懂懂的我对学校的认知便更加清晰和深刻。自恢复高考以来,300多名学子从马峪河小学走出大山,迈入二本以上高等学府,其中不少学生考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名校。我心中的疑惑豁然开朗:是教育的光,照亮了这座大山;是教育的信念,温暖着这群乡村教师。张家群校长扎根这里40年,他一直站在教育的前沿,从未离开“马峪窝”,他说自己像一块石头,戏称自己是“最稳乡村教师”。这里的老教师们,也几十年如一日,一条山间小路连接着家和学校,几张一样的脸,从初上讲台的青涩直到离开讲台时的风霜。
五年,只有五年,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深深地爱上了这些可敬的父老乡亲,深深地爱上了这里可爱的孩子。每天见到一个个满含希望的眼神、一个个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心中的梦想就像这每天按时升起的太阳,更亮,更强。我要让他们走出这片青山,实现自己的梦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深深知道,这里虽然有重视教育的良好传统,但社会现实更有挑战性和残酷性。孩子们难得享受一流的学习环境,也没有高水平的专业机构提供课外辅导,他们与同龄的孩子相比,也许“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大山的坚恝,长江的气势涵养了他们的品格和理想。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帮他们的梦想开出最美的花朵。
2016年11月,有幸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的“乡村教师访名校”活动。华东之行更让我感受到乡村与城市教育的差异,这更坚定了我的梦想。党员的责任时刻也在提醒我,我要更加用心守护这份平凡而又神圣的事业,要无愧于党旗下立下的那份誓言。我以我的满腔热情投入教学中,利用网络媒体,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利用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合作和交际能力,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尽可能让他们明白在竞争环境里,只有提高自己的学习和生存能力才有可能不被社会淘汰。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怀我的学生,他们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敏感、脆弱,他们渴望有人倾听他们的故事,分享他们内心的小秘密,我愿意做这个陪伴者和倾听者。
五年的坚守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倍感身上的重担。由于师资力量的极度缺乏,我校仅2名公办教师,一位是校长,一位就是我。任教的7位代课教师,55岁以上4位、25岁至35岁3位、其中有三位退休返聘教师。现实的需要让我担任教务、财务、工会部门工作,还担任三年级英语、科学,四年级科学三门主课,附带信息技术,一、二、三、四年级音乐教学工作。繁重的部门工作和教学压力时常让我对乡村教育的现状担忧。而此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让我重新燃起了乡村教育的信心,看到了希望,我坚信会有更多的本土教师加入我们队伍。教育部出台《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让我坚信会有专业的体音美教师愿意到乡村学校,共同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农村的娃们接受公平的教育。市教育局“关爱乡村教师成长,双培双带双促进”工程为松滋500多名青年教师量身打造的前行之路,更像一场及时雨,让我欣喜若狂,让我切身感受到松滋教育的变化和行动力。师徒结对,跟着名师学不再是奢望,原来那些我只能远远用仰慕和渴望的眼神望着的名师们,现在将能面对面学习她们先进的教育理论,丰富的教学经验。谢谢上级组织为我们乡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所做的一切,我也会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不会辜负领导们的殷切希望,认认真真做好每件事,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赴松滋化蝶飞舞,在陈店扎根乡土,追随初心,无问西东。
(作者系松滋市陈店镇马峪河林场小学教师。)
【观感与点评】
再访马峪河:林区教育,感谢有你
文 / 刘俊峰
离开网络,跳出自我,走近美好。市教科中心借党日活动,走出单位,走近春天,寻找活的材料,开展活的党建,融通活的感情,推行活的教研。3月23日,春光明媚,单位全体党员、部分职工、退休教师一行28人,驱车前往马峪河小学共同寻访最美松滋人、感动荆州十大人物——张家群校长以及他的同事们。
张家群校长快要退休,李淑贤老师很快成熟。责任和使命在这里无缝对接,相信爱的教育不会断流,就如同眼前的长江。
大山的希望在这里,大山的活力也在这里。孩子们将在学校学会的广场舞教给陪伴自己的亲人,老人们在村部场部的广场上群舞,在暮色中欢笑,在林间村道上一路嘹亮,不能不说张家群和老师们改变了学校,学校改变了孩子,孩子们又改变了整个乡野,荜路蓝缕,开启山林。
本色教育、本色生活。这是一种存在,见证时间,见证地方,见证成长。不言崇高与境界,不讲奉献与牺牲。在这里出生,在这里生长,在这里需要,在这里成就,在这里归宿。
相信教育,坚守美好,相互欣赏,重拾感动,保持柔软的心。在自我救赎的同时,相互救助,在度已的山间溪流里洗却麻木不仁,还自己鲜活的真相,让自己流连往昔的苍翠,哪怕一路风雪夜。
(作者系松滋市教科中心主任。)
推荐阅读:
3.林区教育的守望者——第三届“最美松滋人”候选人张家群事迹